北京出台“京8条”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
7月3日,北京发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措施》(简称“京8条”),从支持灵活就业、鼓励企业吸纳等8个方面,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力争年底实现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5%。
本次出台的“京8条”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对本市2020年及以后毕业离校2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如果初次就业是灵活就业的,可以申请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按照每月930元的标准,年度补贴额度11160元,最长不超过3年。预计从2020年9月起,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即可开始申请享受灵活就业补贴。
2020年,企业招用毕业年度内本市高校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将给予最长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为每月1162元。对于中小微企业,2020年招用毕业年度内本市高校毕业生,还可以申请以工代训补贴,每月1760元,最长不超过6个月。另外,如果高校毕业生参加了就业见习,见习期未满就与见习单位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本市还将给予见习单位剩余期限见习补贴,每月2200元。
对“京8条”中涉及的补贴项目,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可以通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方网站“热点服务”栏目、“北京人社”微信公众号,以及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官方网站查询办理。
2020年,本市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2年或转入生源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参加用人单位考试、录用,落实工作单位后再参照应届毕业生办理相关手续。毕业生各项服务均采取网上办理。留学归国人员、港澳台青年也将全面纳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同等享受就业创业服务。
http://www.beijing.gov.cn/zhengce/zcjd/202007/t20200704_1938862.html
【编者按】北京有90多所高校,2020年北京高校毕业生达到894万!“京8条”从总体上拓宽就业岗位,从细微处完善就业服务细节,全链条为大学生稳岗就业创造条件。
福建引才“提速换挡”
自6月以来,福建省先后出台《福建省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试行)》《福建省产业领军团队遴选和支持办法(试行)》《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若干措施》等,发力“招徕”海内外人才。
自7月1日起实施的《福建省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试行)》对省级层面的人才政策文件、人才相关项目和支持措施进行了优化整合,集中明确了“谁是人才,给予什么政策支持,如何办理支持政策”。
新出台的《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若干措施》规定,进一步放宽放开重点城市落户政策;全面放开先进模范人物和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落户限制。黄茂兴认为,放宽户籍政策,为年轻人的闯荡创造了基础性条件,也改善了鼓励人才跨地域流动的社会氛围。
目前,随着平潭综合实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州新区等“多区”优势的叠加,福建已是现阶段中国最具竞争力和政策最优惠的省份之一,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1185953135154700&wfr=spider&for=pc
【编者按】福建有1580多万闽籍侨胞,分布在188个国家和地区;也是港澳台同胞重要的祖籍地。福建可因地制宜,发挥闽籍华侨华人以及港澳台同胞的优势。
厦门市新出台7大扶持政策吸引文化产业人才
近年来,厦门积极引导文化产业领域各类人才来厦、在厦充分施展才华,努力为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和实现厦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2019年,全市469家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收927.7亿元,增长22.5%,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自去年11月,厦门市先后出台一系列规划和扶持政策,对文化产业人才和项目给予相关扶持。
①《厦门市文化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实施办法》
②《厦门市文化产业杰出(引进)人才评价认定标准》(2019年版)
③《厦门市支持文化企业抗疫情促发展若干措施》
④《厦门市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补充规定》
⑤《厦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
⑥《厦门市影视产业发展规划(2019年-2025年)》
⑦《关于进一步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
厦门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等也相继出台完善促进影视产业发展专项政策,与市级文化产业人才政策互为补充、互相叠加,有效提升了全市文化领域引才竞争力,吸引一大批影视企业及影视人才向厦门集聚。
随着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成功举办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长期落户,厦门市以此为契机,实施“以节促产、以节促城”发展战略,加强影视拍摄基地、影视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影视产业招商引资引才,加快建设和储备一支创作、拍摄、制作、发行、后期特效等领域的领军型人才队伍,推动影视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目前,厦门全市有影视企业1300多家,仅去年新增的影视企业就达到506家,包括中影、华策、凤凰卫视、北京无限自在等落地厦门;来厦拍摄报备剧组44个,新增陈坤、黄晓明、周迅、李冰冰等明星工作室40多个。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0975628121117960&wfr=spider&for=pc
【编者按】以产兴城,以城聚才,以才促产,产、城、人三者良性循环。
深圳出台大湾区个税优惠政策
7月2日,深圳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人才认定和补贴办法,发布《关于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简称《通知》),自2020年3月27日至2023年12月31日止施行。
可享受大湾区个税优惠政策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香港、澳门永久性居民,取得香港入境计划(优才、专业人士及企业家)的香港居民
●赴港澳定居的内地居民(已注销内地户籍)
台湾地区居民,已纳税所得额达到限额的外国国籍人士
●取得国外长期居留权的回国留学人员和海外华侨等
●在深圳市用人单位工作并在深圳依法纳税,遵守法律法规、科研伦理和科研诚信。同时需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国家、省、市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取得广东省“人才优粤卡”、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A类、B类)或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的人才,以及国家、省、市认定的其他境外高层次人才。
(二)国家级、省级或市级重大创新平台的科研团队成员和中层以上管理人才。
(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院等相关机构中的科研技术团队成员、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或承担市级以上在研重大纵向课题的团队成员,以及市级以上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等带头人。
(四)经认定的总部企业、世界五百强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和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大型骨干企业、上市企业以及入库培育企业、高成长性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科研团队成员、技术技能骨干和优秀青年人才。
(五)在我市重点发展产业、重点领域就业创业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科研团队成员、技术技能骨干和优秀青年人才。
对在深圳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按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给予补贴,其在深圳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已纳税额,超过其按应纳税所得额的15%计算的税额部分,给予财政补贴。
http://www.cnbayarea.org.cn/news/focus/content/post_261857.html
【编者按】吸引人才给出的薪酬再高,提供的奖励政策再多,缴纳个税后就会大幅降低。个税优惠政策对人才的吸引力非常直接和显著。
粤港澳大湾区专业人才资格认可研讨会在南沙成功举办
6月30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交流会2020年第二季度活动——“专业人才资格认可研讨会”在南沙成功举办。推进专业人才资格认可对促进人力资源自由流动,打造国际人才新高地意义重大,有利于拓展港澳专业人才就业创业空间,推进粤港澳三地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合作,共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本次活动邀请粤港澳三地建筑、教育、医疗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专业领域负责人、行业协会代表及企业家代表共70余人参加,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以“线上+线下”和“一个主会场+三个分会场”的形式,现场连线港澳嘉宾。在建筑、教育、医疗领域三个分会场中,与会专家学者、政府部门专业领域负责人、行业协会代表及企业家代表就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资格认可展开更深入的交流。
近年来,南沙一直致力于推动港澳专业人才资格认可工作。
在建筑领域,建立南沙与香港建筑、规划领域常态化合作机制。
在教育领域,探索开展穗港澳三地教师资格审核与聘用试点工作。
在卫生领域,开展港澳执业医师资格认可工作。
在劳动仲裁领域,在全国率先试点聘任港澳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
在职称评价方面,获批工程系列建筑工程和交通工程系列副高级及以下职称评审权,探索设立港澳专业人才评审组。南沙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匡致远局长在会上介绍了《广州市南沙区关于加快推进港澳专业人才资格认可实施方案》,该方案是南沙在职业资格互认领域印发的首份纲领性文件。
本次活动将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南沙在港澳专业人才资格认可上取得突破。
http://ftz.gzns.gov.cn/zwgk/qydt/content/post_6435577.html
【编者按】目前看,主要还是试点对港澳人才职业资格的认可,为教育、医学、建筑、法律等专业领域引进国际化人才解除职业资格阻碍。港澳对内地职业资格认可的工作难度似乎更大。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完善吸引海外人才制度
7月3日,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有关情况。《支持政策》明确指出将加快推进外国人工作、居留“单一窗口”建设,放宽外国高科技人才相关限制,提供稳定的工作许可预期。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将推行外国人工作、居留证件办理的并联模式,推动青浦、吴江、嘉善建立各地的“单一窗口”,方便示范区里用人单位以及外国人办理相关证件;同时还将积极探索建立示范区外国高端人才办理外国人工作许可证的互认制度,以后可以做到一地办理,多地互认。
科技人才、科技资金、科学设施无障碍地流动是建设长三角科创共同体的重要因素,未来将进一步推动示范区内的科技协同创新,在国家和本市包括其他省的创新基地平台建设方面发挥示范区的区位优势,主动布局,探索基地平台在建设过程当中的体制机制和模式创新,推动适合示范区生态绿色发展的创新要素高度集聚、高频互动。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1197660092547739&wfr=spider&for=pc
【编者按】在华外国人工作城市变化后工作许可证需要重新办理,此举有望在长三角地区实现多地互认,为外籍人才职业发展提供便利。
珠海发布人才引进落户新政
7月3日,珠海发布《关于进一步放宽人才引进及入户条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此次政策进一步体现了珠海降低人才导入门槛的导向,这为后续珠海户籍人口导入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此次政策明确,放宽人才引进的具体条件。其中在学历方面,政策明确,放宽学历条件,具有国家教育部承认的大专(高职)以上学历人员予以纳入人才引进。同时也放宽了年龄条件,学历人才、职称人才、具有国家职业资格等级的技能人才、重点企业一线优秀员工的引进年龄统一为男性50周岁以下、女性45周岁以下。另外很关键的一点是,此次政策放宽了“先落户后就业”条件,毕业5年内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可凭毕业证和相关资料直接向公安派出所申请落户。
珠海此类人才政策,总体上释放了积极信号。通过此类政策,相关人才进入珠海的门槛明显降低,这为珠海人口结构优化和人口红利释放都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同时,对于珠海来说,类似政策后,客观上也会释放更多的购房需求。
总体上看,人才导入后,往往会形成一波购房需求,这对于激活珠海市场交易量等有较为积极的作用。当然这过程中也要防范房价的炒作,尤其是此类“先落户后就业”等做法,客观上会使得部分人通过落户方式来炒房,这也是后续政策执行中所需要注意的内容,可以学习近期杭州等做法,在人才购房方面适当形成一些约束。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1364758211648805&wfr=spider&for=pc
【编者按】为防止通过落户方式炒房,可以借鉴杭州人才房购买后5年内不允许上市交易的补充规定。
合肥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政策审议通过
近日,合肥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合肥市加快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队伍发展的若干政策》。
《若干政策》提出,未来3年,合肥市计划引进集成电路产业高层次人才630人。7月中旬起,从市外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的,最高奖补企业50万元。
今后,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高层次人才分为五类,其中:
●国内外顶尖人才为A类
●国家级领军人才为B类
●省级领军人才为C类
●市级领军人才为D类
●高级人才为E类
未来三年,合肥市计划引进A类5人,B类12人,C类36人,D类213人,E类364人。
从7月16日开始,对集成电路企业从合肥市外引进的集成电路A、B、C、D、E类高层次人才的,且签订三年以上(含三年)劳动合同且工作满一年的,将分别按照50万元、40万元、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标准,给予集成电路企业引才奖补。
为了鼓励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按照规定,今后各级别的奖补资金将分2年兑现,第一年由市级财政兑现50%,第二年由所在县(市)区、开发区兑现50%。
《若干政策》还提出,对集成电路企业聘用的、并在合肥市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集成电路ABCDE类高层次人才发放岗位补贴,参照标准为:三年内按实缴个税地方留成部分等额补贴,之后两年减半补贴。
https://www.sohu.com/a/405856650_120737676
【编者按】人才个税返还或者补贴的优惠政策从粤港澳开始兴起,逐渐被内陆地区借鉴,但在提法和实操上仍比较谨慎。
三亚发布2020年度人才工作要点
近日,三亚市委人才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印发《2020年全市人才工作要点》。2020年,三亚人才工作将从6项重点方面、25项工作措施、71项具体任务合力打造海南自贸港人才集聚新高地。
《工作要点》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贯彻落实“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集聚培养各方面优秀人才,全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为三亚打造自贸港建设新标杆,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工作要点》强调,三亚各区党委、市委人才委成员单位要主动履行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2020年要完成“三个一”工作任务,即:开展一次系统的人才现状调研,组织一次人才工作专题中心组学习,听取一次人才工作专题汇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述职考核机制,考核结果纳入单位绩效考核、年度考核重要内容。
《工作要点》明确,加快构建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研究出台“三亚系列”培养计划、支持人才团队建设工作的若干措施、联系服务重点专家、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使用管理办法、人才服务工作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着力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国际人才引进机制,对外籍高层次人才投资创业、讲学交流、经贸活动方面提供出入境便利。试行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的职称评价机制,优化职称管理服务方式,落实“三加强、三减少”,即加强宏观管理、加强公共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微观管理、减少事务性工作。
《工作要点》提出,今年将重点实施“‘千人专项’引才工程”“产业人才团队引进工程”“国际人才集聚工程”“柔性引才引智工程”4大人才引进工程。持续加大人才培养使用力度,重点实施“三亚名家”“三亚英才”“三亚菁英”“三亚工匠”“三亚乡土人才”5项人才培育计划。夯实人才集聚平台建设,支持崖州湾科技城等重点产业园区试行“一园一策”,鼓励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高端学术交流活动,加快设立“候鸟人才”“国际人才”等特色站点。
《工作要点》还强调,营造更好更优的人才发展环境,加强市级人才服务“一站式”平台的运行管理,推动人才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探索建立国际人才服务工作站,推进外国人才服务“一卡通”制度。推行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服务。强化人才政策宣传的引导作用,切实提高政策知晓率,引导和帮助用人单位培养人才。
https://tech.sina.com.cn/roll/2020-06-30/doc-iirczymk9730661.shtml
【编者按】调研了解实情,学习加强认识,听取汇报督促各项具体工作开展,这些是把“党管人才”落在实处的好办法。
95后“快递小哥”成杭州高层次人才
最近,杭州95后“快递小哥”李庆恒获评杭州市高层次人才。根据相关政策,除了在杭州购买首套房可获得100万元补贴外,他还能在医疗保健、子女就学、车辆上牌等方面享受照顾。
李庆恒是安徽阜阳人,2015年开始在杭州从事快递业,如今是申通快递浙江省公司质控部组长。李庆恒坦言,评上杭州市高层次人才,是因为自己参加了浙江省第三届快递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二届全国邮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浙江省初赛,并获得快递员项目的第一名。他还被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浙江省技术能手”称号。
今年5月,经中共杭州市委人才办、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李庆恒获评杭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类别为D类,可享受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市级领军人才、高级人才(分别用A、B、C、D、E来指代)政策:在杭州购买首套房,可享受100万元补助;同时,还可享受杭州市三级医疗保健待遇,要求入(转)义务教育段学校、幼儿园或报考各类高中的人才子女,可享受杭州市居民同等待遇;车辆上牌补贴,最高不超过3万元。
作为快递大省,去年浙江省快递业务量达132亿件,占全球业务总量的11.8%;从业人员有近30万人。自2011年开展快递员职业技能鉴定以来,浙江省目前共有初、中、高级快递员56311人,其中,高级快递员1113人,业务师18人。
https://news.sina.cn/2020-07-03/detail-iircuyvk1697984.d.html?vt=4&pos=undefined
【编者按】全国和李庆恒一样业务过硬的快递小哥不少,但在杭州可以评为高层次人才,在其他城市则大概率不会。每个城市对人才的定义必然与产业发展定位息息相关。
本文作者:中关村人才协会战略研究所 师晓燕
战略研究所简介
中关村人才协会战略研究所是中关村人才协会的直属智库机构。以习近平总书记“三个第一”(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思想为指导,从实际出发,以人才战略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为研究目标,以共享中关村作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产业与人才发展经验为蓝本,通过专业系统的萃取,通过现场调研、深度访谈、文献研究、海内外最佳实践比对等科学方法,为力争先进的各地区和国家级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人才环境提升、营商环境完善、创新体系建设等提供可落地执行的智库服务。
中关村人才协会战略研究所汇集了来自众多全国性学术与研究机构、知名大学的数十位资深专家学者,与中关村实战经验丰富的政策专家、企业家和创新创业领军人物一道,依靠权威、实战、前瞻兼备的先进理念和研究方法,提供专业的智库服务。在北京、京津冀一体化、深圳、山东、河北、云南、贵州、湖北等多个区域的法律制订、政策研究、调研服务、干部与企业家培训交流等活动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誉。
中关村人才协会战略研究所真诚地希望与志同道合的机构广泛合作,共谋发展。过去多年中,中关村人才协会依托专业的研究力量和合作伙伴渠道网络,受北京市人才局(办)、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北京市科协、北京市人社局、北京市科委、海淀区等,及天津、山东、河北、深圳、贵阳、昆明、西安等国内多地委托承办了研究、调查等重要工作;组织力量到硅谷、128号公路、剑桥、新竹、台湾南部科学园及伦敦、悉尼、东京、海德堡、西雅图等地,研究其科技与科技产业、人才发展经验,及时了解最新动态;与海外众多华人社团和留学生组织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和联系,并广泛调研了外籍人才在京、在华发展状况,研究如何吸引海外华人、留学生和外籍人士参与中国科技与产业发展。
中关村人才协会战略研究所将继续深入学习党中央科技产业发展和人才强国的政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高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科技和人才发展,帮助各类产业园区坚实走好党建引领人才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建设新兴科技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欢迎有志于人才发展研究的同仁交流合作!
人才政策研究|人才战略研究
人才管理经验交流
→如何成为会员
http://www.zta.org.cn/about.php?id=37
→了解协会更多信息
www.zta.org.cn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