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人社部公布2021年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人社部印发通知进一步加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
上海“抢人才”再出升级版
人力资源服务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在京开训
北京百余国际化岗位面向全球揽才
中关村“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人才高地
济南打造“人才+资本”融资服务模式
广州番禺区召开人才大会
青海撤销39人人才称号
长沙举办首届外国专家融入服务活动
001
经国务院同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11月23日公布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
2021年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共计72项职业资格。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59项,含准入类33项,水平评价类26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13项。目录中准入类职业资格关系公共利益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均有法律法规或国务院决定作为依据;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社会通用性,技术技能要求较高,行业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确实需要。
本次调整是在2017年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基础上,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放管服”改革要求,结合近年来国务院有关部门职责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改革等情况进行的优化。出入境检疫处理人员资格、乡村兽医资格、注册石油天然气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退出目录。除与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等密切相关的职业工种外,73项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全部退出目录,不再由政府或其授权的单位认定发证。精算师、矿业权评估师、职业病诊断医师等专业性和社会通用性强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纳入目录。危险货物、化学品运输从业人员,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等涉及人员资格的行政许可事项作为准入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纳入目录。
优化后的目录与2017年相比,职业资格减少了68项,削减49%,对于进一步提高职业资格设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推动降低就业创业门槛,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源:
http://www.mohrss.gov.cn/xxgk2020/fdzdgknr/zcfg/gfxwj/rcrs/202112/t20211202_429301.html
002
11月2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的通知》,强调要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进一步发挥博士后制度在推动企业创新和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通知》指出,要全面实行博士后工作分级管理,进一步完善博士后管理和培养方式。健全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站单位三级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各级的管理职责和权限,鼓励各地各单位完善博士后管理制度,加大博士后工作投入,不断优化提升对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服务水平。
《通知》指出,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改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方式。坚持“四个面向”,根据企业对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和博士后工作需要,采用更为灵活、高效、便捷的设站方式,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行条件控制、科学评估、动态管理,不再进行全国统一评审。支持研发实力强、对高层次人才需求迫切、承担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的重点企业优先设站,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设站的支持力度。
《通知》指出,优化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管理服务。按照统筹规划、稳步发展、确保质量的原则,各地区优先支持技术开发条件较好的园区或有较强技术实力的企业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激发企业创新潜能,促进更多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支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与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联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通知》要求,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优势,积极支持有需求的企业依托重大科技任务和创新平台设立博士后创新岗位,加大对企业博士后工作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力度,支持博士后在企业从事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领域研究,加快构建具有博士后特色的企业创新联合体,推动企业博士后工作高质量发展。
信息源:
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dongtaixinwen/buneiyaowen/rsxw/202112/t20211202_429288.html
003
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11月29日发布通告称,为推进上海市高质量人才高地建设,加大吸引人才力度,特别是为支持“五个新城”建设招揽人才,经上海市高校招生和就业工作联席会议研究,试点在“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上海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
据了解,上海实行公开透明的积分落户制度,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标准分通常为72分,毕业院校、学历水平等因素均会对积分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其中非“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部分毕业生可能出现积分不足的情况,但在这项新政策推出后,只要符合基本条件,上海所有高校的应届研究生毕业生均可直接落户。
除了放松对应届毕业生落户的要求,上海还推出一系列举措、展开一系列行动、实施一系列工程,以吸引更多人才来到上海,力图在人才强国雁阵格局中发挥“头雁效应”。
上海在去年出台了《关于新时代上海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海内外人才集聚度。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研究员汪怿看来,去年以来,上海密集调整人才引进政策,一方面是把开放的优势做得更足,另一方面在突出“塔尖”基础上,更突出对青年人才的扶持。
日前上海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本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时期末将累计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60万套(间)以上,其中40万套(间)左右形成供应,较大程度上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该《意见》在指导思想中明确,要为服务上海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提升城市竞争力和软实力提供支撑保障。
在更多政策利好带动下,上海已成为年轻人才的向往之地。仅从“国际范”维度看,今年1月至9月,上海累计引进留学人员超2.2万人,其中90%以上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显示出上海对全球国际化人才的强劲吸引力。
近日召开的上海市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握需求导向,更大力度推动人才政策先行先试、人才计划优化整合、人才服务提质增效,加快打造高品质人才生态系统。上海相关部门表示,将进一步完善管理、优化服务,为吸引优秀人才进沪就业营造良好环境。
信息源:
http://www.xinhuanet.com/2021-12/02/c_1128122441.htm
004
11月26日,2021至2022年度人力资源服务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班在北京举行。本次培训班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由中国人才交流协会和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共同举办。
本次培训班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部署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提升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专业能力、融通发展能力水平,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培育一批具有显著发展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建立健全助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引领服务机制。
培训班填补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领军人才培养的空白,丰富了国家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养国民经济门类的内容,标志着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一个新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将成为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服务项目。
信息源:
/uploads/allimg/220104/1F03TD5-1.jpg
005
首届国际青年人才双百对接会(GT2HR 2021)于11月29日在京启动校企连线,来自清华、北航、北工大、对外经贸等91所在京高校的国际学生,以及世界各国的优秀外籍青年共900余人与在京知名机构、头部企业通过视频连线“面对面”。此次校企连线,中国日报社、字节跳动、小米集团精选101个国际化岗位,面向全球优秀青年人才开放。
中国日报社、字节跳动、小米集团人力资源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机构和企业的发展愿景、全球网络和主要业务,并现场向参加对接会的全球青年们发出邀请,欢迎各领域外籍高层次人才和专业人才来京发展或加入其全球范围的海外团队。来自德国、韩国、巴基斯坦、摩洛哥等国的外籍青年人才,就应聘条件、证件办理、远程工作、福利待遇等感兴趣的问题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现场交流。
国际青年人才双百对接会(GT2HR 2021)由北京海外学人中心联合北京市青联、FESCO及在京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发起,旨在打造全球优秀国际青年和优秀外籍毕业生对接平台,加快集聚一批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够对接国际高端资源的外籍青年人才。该平台已于今年9月在京启动,以“在京百企,百日在线”形式,持续为国际化岗位需求和优秀国际青年搭建桥梁,并就工作许可、创新创业、在京融入等方面提供专业化、便捷化服务。
信息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7814700863434798&wfr=spider&for=pc
006
11月29日,中关村示范区领导小组印发《“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十四五”时期中关村示范区发展有了明确“路线图”和“工期表”,对于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有力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更好发挥对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谋定了2025年和2035年两步走的发展目标。
到2025年,中关村示范区将率先建成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为北京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设定5个方面具体目标:一、深层次改革创新取得重要突破,基本形成具备前瞻性和包容性的新经济制度环境;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显著提升,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三、高精尖产业占据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产业自主安全水平和产业链韧性进一步提升;四、创新创业生态达到国际一流,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制度体系和治理模式;五、国际创新合作迈上新的台阶,全球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和企业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从这五个维度设定了15个发展指标。
展望2035年,中关村示范区将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和世界创新版图重要一极,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战略支撑。《规划》系统部署了重点任务,“十四五”期间中关村示范区将重点落实7大任务:
1.坚持自立自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深化先行先试改革,营造世界一流创新创业生态。
3.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全球创新创业高地。
4.强化数字经济引领,建设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5.推动一区多园协同发展,提升园区引领带动作用。
6.全球视野招才引智,集聚世界一流人才。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育才、引才和用才机制,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人才高地。实施国家级和市级人才计划,集聚培养高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实施中关村高聚工程,集聚培育高层次的产业领军人才。出台国际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行动计划,吸引集聚海外优秀人才。实施“雏鹰计划”,积极培育高活力的青年创业人才。落实天使投资税收政策,实施“朱雀计划”,集聚培育高价值的科技服务人才。强化海创园载体功能,打造一批特色国际人才社区,推动建设国际化医院、国际学校,提供有黏性的国际人才服务。
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设高水平开放的中关村。
信息源:
http://kw.beijing.gov.cn/art/2021/11/29/art_6382_687708.html
007
12月2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南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有关情况。
济南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冯毅在会上表示,将打造“人才+资本”的融资服务模式。加快打造人才赋能体系,为人才资本要素赋予金融属性,推动金融机构构建“人才有价”评估模型,将人力资本作为融资授信依据,创新开发“人才贷”等专属信贷产品,构建起“人才”与“资本”间的桥梁,为探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融资路径和实现人才赋能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信息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8009010237253349&wfr=spider&for=pc
008
12月5日,以“湾区蓝海·智汇番禺”为主题的2021年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国际产业人才大会暨科技创新大会在番禺举办,同时番禺区委人才工作会议与本次人才大会融合召开。会上启动了广州大学城国际人才生态示范区(一期)建设,成立番禺区高端人才智库并举行首批智库专家聘任仪式;重磅发布番禺“人才生态30条”;更发放了今年高达1.4亿元的“1+4”产业人才补贴。
“番禺人才生态30条”《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新时代人才强区的实施意见》,面向“十四五”的人才战略,锚定“人才扶持、产业聚焦、平台建设、品牌打造、机制完善”全过程人才发展路径,为番禺下个五年的人才发展把方向、提质量、增效能。创新创业人才带领团队来番禺发展,就有机会拿到两个1000万的项目资助。杰出企业家来到番禺发展就能拿到最高500万元的奖励。选择番禺的农技人员、教师医生、行业匠人、青年博士,将给予特殊津贴,确保人才在番禺安居乐业。“00后”青年人才只要敢想敢创,就有机会成为青蓝之星,获得总盘子2000万元的青蓝扶持。同时,“番禺人才生态30条”将竭力解决住房、就医、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人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人才人在“心”也在。“番禺人才生态30条”实行“一事一议”的特别机制,特别人才特别扶持,重点团队重点扶持,尽最大力气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真正营造“一切为了人才、一切服务人才、一切围绕人才”的浓厚氛围。
颁布“番禺人才生态30条”只是一个起点,下一步番禺区还将主动对接、主动融入、主动服务广深双城联动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机遇,立足湾区所需、番禺所能,谋划更多新动作,让更多人才在番禺集聚发展,让更多科创元素在番禺集聚融合,让更多先进前沿产业在番禺集聚壮大。
信息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8320760062213635&wfr=spider&for=pc
009
12月3日,青海省科技厅发布《关于撤销王明强等39人人才称号的通知》,通知称,决定对出现违背科研诚信要求行为的王明强等39人给予撤销“昆仑英才”人才称号、追回科研项目经费、追回奖金、撤销荣誉称号等处理。
对未到岗履行义务的和因团队解散离职的,给予撤销人才称号、收回证书,按原渠道收回已拨付的资助经费、结余经费等处理。
对“在聘期内或项目执行期内擅自变更工作单位”的和靠“提供虚假资料或隐蔽真实信息”获取人才计划支持的,给予撤销人才称号、收回证书,公开通报批评,撤销财政资助的相关科研项目,按原渠道收回已拨付的资助经费、结余经费,撤销利用科研失信行为获得的相关学术奖励、荣誉称号、职务职称等,并收回奖金等处理。
对违纪违法的,给予撤销人才称号、收回证书,撤销财政资助的相关科研项目,按原渠道收回已拨付的资助经费、结余经费,取消5年以上直至永久取消其晋升职务职称、申报财政资金支持项目等资格处理。
科研失信行为责任人是党员或公职人员的,还应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规定,给予责任人党纪和政务处分。责任人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应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给予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应移交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
对人员流失未按规定及时请示报告的责任单位,分别由其主管部门进行谈话提醒。
信息源:
http://kjt.qinghai.gov.cn/content/show/id/8344
010
为进一步提升对外服务水平,帮助在长工作的外国专家了解中国文化,更快地融入长沙,12月3日至4日,由长沙市科技局主办的首届外国专家融入服务活动在长沙(洋湖)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基地正式举行。活动得到了湖南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市委外事办、市卫健委、市公安局人境支队的大力支持,吸引了30余位来自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外国专家及其单位的外事专干参加。
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相关涉外职能部门与外国专家交流其在中国需遵守的法律法规要求,并介绍了工作许可、停居留、体检等涉外事项办理流程及疫情防控知识。长沙市科技局联合湖南师范大学、长沙学院专家,为外国专家新开发的中国历史、地理、传统节日习俗等人文课程,以及人际交往、交通出行、就医就学等工作生活技能课程,也让外国专家深度了解长沙、爱上长沙,从而更好地服务长沙、传播长沙。
同时,活动还组织外国专家参观李自健美术馆、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并座谈分享他们在长沙的工作生活心得,为长沙对外开放提出建议。“我们的学校中有非常多的国际友人,这样的融入服务对我们帮助很大。”来自英国的安东尼已经在长沙生活1年多,目前就职于长沙玮希国际学校。长沙创新创业的氛围、开放好客的热情和贴心全面的服务,无不吸引着他成为一名“新长沙人”:“我非常开心能够生活在长沙、工作在长沙,我的家人也都很喜欢这里,我们已经决定定居在长沙。”
眼下,长沙正奋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扛起省会担当。在近日召开的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省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进入新赛道,长沙也迎来了更高的使命。人才是第一资源,一直以来,长沙市坚持人才优先的发展战略,把人才当做强市之本、兴业之基、发展之源。
近年,长沙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大胆先行先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国际人才环境、创业环境,在政策出台上有力度,在用心服务上有温度,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创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比如持续加大对外引智资金扶持,加强外国人来华工作信息化建设,为外国人才集中的园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业务指导,设立自贸区外国人来华工作一站式服务中心等。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以及双减政策落实中,各个具有涉外职能的部门之间,强化协作,开设绿色通道,及时协调解决外国专家就业、创业以及生活上的问题,让外国专家有了家的归属感。
伴随湖南省对外开放的脚步不断加快,长沙与世界的距离更是“近在咫尺”。截至目前,在长工作的外国高端专家人数在两年间实现了翻倍。长沙市连续两年在科学技术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组织的“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活动中获评最具潜力城市。
信息源: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QHDT49J0514EV7Q.html
留学生走进中关村
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建党100周年之际, 为了更好地践行人才强企、人才强区和人才强 国战略,中关村人才协会定期举办“留学生走 进中关村”系列活动,期待更多有志之企成为 我们的合作伙伴,参与、支持留学人才引进、 留学生就业创业的项目建设。 “留学生走进 中关村” 海外人才云招聘活动积极为海外人才 走进中关村搭建平台,辐射全球200,000+留 学生群体,为中关村企业输入新鲜“血液”, 激发企业的活力与创新力,促进中关村的国际 化可持续发展。
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
创业大赛
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服务产品,是 由中关村人才协会联合地方政府共同打造的招 才引智、地方政府人才品牌打造活动。旨在 “以赛代评、以赛引才”,通过线上线下评审 相结合、专业化和市场化遴选机制相结合、体 制内和社会化监督相结合的项目评审模式,创 新“以赛代评”的人才评价模式。
高层次人才项目评审
没有评审就没有提升,人才项目工作阶段性评 审至关重要。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 创新示范区和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中关村人 才协会基于多年来在人才领域深耕积累的经 验和专家资源,为各省市区组织人才部门提供 高层次人才项目评审服务,协助各地加快推进 人才引领发展战略落地生根。
地方人才工作者
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
提升人才工作者素质能力,中关村人才协会 组织邀请包括中关村人才协会战略研究所、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务院 发展研究中心在内的有关智库专家学者,中 关村有关企业家、科学家人才,根据中央人 才工作会议精神对人才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理 念新战略新举措的要求,设计了出台了“地 方人才工作者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培训产 品,以飨各地人才战线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