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skin/
网站首页
政策法规
中央国家
北京
地方政府
中关村
海外
产品服务
政府服务
企业服务
人才服务
更多服务
智库建设
智库简介
专家团队
智库服务
分类智库
案例分享
会员服务
会员权益
入会申请
招募志愿者
中关村人才苑
动态资讯
会员动态
时事要闻
协会新闻
ZTA在媒体
2022会员大会
关于协会
协会介绍
党建引领
组织架构
协会大事年表
理事会成员
专业委员会
联络处
联系协会
当前位置:
主页
>
专题
>
人才政策周报
>
一周人才大事件 2022年3月7日-3月13日
2022-03-15
|
ZTA
|
|
分享到:
一周人才大事记
(2022年3月07日-
3
月13日)
目录
1两会:“部长通道”上的人才话题 2
2 关于开展2022年海淀区人才引进、留学回国人员引进需求申报工作的通知 3
3 科技部等出台指导手册解读如何进一步扩大高校院所科研自主权 4
4 南京首次赴亳州举办“春风行动”专场招聘 5
5 巴南发布“二十条”人才政策 5
6 南通市人才学会成立 6
7安徽广德市重磅出台人才政策升级版 7
8 河南省农业大市驻马店成人才高地 7
9 江阴市举行人才工作会议:全力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 10
10 “泰国东部经济走廊(EEC)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举办 11
1
两会
:
“部长通道”上的人才话题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
创新不问出身 科技领域要集结千军万马
在3月8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就当前科技创新热点问题,回应了社会各界的关切。
科技政策扎实落地,要抓住人才这个关键来抓落实
科技政策扎实落地,要抓住人才这个关键来抓落实。科技的活动主要是人的活动,需要一批掌握着高技术、高水平的人才投身科技、热爱科技,并且在科技上大有作为,包括怎么把战略科学家团队用好,还有青年科技人才。青年是整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当然也是科技的未来。这方面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让青年人有更多的机会,我们开辟了专门的青年科学家项目,让他们能够早有机会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一展身手,推动国家事业和个人成长共同进步。去年我们和全国妇联一起发布了支持女性科学家投身科技工作的措施,让女性科学家在青年项目申请中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把基础研究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基础研究、前沿探索,这是我们拓展科学的认知边疆,为技术创新提供源头活水,是基础性、前沿性、关键性的逻辑起点。我们把基础研究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创新不问出身
不管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创新的主体,国有民营都一样,不问出身。高科技的企业必然产生高质量的发展,在这方面我们大家一起关注,共同为高科技企业,为企业的创新发展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
要在制造业提升水平上、自立自强上下功夫
3月8日,在第二场“部长通道”上,工信部部长肖亚庆介绍,制造业还要在提升水平上、自立自强上下功夫。
制造业在向高端迈进的过程中,要解决自立自强的关键核心问题,使制造业水平在一些行业、一些领域的突破基础上,整体水平能够不断跃升,支撑整个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增长。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还要创造更好的环境,做好服务工作,做好政策支撑工作,形成合力,支持制造业做优做强做大。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
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要补上人才短板
3月5日,在首场“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回答“接下来怎么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时表示,要抓住产业就业这个根本,补上技术、设施、营销、人才四个短板。
这几年,脱贫地区的产业在“有没有”的问题上,应该说基本上都有了,但是好不好,还不好说。下一步,关键要补上技术、设施、营销、人才四个短板。很多办了合作社的,都没有人才,还是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兼任的;第二个是就业,今年力争脱贫地区的外出打工人数能够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到2月底,据监测统计,已经有2700万人实现了就业。所以,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问题不太大。
信息源:新华网文字实录
2
关于开展2022年海淀区人才引进、留学回国人员引进需求申报工作的通知
为深化落实“两新两高”战略,强化“两区”建设人才支撑,促进区域人才吸引集聚,助推海淀高质量发展,现就2022年海淀区人才引进、留学回国人员引进需求申报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申报时间
人才引进、留学回国人员引进需求的申报时间均为2022年3月21日—2022年4月1日。
二、人才引进申报范围
申报单位须符合海淀区功能定位及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主导产业方向要求,具有长期稳定在海淀发展的意愿,在海淀区登记注册并缴纳税费的各类创新主体。
拟申报人员应符合《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京人社调发〔2018〕38号)有关条款、一般应在申报单位工作满2年(以在申报单位签订合同、缴纳社保和个税时间为准)、无刑事犯罪记录、引进时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个人能力、业绩和贡献突出的可放宽至50周岁)。
三、
留学回国人员引进申报范围
申报单位须符合海淀区功能定位及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主导产业方向要求,为在海淀区登记注册并缴纳税费的各类创新主体。
拟申报人员应符合《北京市促进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和工作暂行办法》(京政发〔2009〕14号)有关条款、在国(境)外留学一年以上并已于近期回国(一般应在回国两年内),在申报单位工作满半年(以在申报单位签订合同、缴纳社保和个税时间为准)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在国外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
(2)出国前已具有高级职称,出国进行博士后研究或进修。
另:下半年人才引进申报工作计划于9月份开展,具体时间及安排请届时关注本网站通知或微信公众号“海淀人社”。
信息源
:
http://zyk.bjhd.gov.cn/jbdt/auto4496_51791/auto4496_52699/auto4496/auto4496_52714/202203/t20220301_4513978.shtml
3 科技部等出台指导手册
解读
如何进一步扩大高校院所科研自主权
3月10日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兼职创新、在职创业的配套政策有哪些?高校和科研院所选派科研人员到企业工作或者参与项目合作有哪些政策规定?高校和科研院所内设研发机构负责人是否可以享受科研人员相关政策?……近日,科技部官网公布《〈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问答手册》(以下简称《问答手册》),围绕科技部等4部门出台的《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提供了更加细化的指导。
《问答手册》将自主权改革中的机构运行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绩效工资分配等4方面14项具体改革举措,细化为32条问题,逐一进行详细、权威解答。
“三分部署、七分落实。”在推进自主权改革过程中,尤其在具体执行中仍存在一些“模糊地带”,主管部门和高校、院所的权责边界还不十分明确,不同部门落实自主权改革政策的步调不统一,自主权下放在某些方面还不够充分。同时,部分科研人员不敢主动承接已经下放的自主权,对于新政持观望态度,未能及时充分享受改革的红利。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研人员的自由探索,科研自主权尤为关键。《问答手册》聚焦高校和院所关切,直面自主权改革过程中的困惑、难题,援引相关政策并给出相应的具体举措。针对基层难以接权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主管部门和高校院所各方面的管理权责,推动科研自主权下放;针对基层不敢接权的问题,细化了政策条文和操作性规定,为高校院所依法合规用权强化制度保障;针对基层用不好权的问题,面向高校院所详细说明如何主动承接已经下放的自主权,帮助高校院所“接得住、用得好”。
四部门联合印发《问答手册》,有助于打通自主权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推动科技政策扎实落地的又一项具体举措。
信息源
: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cwNzk3Mw==&mid=2651492253&idx=3&sn=f951051b3593f8eb92afc06c1c1204f0&chksm=bd1b04778a6c8d611d0b60c08e18f44ed50fcebb3a2defbce5eb5c0ffd14bd9131715af3d6c4&token=1110248515&lang=zh_CN#rd
4
南京首次赴亳州举办“春风行动”专场招聘
为落实国家发改委《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相关要求,3月2日上午,我市人社部门组织部分重点企业赴滁州市举办首场“春风行动”专场招聘活动。
活动依托南京经济开发区产业园集聚资源优势,组织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康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乐金显示(南京)有限公司等27家重点企业赴滁设展招聘,提供超过1200个岗位需求,满足从一线生产工人到高端制造和研发人才的求职需要。滁州市对本次招聘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滁州公共招聘网、室外电子屏、横幅展架等进行宣传。活动当天吸引超过500位求职者入场。
活动结束后,宁滁两地市、区(县)人社部门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同召开座谈会,表示将以工作建群等形式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确保信息互通、交流互动、人员互访、服务互助,进一步加强宁滁两地就业创业合作,促进两地人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
信息源:
http://rsj.nanjing.gov.cn/zxzx/xwdt/202203/t20220309_3313493.html
5
巴南发布“二十条”人才政策
3月11日,巴南区委人才工作会议获悉,该区进一步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瞄准产业发展需要,发布《巴南区关于加快人才集聚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搭建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服务”政策体系。
该政策体系包括加大引才扶持力度、激励人才干事创业、用才主体支持激励、人才发展平台支持激励、加大人才市场化支持、支持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加大人才服务保障七大部分,共20条51项政策措施。
根据“二十条”政策措施,今年起,巴南将通过采取项目支持、薪酬补助、平台建设、金融扶持、成果激励、安家补助、关怀服务等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潜力、创业动力和创造活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区工作。
巴南区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该区按“一事一议”方式,对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所带项目按实际投资的一定比例分阶段分别给予最高1亿元和1000万元的综合支持,并对团队核心成员给予薪酬补助奖励;对企业新引进博士学历(高级职称或高级技师)、硕士学历(中级职称或技师)的青年人才分别发放10万元、1万元的安家补贴。
“二十条”政策措施主要瞄准生物医药大健康、商贸物流、高端装备制造、“数智”经济、生态创新“五大产业集群”发展需要,为落户人才提供引进、培育、使用、服务等方面全流程、全周期配套支持。
接下来,巴南将立即着手抓好“二十条”政策措施具体规程制定和兑现工作,深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强人力支撑和智力保障。
据悉,去年以来巴南区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成功创建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重庆市新型研发机构2个,重庆市“海智工作站”2个和“博士后工作站”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新增市级众创空间1个,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全区孵化平台总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入驻创新创业主体274个。新增入选“重庆英才计划”人才14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4个,“鸿雁计划”人才9名。评选出巴南区第四批“菁英计划”人才59名和人才工作示范单位6个。
信息源:
https://www.cqcb.com/travel/group/2022-03-13/4797343_pc.html
6
南通市人才学会成立
12日,南通市人才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大会召开。市人才学会是由市委组织部主管的设区市人才学会。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封春晴出席会议并讲话。
封春晴在讲话中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人才学会成立的重大意义,从南通发展大局和人才工作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学会肩负的职责使命,把稳前进方向,扛起责任担当,着力为重塑新时代南通人才工作新格局、探索解决人才工作制约问题新路径、搭建各类人才交流互助新渠道贡献力量。
封春晴强调,要把握人才规律,更好发挥人才学会工作的积极作用,主动作为、实干担当,广泛汇聚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切实当好党委政府专业智囊,打造引才聚才特色窗口,架起沟通交流智汇桥梁,创建人才满意暖心家园,努力以有价值、有分量的工作实绩,助推全市人才工作开辟新境界、实现新突破。
封春晴要求,要强化组织领导,充分激发人才学会建设的生机活力,不断健全完善组织体系,为学会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提供帮助、创造条件;积极探索优化运行模式,着力构建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创新拓展工作平台载体,以新颖的内容、丰富的内涵、多样的形式提升活动质效,切实增强人才学会活动的吸引力凝聚力。
信息源:
http://news.jstv.com/a/20220313/1647160653357.shtml
7
安徽广德市重磅出台人才政策升级版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吸引、集聚和培育各类人才在广创新创业,全力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安徽省广德市升级出台“广德市人才兴企二十条2.0版”,聚力人才政策再完善、再突破、再创新,为人才和用人主体“增动力、添活力”。
招才力度更具竞争力。
放宽限定范畴,由“落户+年龄+学历/职称+无住房”调整为“学历/职称+无住房”,实现全日制本科生、全日制专科生全覆盖。提升薪酬补贴、租房补贴、购房补贴等待遇标准,最高可享受53.8万元资助补贴。针对引进的两院院士、在站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20万元生活补贴,鼓励企业提供股权激励等福利举措。针对来广实践实习实训、求职就业等符合条件学生,给予高标准生活补贴、求职补贴、就业补贴。针对招引、推荐稳定就业的企业、高校、人力资源等机构,给予吸纳就业补贴、引才补贴等奖励资金。新增省级以上领军人才给予个人所得税地方财政所得部分全额奖励。
育才体系更具实效力。
通过签订人才(用工)定制培养协议,创新开展订单式人才培育计划。支持企业建设大学生见习实践基地,给予企业1400元/人·月见习补贴。推进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给予企业最高5000元/人一次性培训补贴。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分别给予院士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0万元、50万元,20万元建站补助,给予技能大师工作室最高15万元资金补助。给予“桐汭英才”创新团队、创业人才5万元支持经费。对荣获省级“技能大奖”、省级“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的最高给予2万元资金奖励。支持企业人员再学习、再深造,对在职攻读研究生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并符合相关条件的员工最高给予5000元补助。
留才机制更具吸引力。
强化扎根就业激励举措,针对高中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和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工,推行就业地直接申请登记、先落户后就业等办法解决户口问题,配套完善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政策保障。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梳理汇总人才所需所求所愿所盼,依托数字信息化技术,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综合平台,推进“我为人才办实事”落地见效。坚持每年开展人才评选评优活动,对在企业作出重大贡献人才,颁发“广德市特聘专家”证书、授予“荣誉市民”称号。支持企业建设产业人才服务站,定期组织产业人才沙龙等活动,实施积分制人才评价机制。保障人才投融资支持,给予高校毕业生创业人员最高50万元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支持。
信息源:
http://m.people.cn/n4/2022/0314/c4042-15481345.html
8
河南省
农业大市驻马店成人才高地
如何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吸引一流的创新人才?如何发挥创新人才的引领作用?面对这些各地发展中面临的共性问题,河南驻马店市探索“院士经济”发展模式,积累了有益经验。
如今,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引进一个院士,带来一个团队,培养一批人才,带动一个产业”的故事正不断上演。作为传统农业大市,驻马店人口多、产业层次较低、创新动力不足。然而,这里先后吸引19名院士前来“结盟”“联姻”。究竟是什么吸引着院士们纷至沓来?
构建院士集聚生态
“驻马店发展环境良好,在招商引资、企业服务、要素保障等方面出台了很多好政策,是一个宜居宜业、干事创业的好地方。”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新友对驻马店的“点赞”,既源于他对花生事业的高度热爱,更源于他的切身感受。
驻马店虽是人口大市,但高层次人才比较匮乏,要在区域发展中集聚创新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主动争取。“那时,我三天两头往农科院跑,主动向张新友院士介绍正阳花生产业的发展情况,听取指导建议。”时任正阳县委书记的刘艳丽回忆道,“当时正阳县虽是‘全国花生生产第一大县’,但花生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大却没有品牌。”
那时,在河南省108个县区中,正阳县域经济经常排名倒数。怎样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一直困扰着正阳县的决策者们。
凭借诚恳的态度与大力发展花生产业的决心,正阳县得到了张新友院士及团队的认可。随后,院士工作站在正阳县挂牌成立,优质花生品种层出不穷,创新成果不断转化……
当地的人才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驻马店制定出台《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强市的实施意见》,对建立院士工作站的单位,在省级补助基础上再给予50万元奖励,并提供全程精细化服务……”驻马店市委组织部原部长于燕说。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在驻马店长期支持下,张新友院士及团队扎根当地20多年,利用新技术让“正阳花生”品牌产值实现“双百亿元”——“小花生”终成致富“金豆豆”。
如今,除张新友院士外,60多位专家学者为正阳县花生产业发展群策群力,发挥出“最强大脑”效能。
培育人才创业乐土
重大科研平台建设是优化引才环境、促进人才加速成长的重要抓手。
“食用菌产业能够发展壮大,离不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及团队提供的重要科研技术支撑。”在泌阳县真菌研究开发公司展示大厅,只见香菇、草菇、鸡腿菇等30多种食用菌样品整齐排列,该公司总经理禹宗本一边介绍产品,一边对“香菇院士”赞不绝口。
“泌阳县的食用菌生产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那时以平菇为主,品种单薄,且多为小农户种植。”该公司副总经理禹森告诉记者,尽管当地拥有两山交会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受温度影响,菌类一年仅能栽种一季,是香菇产业发展壮大的一大制约。
为破解研发力量薄弱难题,2015年,泌阳县依托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科研、人才和成果优势,以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创新团队为核心建立了国内首家河南真菌研究院士工作站,与当地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多年来,李玉院士团队大力研发推广珍稀食用菌新品种,调整优化当地食用菌产业种植结构,推动了泌阳县食用菌产业科技创新的步伐,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60亿元……
通过实施香菇四季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项目,泌阳县还实现了一年四季栽培香菇,让香菇四季种植达到环境控制智能化、生产操作自动化、产品质量标准化、四季出菇均衡化。本着科技惠民的目的,这一项目还着力推进精准扶贫。数据显示,每户菇农每年可种植香菇1.6万袋,生产鲜菇2.4万斤,产值12万元,增收6万元。如今,泌阳县每年种植香菇6000万袋,实现年产值30亿元以上,香菇产业快速发展。
成绩背后,创新型平台建设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为此,驻马店以创新要素引领平台建设,积极构建战略咨询、科技攻关、人才培养“三大平台”,充分发挥院士专家的战略眼光、研判能力与技术优势,成功发展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为院士施展才华、大展身手提供了广阔舞台。
人才发展既要搭建平台,又要接续培养。记者了解到,驻马店借助院士工作站,大力开展“师徒结对”、技术攻关、“传帮带”等活动,举办学术报告会、技术研讨会,选派优秀技术人员到院士所在单位进修、委托培养,为驻马店培养集聚了一大批高层次优秀人才,有效缓解了当地创新发展人才短缺问题。
充分激发创新活力
配料、搅拌、装瓶……在河南鲜菇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车间,一边是自动化设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金针菇培育,另一边是机器与人工完美配合,高效开展产品包装,繁忙而有序。
该公司负责人刘强告诉记者,他们以可重复使用的“菌瓶”代替一次性“菌袋”,并利用先进设备发展循环经济,成功实现了食用菌生产全程不产生任何污染和浪费,改变了食用菌产业结构和泌阳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目前,他们可日产食用菌30万瓶,共计150吨,年利润达4500万元。
近年来,在院士品牌影响下,泌阳县通过内引外联、招商引资等途径,发展成为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加快了食用菌栽培标准化工厂化发展的步伐。除引进投资16.5亿元的河南鲜菇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外,当地还投资20亿元引进泌阳县嘉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8亿元建成投产泌阳县品品鲜食用菌有限公司,年产值达7亿元以上,远期产值可达30亿元以上。
如今,“院士经济”已成为驻马店产业创新发展的金钥匙,为驻马店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通过持续探索、深入实践,驻马店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服务、奖励、考核“三项机制”,对院士工作站承担的科研课题、重大项目和创新平台建设给予倾斜和支持;支持帮助院士工作站引进急需人才,组建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
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推出,充分调动了院士们在驻马店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搭建起院士们在这里能干事、干成事的广阔舞台。
“院士经济”彰显创新活力的同时,也更深层次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全面建设现代化驻马店的关键一招,加强开放规则机制创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拓展开放合作空间,增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活力。”驻马店市委书记鲍常勇说,随着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断增强,驻马店“院士经济”引领支撑作用将更加凸显,科技对发展的贡献率将显著提升。
信息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6075825248628030&wfr=spider&for=pc
9
江阴市举行人才工作会议
:
全力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
11日,江阴市举行人才工作会议,一批人才政策集中发布,为“科创江阴”建设描绘出清晰的人才“路线图”。
“省‘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提到,率先开展人才发展现代化建设探索,在江阴等地进行试点。”该市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任洁说,江阴将努力在人才队伍现代化、人才治理现代化、人才效能现代化、人才环境现代化实现新突破,全力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
先后三轮完善升级暨阳英才计划,江阴人才政策优势逐步彰显。比如面向所有高层次人才,该市围绕支持企业高薪引才留才,给出了贡献奖励政策,对年薪收入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万元的各类人才,按比例给予奖励,每人每年最高奖励200万元。针对“345”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该市给出了产业紧缺人才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才给予两年每人每月最高5000元的生活津贴。
引才用才留才,靠政策更靠服务,比真金更比真心。江苏中宏环保科技的创始人俞麟对此深有感触。资金短缺是创业之初都会遭遇的难题,俞麟在步入废橡胶绿色循环利用领域时同样如此。“算上每年100万元的贷款贴息,目前已累计获得了800万元的支持。”他说,发展路上每一步都有政府的扶持,这给了企业自主研发的底气、角逐市场的信心。据悉,大会当天共发放了“暨阳英才”创业领军人才奖励资金近2000万元。
为撬动市场要素支持人才发展,江阴还揭牌成立了江阴市人才发展集团。任洁介绍,该集团将创新运行模式,完善人才招引育留、园区运营、金融创投、教育培训、技术转移、综合服务等工作架构,真正做到市场化、专业化、全链条。
信息源:
http://finance.sina.com.cn/jjxw/2022-03-14/doc-imcwipih8364569.shtml
10
“泰国东部经济走廊(EEC)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举办
3月10日,泰国东部经济走廊(EEC)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在曼谷金佛寺成功举办。海上丝路孔子学院理事会主席颂德通猜副僧王担任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泰王国大使韩志强、泰国高等教育与科研创新部长Anek Laothammathat博士、泰国教育部长顾问Suthichai jaroonnet、东部经济走廊委员会秘书长Kanit Sangsuphan博士、特别顾问Piriya Khampol等嘉宾出席,该论坛由泰国东部经济走廊办公室(EEC)主办。
会议指出,为支持EEC地区12个目标行业的投资发展,预计未来5年将有56.5万名人才需求,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迫在眉睫。东部经济走廊委员会在EEC模式的概念下,制定了教育与技能人才发展指南,用于该地区人才技能培养,借鉴孔子学院提升人才发展的经验,使教学管理与工作岗位相匹配,以满足人才市场需求。同时从课程设计、实训实践等方面与该地区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学生毕业后马上进入工作岗位,持续提升该地区民众收入与生活水平。上述EEC模式已取得良好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其中,培训方面已完成1.5万人次,今年目标为5.6万,课程认证方面已完成150余门课程认证,并支持教育机构与企业联合开设课程。另外,EEC办公室人力资源中心联合职业院校和企业建立了4个自动化培训中心。
下一步,希望与泰国教育主管部门在生物技术、机电一体化、石油化工等5个领域联合培养高质量职业人才。希望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教育主管部门合作,支持13对已经建立语言伙伴关系的中泰大学加大中文课程力度,以进一步满足EEC地区中文人才需求,通过中泰语言与职业教育学院平台大幅扩大“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吸引中资企业通过实训实习等方式参与,从而形成中泰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中文+职业技能”人力资源培养模式,以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提升学生的中文和专业技能。如效果良好的话,可考虑扩展到泰国其他地区,以吸引投资,促进泰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信息源:人民网
欢迎推荐人才相关信息
联系人:杨晓程
电话:18515836767(微信同号)
010—62563533
扫描上方二维码获得更多人才信息
专题
为您推荐
一周人才大事记(2022年6月13日-6月19日)
一周人才大事记 (2022年6月6日-6月12日)
一周人才大事记 (2022年5月30日-6月5日)
一周人才大事记 (2022年5月9日-5月15日)
一周人才大事记(2022年5月23日-5月29日)
中关村人才网
|
专题
|
央企名录
|
智慧人才地图
|
官方微信公众号
010-62563533
部分会员企业链接 :
太极计算机
辰安科技
宁波银行
用友集团
书生科技
天地英才
龙门投资
中科模识
东方龙马
北航天汇
世纪飞育
小米集团
金蝶集团
悦聘求职
高能环境
内蒙古人才
一览网络
京联纵横
神州数码
360集团
科兴控股
中科软
交控科技
诺禾致源
广联达
FESCO
启迪控股
华夏泰和
微软中国
友普信息
中科辅龙
诺亦腾科技
启明星辰
北斗星通
首信发展
BOSS直聘
博奥生物
中文在线
高盟新材
贯景食品
展心展力
慧读国际
闪联信息
CSDN
汉王科技
人工石科技
大橡科技
大北农
讯飞互联
字节跳动
友情链接 :
国务院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
中科院人才中心
河南人才
北京市投资促进中心
搜弘网络
北京市人民政府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市人才工作网
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
北京市科委
北京人社局
中关村管委会
北京市科协
经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