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首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立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11月11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共同举办全国首期高技能人才国情市情研修班,为期5天,30名来自高精尖产业、城市运行保障、生活性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的技能高手集聚一堂。他们中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还有享受国务院、北京市政府技师特殊津贴的优秀高技能人才。此次研修班为高技能人才量身定制了学习“套餐”,采用课堂讲座、座谈交流、学员讲坛等方式,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介绍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同时,交流时代楷模建功立业经验,提升高技能人才对国情市情的认识水平,激发高技能人才爱党爱国、爱岗敬业的情怀,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本市高技能人才国情市情研修班今后将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机制,每年定期举办。
截至目前,北京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38万人,其中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99.6万人,高技能人才结构比例显著提高。
11月15日,北京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和北京外企服务集团联合举办北京国际人才发展研讨会。研讨会围绕“提升北京城市人才竞争力”主题,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演讲讨论,分享国际先进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交流宣传北京人才发展的最新成果,共同研究提升北京城市人才竞争力的措施建议。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作者布鲁诺(Bruno Lanvin)作了“人才竞争力的全球视野”主题演讲,从构建独特生态系统、促进北京与全球智慧循环、平衡人才与技术两个要素等方面,为北京建言献策。
桂生同志作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北京实践”主题演讲,从“千金买马骨”的人才典故娓娓道来,全面介绍北京人才工作成果和创新创业的发展情况,强调“要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积极搭建人才发展平台、打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加强海内外深度交流合作”。
中国澳大利亚商会主席冯栢文,北京外企服务集团董事长王一谔分别发表精彩演讲,立足首都竞争优势,探讨国际人才流动趋势,提出服务国际人才的有效举措。
近日,怀柔区委区政府、怀柔科学城党工委及管委会已提前两个月部署2020年重点工作,并启动怀柔科学城2020年“100·365”科学行动计划。
科学行动计划共涉及100余个事项,采取项目管理模式,对已确定的事项逐一成立专班,明确目标,确定主责,组建团队,形成专人专事格局,从而有效解决工作中“不精细、不高效”的问题;计划明确了建科学设施坚持倒排工期、挂账推进的工作方式,要求强化与中科院、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狠抓科教设施进度,以只争朝夕精神,抓紧抓实每一天、每一项工作,加快实现突破。
除了备受关注的大科学装置,一批公共服务配套项目也是怀柔科学城的建设重点。101中学怀柔校区二期项目、北京怀柔医院二期扩建工程、创新小镇、“五位一体”示范街区、城市客厅等一大批公共服务配套项目正紧锣密鼓推进。其中,101中学怀柔校区二期项目建设后,学校总占地面积将达约11.5万平方米,新增约6.9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约8.8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0.3亿元,共有72个班,3060个学位,将增设高中部和国际部,为科学城高端人才子女就学提供配套。
此外,作为怀柔科学城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点项目,怀柔科学城创新小镇2019年5月开始对外运营,小镇总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包括创客们入驻的创新中心,以及政务中心、众创街区、创新广场、创客公寓、科学公园等配套功能区。截至9月底,小镇创新中心共引进企业102家。
11月13日,2019上海张江人力资源发展论坛在科学城内举办。该论坛由上海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指导,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支持,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主办,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2分园协办。
会上,包括核心园、临港园等22分园在内的科创企业现场加入“上海市企业HR联盟”。“上海市企业HR联盟”是在上海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指导下,以人力资源工作者(HR)为主体,搭建的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人才服务合作平台,致力于宣传上海人才政策,开展区域与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建立适应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新型人才培育体系,完善各产业领域人才培训体制和激励机制等。
论坛现场,企业还获得了两本“人才宝典”:《上海人才政策一本通》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海外人才政策办事指南》,涵盖了顶尖科研团队外籍核心成员、外籍高层次人才等在华永久居留;外籍人才申报口岸人才签证、外籍毕业生到张江办理工作证明等申请条件、流程图等。
11月15日,重庆两江新区召开人才工作座谈会,邀请来自各个行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代表参加座谈交流,颁发了2018年度人才激励政策奖励奖金,对外发布《重庆两江新区关于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揽子人才新政。
作为两江新区人才政策的指导性文件,《意见》指出,要围绕两江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核心产业,瞄准国内外的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青年拔尖人才、名师名医等高层次及亟需紧缺人才,充分发挥“重庆英才计划”、“鸿雁计划”、“留创计划”等高层次人才的政策引领作用,通过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创新构建人才引育机制、优化人才服务机制、创新人才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国家级新区人才竞争优势,努力把两江新区建设成为中国西部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创新创业创造优选之地、国际人才往来便利之地,强化“领跑”西部开放开发的担当,在重庆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打头阵、作先锋,努力成为全市扩大开放排头兵、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先行示范区。《意见》还指出,未来5年,将实现人才对两江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低于40%,人才工作整体水平全市领先。
为配合《意见》实施,新区还制订了《“两江人才”10条》普适性政策以及《重庆两江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政策的实施细则》《重庆两江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激励办法(试行)》《两江新区教育优秀人才引进暂行办法》《重庆两江新区区属公立医疗机构卫生优秀人才引进培养实施细则》4个具体的实施政策,形成了 “1+4”人才政策新的体系。
《“两江人才”10条》一方面具有系统性的特点,覆盖范围既包括“塔尖”的高层次人才,也有“塔基”的技能人才、青年人才政策。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团队,两江新区将最高给予3000万元的资助,特别优秀的国内外一流科学家及团队可以“一事一议、一人一策”方式进行认定和支持,给予最高1亿元的经费资助,对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最高给予100万元的补助,对新建市级以上的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给予最高300万元一次性补助。
值得一提的是该政策的普惠性。两江新区相关负责人透露,针对与两江新区辖区内签约3年以上的重点高校毕业的学士、硕士、博士等各层次人才,两江新区也将一次性给予相应数额的租房补助和其他激励措施,解决人才的具体问题。
此外,优秀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都将获得两江新区大力支持。
依托“留创园”“留学报国基地”“欧美同学会”“两江协同创新区”“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 等人才引育重点平台,两江新区累计引进培育各类高层次人才467人,已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6个、博士后工作(流动)站35个,海智工作站16个,累计兑现高层次人才激励政策230人次、发放人才专项资金近3000万元。
近日,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专家联合会正式成立,这是青岛西海岸新区首个功能区专家联合组织,是园区推进“三招三引”和“百千万人才工程”的重要举措。
国际经济合作区专家联合会由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博士、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入选专家劳尔思·博伦,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蹇锡高担任名誉会长;国家高层次人才、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中方院长房殿军担任会长。专家联合会将成为人才的“交流圈”“朋友圈”“信息圈”“服务圈”,在园区精心打造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圈”。
近年来,国际经济合作区人才队伍数量呈加速度增长态势,海外人才和高端人才特色优势明显。目前,共引进包括15名院士在内的各类人才万余名,其中省级以上人才占5‰,外籍和海外人才占4.8%,硕士博士以上人才占10.2%。近两年,功能区培育推荐50多人获评各级人才工程奖项,直接给予人才本人的扶持资金(不含给予项目的)近3500万元,同时,根据需要出台住房、个税奖励等政策,有效提升了园区聚才留才环境。
近日,天津市人社局在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申报、资格考试、博士后手续、资金拨付等方面,推出了六项创新服务举措,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技术人才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六项举措:一是职称管理实行“一网通办”。全面升级了“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信息系统”,各专业、各级别以及非公单位和自由职业者在内的各类人群全部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核、网上反馈、网上查询”,实现全链条、可追溯管理。二是职称申报障碍“一律打通”。大力削砍职称申报门槛,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高技能人才可直接参加工程系列职称评审;打通职业资格与职称衔接限制,消除专技人员职业资格和职称重复评价的问题;打通属地限制,驻津单位可委托我市职称评委会参评职称,实现“同城同策同服务”。三是职称资格考试报名“一律承诺”。充分落实“一制三化”要求,取消学历和专业工作年限证明、职称评聘证明、职称证书丢失证明等,全部改为承诺制。四是博士后手续“一次不跑”。博士后进、出、退站手续全部下放设站单位,精简申报材料7个,并启用电子版《博士后证书》。五是高职院校职称“一律下放”。进一步落实高职院校用人自主权,向46家高职院校下放了职称自主评审权,目前全市已有103家单位实现自主评审,进一步激发了创新活力。六是资金拨付手续“一律简化”。对131创新型人才、博士后、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等6项专业技术人才的资助资金拨付手续,将用人单位请款报告一律取消,确保了资金5天拨付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