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和《中国企业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专精特新”企业家论坛启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发表演讲。具体内容,请观看下方视频。
演讲中,郜春海强调了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对科创企业的重要性。他认为,管理创新就是在不断地控制风险,而且一定要强调系统论。“站在系统的角度,把全生命周期阶段的所有风险都识别出来,这样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创新早死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
郜春海提出,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发展的话,要有“三代”:应用的一代、开发的一代、研究的一代。应用一代是保命的,开发一代是要搞3~5年的事,研究的一代是要解决5~8年的事。这么一个循环,才能使企业具有很强的持续创新能力,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这一代、一种产品卖一辈子。
协同创新也很重要。郜春海表示,“一定要采用政产学研用,各链条各自发挥作用。做To B行业,尤其是‘卡脖子’技术,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搭台和用户的支持,做产学研是没有用的。”
郜春海强调,每个赛道都是金矿,如果只是挖一部分很难挖到更多的金子,企业一定要在自己的赛道上深挖下去。
以下为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的演讲实录(有删减):
交控是一个比较有特点的企业,特别是作为在“专精特新”方面的中小企业。我们是从大学孵化出来的,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企业的创新模式和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1.企业面临的痛点
不管大企业、小企业,初创企业、发展中的企业、上市企业,在不同的阶段总会面临诸多痛点,尤其是科创企业。大多数科创企业一般都是从技术、产品开始的,但是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面临着管理的痛点、发展方向的问题。
对于交控来说,我觉得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几个痛点:管理的痛点、技术的痛点。一开始做得很精、很有特色,但是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多类型的人才,每个人的思想观念不同,这个过程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其次,产品一开始有竞争力,但是很快就有第二个人、第三个人、更多的人把你的产品进行复制、模仿。这种情况下,如何建立持续创新的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专精特新”的过程中如何做出特色?如何形成协同创新链条,实现真正的联合创新、协同创新?这个其实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几大痛点。
从创新的角度来说,要保持企业与时俱进的根基。彼得·德鲁克说创新是可以管理的。如果把创新真正管理起来,其实早死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而在创新的执行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一套有效的系统方法论进行创新的管理。
同时我觉得,企业跟人一样,有它自身的基因和优势。我们到处学,学完以后却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初心是什么、发展方向是什么,这个时候就是迷失了自己。所以我强调一定要花更多精力把自己研究清楚:我们到底是谁?形成一个方法论。
2.创新链模式与路径
从创新基因角度来说,我认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双螺旋。在管理创新当中,我们更多强调的是文化,这里面有一个PMV&CV(注:愿景、宗旨、使命、价值观及文化体系)。管理是一个实践的科学,每个人都能谈出更多的管理经验,所以我们提出,管理创新包括公司的愿景、宗旨、使命、价值观以及企业文化。另外一个是技术创新,特别是对To B行业,这涉及到具有持续创新的能力,包括技术研发、产品化、工程化以及产业化,这个完美的组合才能形成我们的基因。
PMV&CV作为管理的抓手,首先,一个企业不管处于什么阶段,你的愿景到底是什么,一定要描述清楚;其次是宗旨,你必须长期坚持,要实现长期价值;然后是使命,必须清晰、精准、鼓舞人心。
另一方面是价值观。企业做大了以后,员工的“三观”是否一致,对我们后续的管理至关重要。大家老说企业文化,我觉得它其实就是如何把前面这几个特点通过你的行为表现出来。
技术创新方面,应该着力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协同创新体系,并利用系统论的概念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保障技术创新安全。站在系统的角度,把全生命周期阶段的所有风险都要识别出来。我们做创新其实就是在不断地控制风险,把全生命周期所有风险都控制住了,成功的概率就大大提高,创新早死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
3.交控科技的实践与应用
交控科技刚成立的时候,我当时作为一个大学老师出来创业,过程中有很多的困惑和问题。如何把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其实就是“专精特新”的定义。
我们讲企业的管理创新一定要树立一个灯塔,要让所有人劲儿往一处使,而这不是那么简单的,或者一年两年就能达到的。公司刚成立的时候,我们也用愿景、价值、使命,但更多是口号,而现在如何把这些东西深入人心,让每一个员工真正理解它的内涵,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我们强调协同创新模式,就是我们一定要采用政产学研用,各链条各自发挥作用,包括资本一开始就介入进来。做To B行业,尤其是“卡脖子”技术,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搭台和用户的支持,做产学研是没有用的。
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发展的话,我认为要有“三代”:一是应用的一代。它是保命的,企业做得很艰难,又要保命又要续命,就像打游戏一样。二是开发的一代。它是要搞3~5年的事。三是研究的一代,这是要解决5~8年的事。这么一个循环,才能使企业具有很强的持续创新能力,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这一代、一种产品卖一辈子。
所以企业要保持持续创新能力,首先要有更多的平台支撑。现在很多企业都很重视技术研究,技术研究以后要有很大的平台支撑。其次,自己要有核心技术攻关,核心技术攻关之后要有地方应用,要有示范,到最后工程化,工程化以后要变成产业化。整个链条要求我们更多的企业或者“专精特新”的企业联合起来。做技术研究一定要发挥大学的优势,做核心技术发挥企业的优势,示范工程发挥用户的优势,工程化以及产业化方面发挥资本的优势,未来在“专精特新”各个领域,把这个链条完全打通,形成一个相对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或者是供应链,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
走到今天,从国家倡导到现在各个行业都在强调“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强调每个企业一定要在自己的赛道上掘金。每个赛道都是金矿,如果只是挖一部分很难挖到更多的金子,一定要在赛道上深挖下去。
最后,我想通过这个平台,呼吁给“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多的支持。“专精特新”的企业之间,可以通过《中国企业家》这个平台,和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进行更多交流,形成合力,使得我们各方面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更加完整、更加自主可控。
微信:18515836767
电话:010-62563533
邮箱:zta@zta.org.cn
邮编:110108
地址:北京中关村大街18号科贸大厦B座942室(中关村站C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