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组织实施人才服务专项行动
近日,人社部组织实施人才服务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和中央关于人才工作决策部署,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焦国家重大战略,进一步改善人才供给,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专项行动围绕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流动、使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立足人社部门职能,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试点先行,打好人才工作“组合拳”,系统支持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服务发展、服务大局,打通人才优势向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转化通道,推动人才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
专项行动包括技能中国行动、高端人才引领行动、人才活力激发行动、专家人才下基层行动、人才资源高效配置行动、人才人事扶贫行动、人才服务提升行动、人才表彰宣传行动等,形成人才服务套餐,发挥整体效应。各项行动都力求务实管用、落地见效。
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dongtaixinwen/buneiyaowen/202008/t20200827_383905.html
【编者按】专项行动中关于“鼓励事业单位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引发关注,这一举措将给事业单位注入新的活力,引导高层次人才走向基层事业单位发挥作用。
上海召开“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和部署”专题通报会
近期,上海市政协召开了"上海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和部署"专题通报会,就本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总体考量、主要原则和突破方向。上海要奋力创造新时代发展新奇迹,就要在高层次人才选育评用各个环节上精益求精、不断升级,持之以恒厚植人才优势,努力打造天下英才的"聚集高地"。
建立紧跟社会发展的人才评价机制。设置具有更高精度和开放兼容性的人才评价"坐标系",谨防"评用脱节"。 进一步强化市场评价的决定性作用和用人单位的评价主体作用。 树立更加开放的"人才观"、以更包容、开放的标准来引进人才,才能让各行各业都得到适合的人才补充,促进城市产业发展,进而吸引更多人才,形成良性循环。
落实更加灵活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鱼无水不生,龙无云不行。 要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才能激发出最大潜能。 在增强正面激励的同时,健全和营造宽容失败的机制和氛围,才能真正减少人才全身心投入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我们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
完善协同精准培养的人才育用机制。加大对基础研究、核心研究支持力度,聚焦"从0到1"重大原创,支持重大原创人才在科技"无人区"开疆拓土、向"最高峰"挑战攀登。 深化"政产学研用资"协同育人与科技市场转化,坚持科研与育人并举、出人才出成果并重,创新科教融合、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科研实践中培养一批批富有创新精神、科研兴趣、科学素养、创新活力的科技双创人才。
http://sh.people.com.cn/BIG5/n2/2020/0828/c373960-34257619.html
【编者按】只有真正把人才评价与激励的"指挥棒"和"风向标"立起来,把各项具体措施生成标准落下去,不断对现行人才制度进行"升级",才能不断提升人才供给水平,筑就城市发展战略优势。
上海发布“4+1”海外人才新政
在2020年“留·在上海”系列活动上,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发布“4+1”海外人才新政。
“4+1”海外人才系列新政包括《进一步支持留学人员来沪创业的实施办法》、《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关于做好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来沪工作等有关事项的通知》、《上海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办法》及临港配套出台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支持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若干措施》等。
根据最新《海外人才居住证管理办法》,在临港新片区、张江科学城和虹桥商务区等区域工作的入外籍留学人员可直接办理最长有效期10年的长期居住证。
此次新修订的海外人才居住证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拓展持证人待遇,升级使用体验。持证人可在居留许可、工作许可、创办企业等17个方面享受权益。同时,为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还探索试点在一体化示范区内工作符合条件的人才可申办海外人才居住证。
《关于做好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来沪工作等有关事项的通知》囊括全球优秀青年人才,包括国际学生、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外籍毕业生、外籍博士后以及符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际青年实习交流计划的青年人才。在分类施策、配额管理的基础上,政策向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倾斜,如在临港新片区率先放宽限制,企业可直接聘雇优秀外籍高校本科毕业生在沪工作,以有效促进国际人才便捷合理流动,营造全球优秀人才近悦远来的良好环境。
http://dy.163.com/article/FL6MJKM70514TTKQ.html
【编者按】上海吸引海外人才越来越注重从细节入手,切实解决海外人才来华工作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山西重金加码人才引进
8月26日,山西发布《奖励博士毕业生及博士后研究人员来晋工作实施办法》(简称《办法》),来晋工作博士毕业生奖励每人一次性生活补贴10万元、科研经费5万元,博士后研究人员奖励每人一次性生活补贴20万元、科研经费10万元,且全部为税后所得。
“来晋工作”是指省内外博士生毕业后、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后,进入省属普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国有企业等用人单位工作,并且双方签订5年及以上期限聘用合同(劳动合同)。
此外,由山西省委组织部统一选调到机关工作的博士毕业生,参照上述办法奖励每人一次性生活补贴10万元。山西省民营企业引进同类人才,由民营企业所在市县根据实际情况参照省级办法给予奖励。
《办法》规定,引进人才在合同期未满3年单方面解除合同离岗,应全额扣回一次性生活补贴;合同期3年以上未满5年,应酌情扣回一次性生活补贴;所扣回的生活补贴和所剩余的科研经费留归用人单位,统筹用于支持引进人才的科研工作。
http://sx.sxgov.cn/content/2020-08/31/content_10162276.htm
【编者按】一次性补贴明确标注为“税后所得”,增加了补贴的含金量。
“旺工淡学”新模式破除海南旅游人才“潮汐”现象
近日,海南省组织“旺工淡学”旅游人才培养联盟成员前往海口、儋州、琼海、三亚等地,走进酒店、景区、旅行社,开展系列“旺工淡学”宣贯动员及政策培训活动,把政策送上门,受到各涉旅企业从业人员欢迎。
目前,2020年“旺工淡学”旅游人才培养项目招生相关工作已全面启动,今年该项目培养对象由酒店业扩大到旅游景区、旅行社和旅游餐饮企业从业人员,招生规模扩大至5000人。项目以提升旅游业人才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为海南旅游业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高素质人才。
旺季人不够用,淡季人留不住。海南作为具有独特气候优势的旅游大省,旅游淡旺季明显,由此也形成了旅游业人才“潮汐”现象。
2019年,针对海南旅游淡旺季特点,省旅文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教育厅四部门联合印发《海南省酒店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创造性地开展“旺工淡学”旅游业人才培养模式,免费为海南省旅游从业人员提供学历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旺季上班、淡季进修、工学交替。截至2019年底,海南省已有 3153名酒店业员工报名参加在职学历教育, 超额完成招生3000人的目标,有效实现了政府、企业、院校和从业人员的四方共赢。“旺工淡学”旅游人才培养项目作为制度创新项目入选了2020年海南自贸港首批制度创新案例,为该项目的全面铺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落实省政府关于“旺工淡学”项目培养好、稳定住和发展好的工作要求,优化旅游人才供给结构,进一步打通旅游人才培养“快速通道”,今年,海南省“旺工淡学”旅游人才培养项目培养对象由酒店业扩大到旅游景区、旅行社和旅游餐饮企业从业人员,招录中职、专科、本科等3个不同层次学历教育学员5000人,比 2019年增加2000人。
根据海南省“旺工淡学”旅游人才培养项目相关办法,与海南酒店、旅游景区、旅行社和旅游餐饮企业签订3年(含)以上劳动合同且存在实际就业的在职员工,入学时由财政补助50%学费,员工交50%学费,员工毕业后凭毕业证书向财政申请全额补贴个人承担的学费;而劳动合同不满三年的员工,则需本人缴纳全额学费,毕业后再向财政申请全额补贴。
结合海南旅游业实际,省教育厅、省旅文厅结合前期对行业服务标准和发展方向的研判,遴选出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口经济学院、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院校作为2020年海南“旺工淡学”旅游业人才培养项目学校,其中本科层次4所,专科层次4所,中职层次2所,开设酒店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烹调工艺与营养等14个专业。
http://hainan.sina.cn/news/hnyw/2020-08-27/detail-iivhuipp0913029.d.html?cre=tianyi&mod=wlocal&loc=8&r=-1&rfunc=78&tj=none&tr=73
【编者按】能让政府、企业、高校和人才各方都受益的政策是真正的好政策!
北京经开区面向全球招揽千名人才
8月30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高精尖产业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办法》正式发布。根据该办法,该地区每年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人才发展,同时启动国际化引才项目“千人聚亦”,将邀1000余位全球菁英引智筑城。
实施“千人聚亦”,是经开区在改革创新发展中,以人才工作促进升级版经开区和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尝试。开启‘政府免费搭台+云端轻松引才’的新模式,实现线上服务不停歇、招才引智不打烊,助力经开区企业战疫引才。
“千人聚亦”项目将持续至10月8日,以线上云招聘的形式,面向海内外汇聚综合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创新精神强的国际化优质人才资源,满足经开区企业国际化人才1000余个岗位需求,包括部门负责人以上的中高端岗位、核心技术岗位或重点培养的国际化储备人才岗位等。
据悉,经开区的四大主导产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目前,104家单位参与了本次招聘活动,覆盖经开区四大主导产业以及航空航天、新材料、节能环保、文化创意、高端服务等新兴产业。
http://ex.cssn.cn/ddzg/ddzg_ldjs/ddzg_jj/202008/t20200831_5176365.shtml
【编者按】产业和人才都是市场要素,政府免费搭台,促进市场主体的创新发展。
2020全球菁英人才节在南京江宁开幕
25日至28日,南京江宁区举办2020全球菁英人才节,以促进高密度的人才资源向高强度的创新动能转化,不断筑高创新名城核心区的“人才地标”。
2020全球菁英人才节以“云”为媒介,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打造集人才、智力、技术、文娱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人才盛会。本次人才节共安排10场活动,包括开幕式和APEC创新城市论坛、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中华门创新达人秀”大赛、“创助力·新消费”江宁区青年创业集市等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聚焦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等八大产业,推动产业合作项目落地。同时,还策划了《湖畔论道·共话创新》主题演讲、产业链科技人才项目签约、众智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仪式等环节与活动,围绕产业发展、国际合作等议题展开研讨,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以2020全球菁英人才节为契机,江宁区正大力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融合”,打造“人才地标”,树立“江宁品牌”,形成“一产业领域一人才规划”的人才工作格局,打造“产才融合”的示范样本。
http://www.js.xinhuanet.com/2020-08/25/c_1126410403.htm
【编者按】同样是招揽全球菁英,南京江宁以人才节的方式组织的活动比北京经开区的活动更丰富多彩一些。
南京江北新区与南信大探索"双聘制"模式引进高端人才
8月25日,江北新型新型研发机构“双聘制”试点基地揭牌仪式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双创”政策宣讲会活动在南信大成功举办。
为加快推动新区产学研融合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探索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和科技攻关的新机制,江北新区率先在南信大开展“双聘制”试点。据了解,“双聘制”的核心是鼓励和允许新型研发机构中优秀的科技型企业家分别与高校院所和新研企业签订聘用协议,以两个不同身份分别在企业和高校院所同时从事科技创新实践和科研教学工作。合作推行新型研发机构“双聘制”试点是江北新区与南信大面向未来、共谋发展的又一项战略性探索,对于建立新区与南信大人才“共引共育共享”机制有重要意义。
http://jsnews.jschina.com.cn/jsyw/202008/t20200825_2617043.shtml?open_source=weibo_search
【编者按】在政府和高校之间实现灵活用工,并创造性的使用“双聘制”概念,为江北新区点赞。
海外学子暑期江苏实习项目在宁圆满收官
近日,“感知江苏缘伴乡途——‘新引力’海外学子暑期江苏实习”项目在南京圆满收官,一群就读于世界200强高校的海外学子通过为期4周的岗位实习、省情考察、社情体验、交流分享等活动度过了一个难忘而又有意义的暑假。
该项目是落实《关于开展青年人才培养集聚专项行动的意见》精神的具体举措,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青年联合会于7月底会同省人才办、省国资委和省欧美同学会共同启动,项目得到了省内重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
为了让海外学子们能获得高质量的实习经历,项目主办方与每家实习单位充分沟通,全程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协调企业根据学生专业特长重点安排金融、信息、交通、医药等领域的实习岗位,指派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手把手帮助海外学子们快速进入角色、积极参与企业工作,在岗位上历练、在实践中成长。
实习期间,海外学子们每周利用一天时间,横跨南京、无锡两地,进行了一场感悟“四个自信”的体验之旅。在红色李巷,体悟了先辈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理想信念;在荣毅仁故居,感悟了民族工业先驱筚路蓝缕、实业兴国的家国情怀;在大运河畔,感受了唤醒千年运河勃勃生机的青年传承;在六合的田间地头,体验了乡村振兴中的青年坚守;在“复兴号”厂房、“神威-太湖之光”机房、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实验室,探寻了中国速度背后的青年创新创造。
目前,省内各地团组织积极跟进,无锡授牌成立5家服务站、6个联谊站;扬州依托青年直播基地、海创园建立服务站,拓展站内功能,提供15项具体服务;盐城动员本地创业海归人才与海外留学生开展导师团结对;南京将服务站工作内容端口前移,通过“计划”进校园形式向即将出国留学的青年学生进行政策宣讲、交流分享等,通过务实、创新的举措,加强对江苏海外青年的联系服务,吸引海归青年来苏就业创业。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6353239597411281&wfr=spider&for=pc
【编者按】海外学子回国就业最大的挑战是对国情、职场的不了解,江苏省针对海外留学生的实习项目非常有针对性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进一步畅通了留学生回国归乡的道路。
本文作者:中关村人才协会战略研究所 师晓燕
敬请投稿
欢迎约稿
战略研究所简介
中关村人才协会战略研究所是中关村人才协会的直属智库机构。以习近平总书记“三个第一”(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思想为指导,从实际出发,以人才战略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为研究目标,以共享中关村作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产业与人才发展经验为蓝本,通过专业系统的萃取,通过现场调研、深度访谈、文献研究、海内外最佳实践比对等科学方法,为力争先进的各地区和国家级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人才环境提升、营商环境完善、创新体系建设等提供可落地执行的智库服务。
中关村人才协会战略研究所汇集了来自众多全国性学术与研究机构、知名大学的数十位资深专家学者,与中关村实战经验丰富的政策专家、企业家和创新创业领军人物一道,依靠权威、实战、前瞻兼备的先进理念和研究方法,提供专业的智库服务。在北京、京津冀一体化、深圳、山东、河北、云南、贵州、湖北等多个区域的法律制订、政策研究、调研服务、干部与企业家培训交流等活动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誉。
中关村人才协会战略研究所真诚地希望与志同道合的机构广泛合作,共谋发展。过去多年中,中关村人才协会依托专业的研究力量和合作伙伴渠道网络,受北京市人才局(办)、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北京市科协、北京市人社局、北京市科委、海淀区等,及天津、山东、河北、深圳、贵阳、昆明、西安等国内多地委托承办了研究、调查等重要工作;组织力量到硅谷、128号公路、剑桥、新竹、台湾南部科学园及伦敦、悉尼、东京、海德堡、西雅图等地,研究其科技与科技产业、人才发展经验,及时了解最新动态;与海外众多华人社团和留学生组织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和联系,并广泛调研了外籍人才在京、在华发展状况,研究如何吸引海外华人、留学生和外籍人士参与中国科技与产业发展。
中关村人才协会战略研究所将继续深入学习党中央科技产业发展和人才强国的政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高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科技和人才发展,帮助各类产业园区坚实走好党建引领人才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建设新兴科技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人才政策研究|人才战略研究
人才管理经验交流
→如何成为会员
http://www.zta.org.cn/about.php?id=37
→了解协会更多信息
www.zta.org.cn
扫描上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18515836767
电话:010-62563533
邮箱:zta@zta.org.cn
邮编:110108
地址:北京中关村大街18号科贸大厦B座942室(中关村站C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