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这十年我国科技投入成绩单发布
2上海放宽留学生落户政策
3广州南沙发布“四链融合”政策体系
4厦门举办台湾人才对接会
5成都举行2022“蓉漂人才日”高峰荟
6云南“真金白银”助发展!
7河南实施“八大行动”建设人才强省!
8太原人才政策调整
9陕西秦创原落地“两园一基地”
10深圳开设人才诊所
11嘉兴全力支持湘家荡和鹃湖创建人才生态样板
1
这十年我国科技投入成绩单发布
6月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科技强国”有关情况。
十年来,我国科技投入大幅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03万亿元增长到2.79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强度从1.91%提高到2.44%,接近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基础研究经费是十年前的3.4倍,达到历史最高值。
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21年研发人员总量预计为562万人年,是2012年的1.7倍,稳居世界第1位;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量由2012年的42.6人年预计提高到75.3人年。
科技产出量质齐升,2021年高被引论文数为42920篇,排名世界第2位,是2012年的5.4倍,占世界比重为24.8%,比2012年提升17.5个百分点;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2年的3.2件,提升至2021年的19.1件;PCT专利申请量从2012年1.9万件增至2021年6.95万件,连续三年位居世界首位;2021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7294亿元,是2012年的5.8倍,占GDP比重达到3.26%。
在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方面,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由2010年的3.27%提高到2020年的10.56%。
信息源:
https://mp.weixin.qq.com/s/XoEprNckev_tFiSSBq9p6w
2
上海放宽留学生落户政策
上海市人社局近日出台了《关于助力复工复产实施人才特殊支持举措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第一条即是“积极营造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环境”,明确:
2022年7月-2023年6月,人才引进相关政策中涉及“平均工资”的事项,仍维持现有基数标准作为参考水平;针对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的留学回国人员,取消社保缴费基数和缴费时间要求,全职来本市工作后即可直接落户,毕业于世界排名51-100名的,全职来本市工作并缴纳社保满6个月后可申办落户。
对于世界排名前50名、前100名院校的认定,上海市人社局表示,由相关主管部门参照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QS世界大学排名、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发布的排名进行认定。
除了本次放宽留学生落户政策以外,过去多年上海也多次放宽国内院校应届毕业生的落户限制。
2018年8月,上海以清华、北大作为试点,对符合基本条件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毕业生,来上海就业就可直接落户。
2020年9月,上海将直接落户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上海4所“双一流”高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
2021年8月,上海临港提出对临港新片区用人单位录用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毕业生给予落户倾斜。
2021年11月,上海的落户门槛进一步降低,上海市高校的应届硕士研究生只要在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这五大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符合基本条件不用打分就可直接落户。
信息源:
https://xw.qq.com/amphtml/20220610A07UXV00
3
广州南沙发布“四链融合”政策体系
广州市南沙区6月6日发布“四链”融合政策体系,向企业与人才送上“大礼包”,全周期、分层次地精准支持企业以及人才发展,构筑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互促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该区推出以“共性核心政策+特色专项政策”为主要框架的“四链”融合政策体系,从企业经营、市场拓展、技术创新、资本融通、人才培育、政府服务等方面出台30条极具竞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升级区域内产业政策。据悉,未来五年,南沙区预计将投入超过200亿元(人民币,下同),扶持企业以及人才发展。
“四链”融合政策体系从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企业培养孵化等全过程给予企业扶持,其中,对新型研发机构补助最高1亿元;研发投入奖励最高1000万元;应用推广奖励单项最高500万元等。为解决从创新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还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奖励的标准提高至最高1000万元。此外,还在落户、经营贡献、高成长企业扶持、产业联动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了力度。其中,落户奖最高3000万元;经营贡献奖最高100%区级经济贡献奖励。
据介绍,近年南沙金融业发展迅猛,目前已落户持牌法人金融机构14家,私募基金1666家;累计落户融资租赁企业2209家,累计业务合同余额超5000亿元,初步形成中国融资租赁第三极。为匹配各类产业融资需求,“四链”融合政策文件将从股权投资、贷款及贴息、企业上市、并购、跨境贸易投资等方面给予企业扶持,其中包括:成立总规模5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最高1亿元的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等等。
“四链”融合政策文件将从高层次人才奖励及团队、产业人才、人才引进等3方面设定扶持模块。对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奖励最高1亿元;高层次人才最高奖励1000万元;对各类人才最高给予个人经济贡献100%的奖励;港澳青年奖励最高100万元。
南沙区常务副区长魏敏透露,该区正抓紧编制出台总部经济、汽车产业、特色金融、生物技术、专精特新、离岸贸易、外商投资、知识产权、港澳青创等多个特色专项政策文件,将持续给企业和人才送上南沙“大礼包”。
信息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4570905108824695&wfr=spider&for=pc
4
厦门举办台湾人才对接会
作为第十四届海峡论坛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第十七届台湾人才厦门对接会12日在厦门举办。
本届对接大会由厦门市委组织部、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厦门市人社局局长赖祖辉在会上介绍了厦门市情、惠台利民政策、在厦发展机遇等,帮助有意来厦生活发展的台湾专业人才和青年学生了解大陆,了解厦门。
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厦门市有关就业创业的惠台政策和支持、服务举措。此外,对接会还邀请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厦门银保监局、湖里区委台港澳办等相关部门到场“一对一”咨询解答,并印制《一图看懂厦门市台湾人才政策》等服务指南,方便台湾人才快捷了解厦门惠台政策。
近年来,厦门坚持“先行先试”,对台湾人才扶持力度保持领先。主办方介绍说,厦门市、区两级针对台湾人才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实现对台湾高端领军人才、专业人才、创业青年、毕业生等的全覆盖。其中,入选台湾特聘专家的,给予最长5年、累计最高150万元(人民币,下同)生活补贴;入选台湾特聘专才的,给予最长5年、累计最高60万元生活补贴;获得该市高层次人才类型确认的,可购买面积最高200平方米的人才住房,享受最高1000万元人才购房、租房补贴,还可享受人才子女就学、医疗保健、个税奖励等优惠。
对在厦创业的台湾青年,给予5万元至15万元创业启动资金;符合新引进人才条件的优秀毕业生,最高可获得8万元生活补贴;来厦实习见习的台湾学生,给予每月1980元实习见习补贴和每月500元的租房补贴(最长1年)。
信息源:
https://www.chinanews.com.cn/tw/2022/06-12/9778213.shtml
5
成都举行2022“蓉漂人才日”高峰荟
6月12日,由四川省委人才办指导、成都市委人才办主办的2022“蓉漂人才日”高峰荟活动在成都市天府新区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本次活动以“更好的成都,成就更好的你”为主题,聚焦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邀请各方面嘉宾代表共襄节日盛典,共商人才强市之策、共谋创新发展之计。
天府实验室面向全球首发“揭岗挂帅”榜单
提升创新策源力,勇攀科技最高峰。作为四川面向国家战略要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自身优势领域而打造的国家实验室“预备队”,天府实验室已从“零的突破”向“组团出道”跃升,去年以来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正式揭牌,今年还将挂牌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
据悉,本次天府实验室“揭岗挂帅”榜单共包含176个岗位,诚邀全球英才共筑创新基业、共创美好未来。
其中,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围绕绿色智能光子、微纳电子等五大主要研究方向,招引各方向学术带头人等27类人才,提供光学系统设计开发、空间激光通信链路传输研发等共计70个岗位;天府永兴实验室围绕清洁低碳能源、碳捕集与利用等六大碳中和技术研究领域,发布四大类100余个岗位,招募首席科学家6名、领军科学家10名。
据了解,成都围绕前置化引才,创新探索关键岗位“揭‘岗’挂帅”,对高能级创新平台、头部企业所设立的攻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岗位,量身定制可享受的政策清单并同步发布,确保人才“揭岗”即可匹配政策、到岗即可兑现政策。
2022“蓉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颁奖并落地签约
2021年7月,成都启动2022“蓉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旨在为广大人才、企业家和投资者搭建高层次、跨领域的合作平台,促进高端要素资源有效流动,推动产业链、要素链、供应链、资本链、创新链“五链”深度融合。
经过近300天的同台竞技、火热比拼,在今年5月举行的“蓉漂杯”总决赛上共角逐出18个最终获奖项目。成都市委人才办、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产业集团有关负责同志为本次大赛获奖项目颁奖。
据了解,本次大赛开赛以来,共举办29场专题赛事,从21个国家、85个城市的1453个报名项目中筛选产生563个项目参加路演,达成意向投资金额102亿元,汇聚高层次人才2301人,有效推动人才、项目、资本精准对接。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涵盖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智能制造4个领域的9个高层次人才项目签约落地,项目总估值342亿元,在蓉投资额20亿元。
2300余家用人单位5.7万个优岗职诚招贤良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关键期。
在活动现场同步举行了2022“蓉漂人才日”——“筑梦成都”人才大型网络招聘会,旨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等优秀人才来蓉就业、留蓉发展、在蓉筑梦。
据成都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招聘会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招聘岗位供给多。参与用人单位2303家,其中共有世界500强企业23家、中国500强企业20家、成都100强企业46家,累计提供需求岗位5.7万个,其中面向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岗位3.7万个。
二是直播带岗方式新。设置“蓉有诚心优聘—带岗云直播”版块,推出“企业‘职’通车”,邀请部分知名企业有关负责人开展“直播带岗”招才引智活动,推动“需求—求职者—人才政策”3个端口精准匹配,打造“城市发展+产业企业+重点岗位+人才政策+优质产品”立体化、沉浸式展示窗口。
三是在线服务集成化。聚焦办落户、住驿站、来创业、安居房、青聚荟、领绿卡等人才关注热点,链接相关服务端口,一键点击即可获取“服务包”“政策包”。
同时,提供公益测评等在线服务,让人才职业发展规划更加清晰,促进人岗精准匹配。据悉,本次网络招聘会将持续到6月30日,用人单位和需求岗位数还将陆续增加。
即日起广大人才可登录成都人才网网站(www.rc114.com)及其微信公众号查看信息、在线求职。
成都智慧人才服务平台启动建设
活动现场举行了成都智慧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启动仪式。
该平台以“智慧蓉城”建设为牵引,聚焦企业需求和人才关切,借助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手段,精准推送人才政策及服务信息,抓好政策服务落地落实、形成闭环工作机制,着力解决人才政策“谁能办”“怎么办”“找谁办”问题,真正推动从“人才找政策”向“政策找人才”转变。
成都智慧人才服务平台首期建设政策、服务、产业、机遇四大功能板块,将呈现出4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政策推送智能化。依托人工智能手段对用户精准画像,与政策双向匹配,面向人才主动推送,保障人才个性化需求及时有效回应,实现政策服务“智慧直通”。
二是政策匹配精准化。全面集成成都人才政策,面向人才提供从精准查询、条件匹配、申报办理到进度跟踪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实现政策服务“精准抵达”。
三是人才服务可视化。依托数字孪生底座和地理信息技术,将各类服务载体全景式呈现,引导人才直观生动获取有效信息,推动人才交互体验“可进入”“可参与”。
四是建圈强链信息化。开辟高能级平台和重点企业“揭‘岗’挂帅”和产业建圈强链图示版块,将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以及政策服务有机融合,为重点产业企业和人才提供信息导航和供需链接。
“蓉漂人才公园”面向全球征集建设方案
活动现场面向全球规划设计机构、广大专家人才发出诚挚邀约,征集具有国际视野、富含生态价值、凸显科技属性、兼具美学创意的规划设计方案,标志着“蓉漂人才公园”从酝酿谋划迈向设计建设的新阶段。
人才公园人才建,人才公园为人才。成都将秉持共建共享、零碳引领、功能叠加、文化浸润、智慧互联等理念,通过“公园+科技+智慧+生态”深度融合的场景营造,集成建设党建引领、创新应用、人才工作宣传、人才服务、资源联动、大众科普、文化浸润等功能平台,推动实现“人才要素”与“公园城市”有机结合,构筑公园与城市交相辉映、人才与城市彼此成就的生动图景,努力把“蓉漂人才公园”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才公园。
据了解,“蓉漂人才公园”选址天府中央公园,占地面积2218亩,周边布局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秦皇湖、中央商务区,建成后将成为永久性人才激励阵地、城市尊才爱才的新名片。
信息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5426847464659561&wfr=spider&for=pc
6
云南“真金白银”助发展!
近日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18条措施》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9条措施》两个文件、27条措施,“真金白银”助力云南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支持高新区聚焦优势领域,打造1—2个特色主导产业。
支持高新区特色主导产业争创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对获批的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给予500万元一次性补助。
支持高新区培育发展数字医疗、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细胞治疗、新型疫苗、智能电网等未来产业和新产业新业态。
鼓励高新区实施一批引领型重大项目和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择优开展应用场景试点,吸引全球新技术成果在高新区“首发首试”。对纳入应用场景试点的项目承担单位,由所在高新区按照项目投资额的30%给予支持,最高2000万元。
在高新区复制推广滇中新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改革试点政策。
楚雄高新区
@创新创业者
大力培育高成长企业,对总部和主营业务均在高新区、首次进入权威机构发布的独角兽企业榜单的企业,由所在高新区一次性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助。
对新认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次性给予1000万元补助;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一次性给予500万元补助;对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期内每年给予100万元补助;对新获认定的国家级孵化器、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一次性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对新认定的省级孵化器、省级众创空间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补助。
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到高新区申请离岗创办企业的,经所在单位批准,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期满后创业办企业尚未实现盈利的可以申请延长1次,延长期不超过3年,期间要求返回原单位的,按照不低于原岗位等级安排工作。
对高新区内创新主体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的,由所在高新区按照当年度实际到位资金的50%给予配套支持,最高500万元。
昆明高新区
@高层次人才
在高新区工作的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人才,由所在高新区给予特殊生活补贴。
对在高新区工作的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第一层次人才免租提供住房,在区内全职工作满10年后无偿赠与。
@云南各州市
支持曲靖、文山、临沧等省级高新区积极创建国家高新区,鼓励各地开发区(园区)积极创建省级高新区。
对新获批的国家高新区一次性给予最高1000万元研发经费支持,对新获批的省级高新区一次性给予500万元研发经费支持。
支持昆明高新区与五华区、呈贡区联动发展。
支持玉溪高新区整合有关园区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地。
支持楚雄、曲靖、临沧、文山等高新区托管周边区位相邻、产业互补的园区,推动并园扩容增能,打造更多集中连片、协同互补、联合发展的区域增长极。
@高新区管理人员
支持高新区创新内部管理体制,按照机构编制管理有关规定,实行机构精干和扁平管理,合理配置内设机构职能,统筹使用各类编制人员。
赋予高新区任免(聘任)中层干部权限,由高新区直接管理的中层干部,按照职责报同级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后,可实行先任免后备案。
对高新区管理机构中专业性较强的公务员岗位,经审批同意后可采取聘任制,实行协议年薪,一职一薪酬。
@企业
经双创孵化载体培育的企业首次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每认定1家分别奖励双创孵化载体5万元、1万元、0.5万元,每家双创孵化载体每年最高奖励100万元。
对整体迁入云南的有效期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质运营满1年的,可在迁入注册后2年内申请一次性30万元科技经费支持。
省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团队和技术成果持有人来滇设立运营期满1年的科技型企业,直接纳入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进行培育。
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补助标准,对入库企业给予每家2万元科技经费支持,入库培育2年内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再给予每家3万元科技经费支持。
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支持力度,对首次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规模以上企业给予每家30万元科技经费支持,规模以下企业给予每家10万元科技经费支持;对重新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每家5万元科技经费支持。
信息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4617703186021795&wfr=spider&for=pc
7
河南实施“八大行动”建设人才强省!
我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于近日制定出台以《关于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中心的实施方案》为引领,涵盖引才措施、推进机制、服务配套等各环节的“1+20”一揽子人才引进政策措施,积极实施人才强省“八大行动”,吸引人才快人一步、礼遇人才超常力度。
“八大行动”包括顶尖人才突破行动、领军人才集聚行动、青年人才倍增行动、潜力人才筑基行动、创新平台赋能行动、人才创业扶持行动、人才生态优化行动、人才工作聚力行动,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集聚一流创新团队,全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全国重要人才中心。
针对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潜力人才,为人才精准“画像”明确引才重点,并出台一系列实打实支持政策,推动我省人才队伍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例如,顶尖人才突破行动的引才重点为:科研水平或技术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具有开创性和重大价值的顶尖人才。针对这些全球顶尖级人才、旗帜性人物,将“一事一议”提供个性化支持、“一人一策”进行岗位安排和科研支持,并且量身创设科研平台或实验室等新型工作机构。
对于高校来说,拥有一名顶尖科学家就意味着开辟一个前沿方向,拥有一个顶尖科研团队就意味着发展一个一流学科。6月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蓬受聘担任郑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锁江受聘担任河南大学校长。我省两所“双一流”高校迎来院士“挂帅”,正是实施顶尖人才突破行动的一项标志性成果,将为高校乃至地方科研实力提升和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如果说乡情是联系豫籍院士的重要纽带,河南发展的势头和未来的潜力,则是更多高端人才来中原创业的信心源泉。“从注重突出细节到推进便捷举措,从提高服务水平到提升宜居程度,这次拿出更多更具吸引力、含金量的真招、实招,招才引智呈现出对象更加精细、涵盖范围更广的特点,突出高端引领和急需紧缺导向。”省委人才办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相继成立,揭开了我省重构重塑实验室体系的序幕。创新平台赋能行动围绕省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重建重振省科学院、“双一流”建设和创建高校、省农科院等重点创新平台展开,优化成果转化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建立健全新型研发机构管理的体制机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创新平台实施人才双聘机制。
给予人才归属感、获得感,真正实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制度留人,才能让人才成长和城市发展相得益彰。人才创业扶持行动、人才生态优化行动、人才工作聚力行动各有侧重、各个击破,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用心用情做好引进人才的配套和后半篇文章,其中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建立成果转化公司、打造线上线下“一条龙”人才服务平台、组建河南省人才集团等超常规硬核举措亮点多、落点实,在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上做足文章、下足功夫,并由此释放出源源不断的人才红利。
“这是一次对人才工作的系统升级、全面优化、集成创新,将形成涵盖各层次、各领域、全周期的闭环链条,有利于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人才发展雁阵格局。”省委人才办相关负责同志表示,预计到2025年,全省每年新增10名左右顶尖人才,200名左右领军人才,2000名以上青年人才,30万名以上潜力人才来豫、留豫创新创业。人才生态持续优化,人才集聚效应凸显,人才效能有效发挥,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人才发展雁阵格局,有力支撑国家创新高地和全国重要人才中心建设。
信息源:
https://m.sohu.com/a/556263351_121124529/
8
太原人才政策调整
6月6日,太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最新《高校毕业生和高技能人才来并工作补助(贴)发放实施办法》。公告中指出,对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发放5000元/月的生活补助,补贴时间为5年,另外一次性发放20万的购房补贴。这意味着,博士来太原工作,可拿到共计50万补贴。
相较于2021年9月发布的《关于2021年申报高校毕业生、高技能人才来并工作补助(贴)和本土人才能力素质提升补助的通知》,今年最新的政策,博士增加了20万的购房补贴,博士来并工作后购买太原市域内新建商品房或二手房(不含购买近亲属住此外,在今年最新的人才政策中,世界排名前200名大学(不含境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分别可以拿到每月3000元和1500元的生活补贴(补贴时间为5年),以及10万元和5万元的购房补贴,一次性发放。
其他普通高校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含留学回国人员)则可以拿到每月1200元和1000元的租房补贴,补贴时间为2年。
不过,针对目前多省都面临的非全日制毕业生能不能拿补贴的争议,太原此次实施办法中明确:2017年以后入学、全脱产在校学习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可按全日制研究生对待。
信息源:
http://rsj.taiyuan.gov.cn//doc/2022/06/06/1277989.shtml
9
陕西秦创原落地“两园一基地”
6月2日,中国西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主园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启动暨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园揭牌仪式在位于西咸新区的秦创原人才中心举行。作为陕西省人社厅着力打造的人才服务平台,“两园一基地”将通过人才聚集、创业孵化、成果转化,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中国西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西北地区首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017年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复设立,今年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根据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发展需要,产业园主园区以新建的秦创原人才中心和秦创原科创大厦为载体,打造集“产业人才资本协同、创新创业培育孵化、人才资源开发配置、人才公共服务、国际人才交流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园区。
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园以产业园主园区为主体设立,致力于打造博士后青年人才集聚高地、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为秦创原发展引进、留住、用好青年科技人才。
“两园一基地”坚持“立足总窗口、辐射全省、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工作思路,聚力打造全省示范引领、全国有影响力的人才创新创业园区,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中国西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新增营收100亿元,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贸易额达到4500万美元以上,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年均入园100名博士后。
信息源:
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dongtaixinwen/dfdt/202206/t20220607_452103.html
10
深圳开设人才诊所
2022年6月6日深圳市干部人才健康管理中心人才诊所正式运营。该诊所主要面向深圳市干部人才健康管理中心服务对象,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以精湛的医术、国际化的服务、优美的环境,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才和干部的健康保驾护航。
该诊所拥有以温隽珉医生为首的国际医疗服务团队和擅长多个语种的工作人员,为国际友人提供专业服务。链接周边三甲医院资源,定期邀请专家坐诊,构建全方位、舒心贴心的医疗服务体系。增加24小时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睡眠呼吸监测、身心减压等项目,实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本着对人才负责的宗旨,人才诊所可预约6名医生,全部为高级职称专家,其中正高职称2名,副高职称4名。为保证诊疗质量,现中心采取预约制就诊,每日约满即止!
11
嘉兴全力支持湘家荡和鹃湖创建人才生态样板
6月10日下午,市委人才办主任会议暨科创湖区人才生态建设推进会召开,专题研究部署湘家荡和鹃湖两个科创湖区的人才生态建设工作,加快把科创湖区打造成为展示我市最优人才生态的样板。
会上,南湖区湘家荡区域管委会、海宁鹃湖科技城管委会汇报科创湖区人才生态样板建设的主要考虑、当前进展和存在问题,南湖区、海宁市分别汇报本地给予科创湖区人才生态样板建设的政策举措和需要市级层面给予支持的内容和协调解决的事项,市级部门进行讨论审议。
科创湖区人才生态样板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面临“谁来建设、建设什么、建成什么样”三个关键问题。
会议指出,湖区所在地是建设的主体。要发挥好属地主力军作用,杜绝“等靠要”思想,主动谋划、主动作为;要通过市县联动、共同参与,把资源和力量集中投放进来,力争形成“1+1>2”的效果。
人才生态是科创湖区建设的内容。只要是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就人才的事情,都属于人才生态的建设范畴。
打造样板是建设的目标,过程和最终呈现的形态要可看、可学、可复制。建设过程中,既要有政策红利的叠加,更要有体制机制的创新,形成“政策工具箱”,逐步复制推广到其他湖区。
会议从认识、方法、举措、成效、保障等五个方面,强调了科创湖区人才生态建设的重要考量和重大意义,明确了“放大优势、打响品牌”的方法路径和“挂图作战、靶向发力”的推进手段,提出了人才集聚、科技创新、产业迭代、区域发展等维度的具体要求。
出席会议的市领导表示
湘家荡科创湖区最大的优势就是“新两院”(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既有创新实力、也有名片效应,具备一定先发优势。要把“新两院”打造成为科创湖区的“心脏”,为区域发展供血供氧。鹃湖科创湖区最大的优势就是浙大海宁国际校区,集聚了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青年人才,很有国际范,也很有活力。要重点做好拓展资源和转化资源两篇文章,以更好的配套、更好的服务、更好的政策导入更多浙江大学资源,还要打通产教融合的堵点,创造条件让这些海创资源、青创资源实现生活上的“软着陆”、事业上的“硬起步”,真正实现产教融合。
在具体举措上,
我市将重点绘好“三张图”。第一是梳理每个重要任务、重点难点问题,细化为一项项具体工作,全程晒绩亮单、跟踪督办,完成一项销号一项,绘好“项目图”。第二是分解、落实责任,确保每一次部署、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事情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绘好“责任图”。第三是紧抓重点时间节点,统筹铺排好各项重点工作,做强声势,尽早形成标志性成果,绘好“节点图”。在成效上,要让科创湖区成为人才集聚的强磁场、技创新的放大器、产业迭代的动力源、成为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信息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5285072565710347&wfr=spider&for=pc
人才政策研究|人才战略研究
人才管理经验交流
→如何成为会员
http://www.zta.org.cn/about.php?id=37
→了解协会更多信息
www.zta.org.cn
扫描上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18515836767
电话:010-62563533
邮箱:zta@zta.org.cn
邮编:110108
地址:北京中关村大街18号科贸大厦B座942室(中关村站C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