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办:大力培养全媒体人才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从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原则三个方面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要求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推进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一体发展,坚持移动优先,坚持科学布局,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尽快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逐步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意见》强调,要大力培养全媒体人才,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提高主流媒体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要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把更多熟悉新媒体的中青年优秀人才充实到关键岗位,充分释放人才活力。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8873942523153877&wfr=spider&for=pc
【编者按】 "全媒体"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多媒体),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三网融合),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5W)。
上海加入抢人大战
9月23日,《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正式发布。对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包括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师大4大名校本科应届生开放落户政策,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直接落户。
《办法》中明确提出:将之前“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试点,探索建立对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范围扩大至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因此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四所学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直接落户。
此外,《办法》中还提到:“博士、研究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申报落户的毕业生需同时满足,2020年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标准分,即72分。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367556
【编者按】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人才政策,但北京和上海一直处于冷静防守状态。此次上海加入抢人大战,让北京有点“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中关村外籍人才在华永久居留积分评估开始受理
9月24日,中关村管委会开始受理外籍人才在华永久居留积分评估申请。拟于11月组织专家开展本年度评估工作。
本次积分评估面向中关村创业团队外籍成员和中关村企业选聘的外籍技术人才两类群体。
对于中关村创业团队的认定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企业在中关村注册。
2.创业领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中关村大力发展的产业领域。
对于其外籍成员的认定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担任企业总监及以上职务。
2.在所在企业中持股5%及以上。
对于中关村企业选聘的外籍技术人才的认定,中关村企业即指纳入中关村统计范畴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对于其选聘的外籍技术人才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担任企业总监及以上职务。
2.担任专项技术攻关研发团队负责人。
相关评估标准、申报材料及装订要求等可参照中关村管委会官网—办事指南—人才特区:“中关村创业团队外籍成员和中关村企业选聘的外籍技术人才申请在华永久居留积分评估”进行准备。受理截止时间:2020年10月30日。
http://zgcgw.beijing.gov.cn/zgc/zwgk/tzgg/10868826/index.html
【编者按】中关村2015年在全国首创外籍人才以积分方式获永居,今年开始申报工作变更为“常年受理申请,定期组织评估”。
海南省启动“双百”人才团队建设
9月23日下午,海南省委在海口举行海南省“双百”人才团队授牌仪式,标志着海南省人才团队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为了更好地集聚人才团队,引领带动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和重点园区发展,2019年,省委省政府围绕海南三大产业类型、十个重点领域、十二个重点产业发展需要,提出了2020年启动建设百个以上“海南省人才团队”的目标,并在今年4月出台了《海南省人才团队建设实施办法(试行)》《首批百个“海南省人才团队”建设工作方案》。今年6月,自贸港首批“双百人才团队”经过评审正式向社会公布。
“双百”人才团队建设的启动,将吸引集聚、重点培育支持一批高层次人才团队、急需紧缺人才团队、国际化人才团队,并挖掘培养一批具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本土人才团队,形成产业与人才同频共振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双百”人才的团队评审中,海南省围绕海南自贸港三大产业类型、十个重点领域、十二个重点产业等发展需要,分为旅游人才团队、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人才团队、互联网人才团队、医疗健康人才团队、现代金融人才团队、会展业人才团队等13个类别的人才团队,每个团队都有不同的特色。其中包括11个境外人才领衔的团队,涉及境外高层次人才230人。
评选出来的人才团队聚焦海南自贸港建设需求,呈现出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等特点。这些人才团队拥有核心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良好的市场意识和国际视野,还能有效组织团队开展技术含量高、关联性大、支撑引领作用较强的产业创新项目,正是海南自贸港建设急需紧缺的人才。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353239。
【编者按】产业的集聚发展效应,会让人才慕名前来。打造人才团队,同样自然会引领带动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和重点园区发展。相比人才个体引进,人才团队引进见效更快。
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大力吸引高端人才
9月22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支持人才发展措施实施细则》正式印发。
《实施细则》共九章36条,明确了人才引进的方式,引进人才相对应层次的生活补贴、引才安家费、单位引才补贴标准。其中,刚性引进到本区企事业单位工作,除享受国家、省、市相应补助外,可享受本区人才补贴,期限为5年,不同类别高层次人才每月发放生活补贴2.5万元、2万元、5000元、3000元不等。柔性引进的人才可采取项目合作、兼职服务、技术合作等方式引进,且与用人单位签订工作协议,根据项目完成情况或对当地经济贡献大小给予一定人才补贴,不同类别高层次人才每月发放生活补贴1万元、5000元、2500元、1500元、1200元不等。
在安家费补贴方面,《实施细则》提出刚性引进的第一类、第二类高层次人才与用人单位连续签订5年(含)以上劳动合同,在昆明主城区内购房的,经个人申请、单位申报、评审考核后,分别给予600万元、200万元的安家费(分五年支付,每年支付20%)。
为鼓励本区企事业单位引进国内外各类人才,对刚性引进人才的用人主体发放一次性引才补贴。每自主成功引进一名第一类高层次人才,补贴用人主体20万元;每自主成功引进一名第二类高层次人才,补贴用人主体10万元;每自主成功引进一名第三类高层次人才,补贴用人主体3万元;每自主成功引进一名博士,补贴用人主体1万元。
《实施细则》还明确了培养人才相对应层次的生活补贴及对推荐参加各类技能竞赛获奖区级配套奖励标准。明确了新认定国家、省、市各类示范园区奖励标准及申报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博士后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匠工作室等平台配套比例;明确人才配偶及子女、外国高端人才享受相应的服务。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8905361887136358&wfr=spider&for=pc
【编者按】《实施细则》聚焦昆明片区改革试点任务,在人才“引、培、服、用”四个环节均有所突破,真金白银、集中发力,推动昆明片区人才工作提质增效。
内蒙打造“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
9月26日上午第八届内蒙古“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暨呼包鄂乌人才创新创业周鄂尔多斯分会场活动启动。
本届人才周活动在2020年9月25日至30日期间举办,主会场设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3地设分会场。
活动围绕打造“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依托呼包鄂乌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平台,以四地联动、一主三分形式举办。鄂尔多斯分会场还将举行人才发展主题论坛、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活动、人才项目对接交流活动等3大类9项人才活动。
https://new.qq.com/rain/a/20200926A08C5S00
【编者按】“一心多点”是指以首府为中心,打造首府人才聚集地,形成首府对高端人才的集聚效应,以呼包鄂乌产业群、沿黄生态经济带、蒙东地区等为多点全域聚才。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结出人才“创新果”
9月26日上午,2020中国·浙江“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在乌镇重磅启幕。开幕式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唐晓东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人才制度创新成果文本交予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城市联盟轮值城市代表、嘉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龚和艳。这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首批被复制推广的5项人才制度创新成果将在长三角更大范围、更多城市同步实施。
9月25日,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第三次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城市联盟关于复制推广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人才制度创新成果的实施方案》。首批被复制推广的人才制度创新成果包括:共认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设置外国人工作居留“单一窗口”、共认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资格、共认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和共认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学时等五项主要内容。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8918750041630350&wfr=spider&for=pc
【编者按】希望按照“成熟一项复制推广一项”的要求,看到更多新增的人才制度创新成果在示范区内外被复制推广。
南沙首提营智环境,打造全国首个“国际化人才特区”
9月22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交流会——“加快打造一流营智环境交流会”在南沙举办。在本次交流会上,南沙提出率先探索打造一流“营智环境”,与“营商环境”相比,“营智环境”不仅聚焦于人才的发展,更注重人才智力的产出和市场化的运作。
“营智环境”和“营商环境”一样,都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软实力和未来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营商环境”聚焦于商事主体,而“营智环境”不仅仅是聚焦于人才的发展,更注重人才智力的产出和市场化运作。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需要一流营商环境,还需要打造一流“营智环境”。没有一流的“营智环境”,也不可能有一流的“营商环境”。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要求广州南沙“积极探索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和机制,加快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这是国家首次对一个地区提出“国际化人才特区”这一战略定位,体现了国家对南沙人才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南沙率先提出打造一流“营智环境”,正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人才工作部署和要求,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率先在国际化人才引进、培养、流动和使用以及智力成果产权保护、自由转化等关键环节进一步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打造国际人才集聚的新高地,实现“择天下英才而用之,集智力成果而用之”的目标。
南沙将全面启动“营智环境”建设工作。
(1)加强政策创新,努力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2)加快布局人才创新创业平台,着力提升人才引聚力和承载力;
(3)全面提升人才服务质量,打造拴心留人的创新创业软环境,将南沙打造成人才“向往地”“逐梦地”“栖息地”。
目前南沙已建立完善的“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住房补贴”人才住房保障体系。扩大广州南沙人才卡服务范围,持卡人可享受本人及配偶双方父母每年一次体检,可享受通关快捷、消费优惠、金融服务、商务服务、居家便利和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13类30项个性化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构建“无障碍”国际语言环境,对教育医疗、酒店宾馆、城市道路、公园绿地等公共服务场所设置中英文服务指示标识。免费举办外籍人才中文培训交流活动,向海外人才提供优质便捷的政务服务和社会融入服务。
南沙将继续牢牢把握国家对人才制度建设的战略擘画,深化“营智”内涵,以一流“营智环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持续高质量发展。
http://www.gz.gov.cn/qx/nsqrmzf/zwlb/content/mpost_6557300.html
【编者按】 “营智环境”是指创造和营造一切有利于人才发展及其智力成果运用的环境。“营”可以理解为营造、经营、保障;“智”指人才及其智力产出、成果贡献。“营智环境”就是在人才引进、使用、培养、评价、服务保障等人才工作环节中以及人才在原始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全链条的体系中涉及的经济发展类环境、政策制度类环境、服务保障类环境、社会人文类环境、心理感觉类环境等有关因素和条件的总和。打造“营智环境”就是为人才智力迸发、做出重大贡献而提供的各类环境支撑。南沙率先提出“营智环境”这一概念,体现了南沙在人才工作中更积极、主动的态度。
慈溪发布人才新政面向全球“招才引智”
近日举行的2020“上林峰会”开幕式上,慈溪发布人才新政,面向全球“招才引智”,着力打造长三角高素质人才集聚高地。
慈溪人才新政提出,对入选的“上林英才”计划领军人才(团队),给予最高四个“1000万元”支持,即:
(1)最高1000万元的项目资助
(2)最高1000万元的人才创业创新基金投资
(3)最高1000万元额度的贷款贴息
(4)最高1000万元的上市个人奖励。
针对企业面临的“引才难”“留才难”“读书难”问题,慈溪进行政策优化、集成创新。根据人才新政,该市将加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扶持力度,对新建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的企业(单位),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构筑人才创业创新大平台,加大人才安居保障力度,提供配偶安置、联系结对等人才服务;通过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双轮驱动”,以及给政策、给补助“双向发力”,建立分层分类人才子女入学协调解决机制。
https://dy.163.com/article/FNELSTBQ0534DOX3.html
【编者按】慈溪通过构筑人才引领优势、创新生态优势、政策体制优势,加快推进人才引领战略,目前位居“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排行榜榜首。
“人才日” 结良缘
9月20日,江苏省淮安市举办首届“淮安人才日”系列活动,以“就爱您”的浪漫方式表达对人才的热爱,当日为10对新人举办了集体婚礼。
据悉,为进一步服务青年人才,促使青年人才爱上淮安、留在淮安、发展淮安,从今年起,该市将每年的9月20日设立为“淮安人才日”,着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覆盖创新创业全链条的人才服务生态。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8956084968596291&wfr=spider&for=pc
【编者按】目前看到最温暖有爱的人才日设计。
本文作者:中关村人才协会战略研究所 师晓燕
敬请投稿
欢迎约稿
战略研究所简介
中关村人才协会战略研究所是中关村人才协会的直属智库机构。以习近平总书记“三个第一”(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思想为指导,从实际出发,以人才战略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为研究目标,以共享中关村作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产业与人才发展经验为蓝本,通过专业系统的萃取,通过现场调研、深度访谈、文献研究、海内外最佳实践比对等科学方法,为力争先进的各地区和国家级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人才环境提升、营商环境完善、创新体系建设等提供可落地执行的智库服务。
中关村人才协会战略研究所汇集了来自众多全国性学术与研究机构、知名大学的数十位资深专家学者,与中关村实战经验丰富的政策专家、企业家和创新创业领军人物一道,依靠权威、实战、前瞻兼备的先进理念和研究方法,提供专业的智库服务。在北京、京津冀一体化、深圳、山东、河北、云南、贵州、湖北等多个区域的法律制订、政策研究、调研服务、干部与企业家培训交流等活动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誉。
中关村人才协会战略研究所真诚地希望与志同道合的机构广泛合作,共谋发展。过去多年中,中关村人才协会依托专业的研究力量和合作伙伴渠道网络,受北京市人才局(办)、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北京市科协、北京市人社局、北京市科委、海淀区等,及天津、山东、河北、深圳、贵阳、昆明、西安等国内多地委托承办了研究、调查等重要工作;组织力量到硅谷、128号公路、剑桥、新竹、台湾南部科学园及伦敦、悉尼、东京、海德堡、西雅图等地,研究其科技与科技产业、人才发展经验,及时了解最新动态;与海外众多华人社团和留学生组织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和联系,并广泛调研了外籍人才在京、在华发展状况,研究如何吸引海外华人、留学生和外籍人士参与中国科技与产业发展。
中关村人才协会战略研究所将继续深入学习党中央科技产业发展和人才强国的政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高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科技和人才发展,帮助各类产业园区坚实走好党建引领人才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建设新兴科技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人才政策研究|人才战略研究
人才管理经验交流
→如何成为会员
http://www.zta.org.cn/about.php?id=37
→了解协会更多信息
www.zta.org.cn
扫描上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18515836767
电话:010-62563533
邮箱:zta@zta.org.cn
邮编:110108
地址:北京中关村大街18号科贸大厦B座942室(中关村站C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