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
资料下载
搜索
首页
关于协会
党建引领
会员工作
分支机构
代表机构
人才工作
人才智库
大循环
双循环
动态资讯
下载专区
当前位置:
主页
>
专题
>
人才政策周报
>
一周人才大事件 2022年3月21日-3月27日
阅读:
次
分享到:
发布日期:2022-03-29
发布者:敬铭
一周人才大事记
(2022年3月21日-
3
月27日)
目录
1 中办、国办:完善科技伦理人才培养机制 1
2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动员部署会召开 2
4 人社部部署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助推劳务品牌建设 5
5 2022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开始 6
6 3所高校新增入选“强基计划” 8
7七部门共同推动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 9
8 郑州市印发《方案》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9
9 惠山科技人才新政引领“华东科创谷”建设新路径 12
10成都多措并举,选育礼用技能人才推动更多产业工人由“工”变“匠” 13
11淄博高新区出台《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政策》 15
12 HDD北京站:华为开发者学堂人才计划正式发布,全方位助力开发者职业发展 16
1
中办、国办:完善科技伦理人才培养机制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指出,科技伦理是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需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是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科技伦理治理要求包括伦理先行、依法依规、敏捷治理、立足国情和开放合作。
《意见》明确科技伦理的原则,包括增进人类福祉、尊重生命权利、坚持公平公正、合理控制风险和保持公开透明。
《意见》要求,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包括完善政府科技伦理管理体制,压实创新主体科技伦理管理主体责任,发挥科技类社会团体的作用,引导科技人员自觉遵守科技伦理要求。
《意见》强调,要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制度保障,包括制定完善科技伦理规范和标准,建立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制度,提高科技伦理治理法治化水平,加强科技伦理理论研究。
《意见》明确,要强化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是科技伦理违规行为单位内部调查处理的第一责任主体,应制定完善本单位调查处理相关规定,及时主动调查科技伦理违规行为,对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对单位及其负责人涉嫌科技伦理违规行为的,由上级主管部门调查处理。
《意见》还对深入开展科技伦理教育和宣传提出要求。明确提出将科技伦理教育作为相关专业学科本专科生、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鼓励高等学校开设科技伦理教育相关课程,教育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意识,遵守科技伦理要求。完善科技伦理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伦理人才队伍。
信息源
: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cwNzk3Mw==&mid=2651493127&idx=2&sn=78e177eee6af4ed79b1980b7fd60bb7b&chksm=bd1b18ed8a6c91fbe0e05aae67ac7bfbf8e83846654395d56facece76bbe49358a9948d5c707&token=1651796207&lang=zh_CN#rd
2
人社部部署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助推劳务品牌建设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把助推劳务品牌建设作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专业优势,积极为劳务品牌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人力资源支撑。
通知提出,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开展劳务品牌专项招聘,组织动员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劳务品牌从业人员提供线上线下就业推荐服务,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平台。
2推动劳务品牌提质增效,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劳务品牌相关技能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创业指导等服务。
3助力劳务品牌集聚发展,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吸纳劳务品牌企业入驻并给予相应扶持政策,加快形成规模效应。
4服务劳务品牌市场拓展,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支持龙头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知名劳务品牌企业强强联合一体化发展。
5培育发展人力资源服务特色劳务品牌,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领办创办劳务品牌,将劳务品牌纳入人力资源服务业相关政策和项目。
通知要求,各地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劳务品牌从业人员相关技能培训的,按规定纳入补贴性职业技能范围。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或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的,按规定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助。有条件的地方要利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资金等现有经费渠道,开展人力资源服务特色劳务品牌的项目培育、品牌打造和诚信体系建设。
信息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cwNzk3Mw==&mid=2651493342&idx=4&sn=79f63a1ff5cf93f5d0911832987d34ea&chksm=bd1b18348a6c91224f4cd69a6ab729c94195fd398feae35cba28027dff5b46302a6485f782c4&token=1651796207&lang=zh_CN#rd
3
七部门共同推动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
3月17日消息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7部门日前联合印发通知,共同开展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和服务管理工作,旨在从国家层面推动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命名工作规范化,充分发掘和利用科学家精神教育资源,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科学家精神弘扬工作。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是展示、宣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历史时期中,为科技进步、民生改善、国家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个人和团队先进事迹,具备教育功能的示范性场所,主要依托科技馆、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工程纪念馆(遗迹)、科研院所、科技类人物纪念馆和故居等设施建设。
通知要求,各级要动员本地区、本领域、本系统符合要求的机构和单位积极参与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申报工作,并深入挖掘宣传本地区、本领域、本系统有关单位开展科学家精神弘扬工作的特色做法、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4月底组织专家评审,5月上旬向社会公示入选基地,5月下旬颁发证书和授牌。
通知明确,入选的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要常规开展特色学习教育活动,并结合本单位特色,在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特色鲜明、讲求实效、形式多样的科学家精神系列教育活动,能够与区域中小学校、高校院所、科技社团及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多种科学家精神教育服务。
据悉,中国科协将设立专项活动工作经费资助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开展特色展览和活动。条件成熟后,适时建设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资源共享平台,支撑基地协同发展,支持鼓励基地通过组建区域联盟等形式开展联合行动,形成品牌效应。
信息源:
http://www.gov.cn/xinwen/2022-03/17/content_5679561.htm
4
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动员部署会召开
3月18日上午,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动员部署会召开。市委书记蔡奇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论述,坚定改革信心决心,把握战略主动,当好改革创新“试验田”,推进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出席。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关村创新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对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努力把中关村这张改革创新的“金名片”擦得更亮。
会议强调,开展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是党中央赋予北京的光荣任务和历史责任,有利于释放科教资源创新潜力、激发创新创业主体活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有利于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利于发挥中关村示范引领作用,引领我国未来科技创新方向,赢得国际科技竞争主动权。要聚焦重点任务,扎实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一要做强创新主体。降低企业开展创新的成本,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核心竞争力。一头抓能给行业下定义、定标准的头部企业,支持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一头抓大量崭露头角、潜力大、活力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用好中小微企业使用科技成果的政策措施,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瞄准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中的难题开展研发,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二要紧抓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推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完善战略人才发现、培养和激励机制,培养急需紧缺人才和重点产业人才,建立高水平专业化科技服务人才队伍。
三要畅通金融通道。推动投贷联动、投担联动、科技保险等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创新,建立企业研发创新全链条金融支持机制。抓好中关村科创金融试验区创建。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北交所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等有效衔接。引导社会资本对科创领域进行长期投资。
四要优化创新机制。落深落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科创30条”,完善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考核、激励等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科研任务“揭榜挂帅”机制。抓好科技成果评价综合改革试点,建立分类评价体系,加速科技成果产出和应用。
五要发挥政策叠加优势。做好政策统筹对接和集成利用。加紧推进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建设。实施面向全球的中长期开放式科技计划,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争取更多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研发机构落地发展。支持建设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
六要统筹发展与安全。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健全与改革相匹配的风险防控机制,及时有效防范化解科技、金融、网络与信息安全等领域风险。
七要全力抓好政策落地。抓实抓细各项配套工作,做好服务保障,把政策落实到项目、园区、企业上来。市级部门优化调整完善相关措施,其他各区(分园)抓紧研究各自应用落地方案。
会议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职能作用,强化部市联动,协同推进先行先试改革工作。抓紧完善具体工作方案,明确责任部门、落实举措、完成标志和时间节点,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做好政策引导,帮助企业、高校院所、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更好了解政策、享受红利,总结推广改革经验和典型案例。
会上,企业、高校和新型研发机构代表,海淀区和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发言。
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科学院、银保监会、证监会、中国科协、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公安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移民管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药品监管局、外交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北京市领导,市有关部门和各区主要负责同志,部分企业、高校和科研、金融、医疗卫生机构代表等分别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
信息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cwNzk3Mw==&mid=2651493127&idx=3&sn=38815b0d32906a569222c0704a34b9e7&chksm=bd1b18ed8a6c91fb07afffbeb10d2e2135efdea81fd6d017ecf984d8afe55a34b72ed4d658e7&token=1651796207&lang=zh_CN#rd
5
高精尖项目组团落地中关村科学城
3月21日,在海淀区举办的中关村科学城重点项目签约发布活动上,15个建设投资项目签约落地,主要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医药健康、大数据、能源环保等数字经济和高精尖领域,将为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跑出加速度、率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新动能。
首个环状RNA新冠疫苗研发项目落地
专注于利用环状RNA技术开发疫苗及新型治疗手段的圆因科技,签约落地贝伦产业园,海淀区将为其提供研发与办公空间、人才引进等多方面支持。据了解,圆因科技团队目前正在研发全球首个用环状RNA技术开发的新冠疫苗。与我国目前已经研发推出的疫苗相比,环状RNA技术开发的疫苗具有研发周期短、有效性和安全性更高等优势。除了应用于疫苗研发,相关技术在罕见病、血液病、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上都将具备广泛的应用空间。
“我们目前正进行临床前研发阶段,争取早日进入临床研究,造福大众。”圆因科技CEO汤晓东说。今年6、7月份,圆因科技3000平方米的实验室与办公区有望建成投用。签约会上,海淀区政府与圆因科技、百图生科、圣邦微电子等9家高精尖企业签约,海淀置业集团与边无际科技等6家入驻中关村创业大街的企业签署协议,一批数字经济与高精尖项目落地中关村科学城。
大企业“发榜”联合攻关核心技术
领军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正成为推动我国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加速新兴技术产业化落地的重要途径。当日,一系列领军企业技术集成采购项目也成功签约。采购方包括华为、航天宏图、四象科技、微纳星空、联想开天、百度在线、中国电信、网易有道等8家企业;被采购方包括云道智造、银河航天、微焓科技、天链测控、遨天科技、龙芯中科、联泰集群、百度网讯、寒武纪、趋动科技、智谱华章等11家企业。这批项目签约将有力推动驻区企业联合攻关自主研发关键核心技术,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
中关村科学城还积极推动国际国内大企业开放企业技术需求,引导科学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参与联合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构建龙头企业带动大中小企业联合创新的生态。本次活动上,有4家企业的6个创新需求项目对外发“榜”,包括天智航发布医疗高端协作臂、骨折智能牵引方案、机器人椎间孔镜解决方案等3个项目需求,联影智能发布基于深度学习的脊柱退行性疾病精准影像评估体系研究项目需求,利亚德发布超高清显示集成控制技术项目需求,苏伊士智慧水务发布水质监测设备(及站点)小型化研究项目需求。
为科企量身定制科技金融服务
由于研发周期长、风险高,不少科技型企业在技术研发、企业运营中需要跨越诸多困难。例如,芯片研发企业成功研发一款芯片,可能要经历多次流片过程,但流片过程成本投入高、风险也极高。昨天,北京银行、中关村银行、民生银行、人保财险、国寿财险等5家金融机构发布了“专精特新”领航贷、“认股权贷款”、“PE贷”、“专精特新”企业保险方案、集成电路流片费用损失保险、软件首版次质量安全责任保险、网络安全保险等一系列科技金融创新产品。这些根据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特点定制化的金融服务,能够有效帮助科技型企业解决创新发展中的融资及保险保障难题。
中关村科学城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海淀区将紧密结合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落地,更好服务各类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建设,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信息源
: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cwNzk3Mw==&mid=2651493242&idx=5&sn=2ce7682e51bf2654b2514913c9b58ea8&chksm=bd1b18908a6c91867d6b1d996452a041cad80a4d7f8fa1285ce34f4adb6f5058de6275445851&token=1651796207&lang=zh_CN#rd
6
2022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开始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国科发政〔2017〕115号,以下简称《评价办法》)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服务工作指引》(国科火字〔2022〕67号,以下简称《工作指引》)规定,按照《关于做好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的通知》(国科火字〔2022〕68号)要求,为做好我市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评价流程
(一)注册登记
(二)自主评价
信息填报。注册成功的企业登录“政务服务平台”,点击“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事项“办理入口”按钮,按要求在线填报《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表》(以下简称《信息表》),自主进行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企业填报信息及上传文件不得涉及国家秘密。
企业自评。企业填报信息和证明文件齐全且自评结果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的企业可提交《信息表》,并应同时上传有法定代表人签章和加盖企业公章的《信息表》扫描件单页。企业对所填报信息和上传文件的准确、真实、合法、有效性承担有关法律责任。
(三)信息确认
各区评价工作机构对企业提交的《信息表》及相关附件内容是否完整且符合要求进行确认,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审核表》(以下简称《审核表》)。《审核表》包括以下内容:
《信息表》首页是否有法定代表人签章、企业公章;
《信息表》内容是否完整;
《信息表》中信息与相关证明文档是否一致;
《信息表》其他问题说明(如果有,请评价工作机构填写具体内容)。
《信息表》内容完整且符合要求的,信息确认通过,在线提交至我委;上述内容有一项信息不完整或不符合要求的,在线通知企业进行补正后再行提交;《信息表》中内容不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则不通过。
(四)名单公示
我委汇总通过企业名单,按批次生成公示文件,同步在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网址:www.innofund.gov.cn)和我委网站(网址:kw.beijing.gov.cn)上公示10个工作日。公示异议的由各区评价工作机构进行核实处理,并在线填写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公示异议核实处理情况表,相关结果在线告知企业。
(五)企业公告
公示无异议和经核实排除异议的,赋予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登记编号,入库登记编号在线自动生成,包括为18位数字或字母(4位年份+6位行政区划代码+1位企业成立日期和自评日期标识+1位直接确认标识+6位系统顺序号)。公众可通过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查询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登记编号。
工作要求
(一)各区评价工作机构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认真落实评价业务全流程网上办理要求,实行“严标准、快审核、勤公示”的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工作效能,完善服务机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二)各区评价工作机构要拓展多部门联合、多举措发力工作局面,加强与区经信、税务、市监等部门间的信息互通,强化评价入库工作与科技企业培育、创业孵化载体、创业创新大赛、高新技术企业等的政策协同,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应评尽评,更加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源头培育。
(三)各区评价工作机构要依据《评价办法》《工作指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信息表》的完整性、规范性、合理性进行核验,加强对直通车条件相关信息一致性和有效性审验,重点关注系统反馈的预警信息提示和填报信息的数据异常情况,严把入库企业质量关。
(四)各区评价工作机构要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动态监测分析,组织获得入库编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参加季度(季末15天内)统计调查,及时填写企业发展运行情况。
(五)各区评价工作机构要认真开展专题分析,及时提炼报送工作经验做法,全面总结本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服务、监督工作以及政策制定、实施效果情况,于10月31日前向我委报送年度工作报告和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信息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cwNzk3Mw==&mid=2651493342&idx=3&sn=786c4ff81301b16847191523b33146ce&chksm=bd1b18348a6c9122d9270972581e538b7c13a76f465e1ac9f3e2b9c835a503f170d52b88a663&token=1651796207&lang=zh_CN#rd
7
郑州市印发《方案》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到2035年郑州从业人员基本实现“人人持证”四大体系十一条措施助力人才队伍建设
昨日,记者从郑州市人社局获悉,郑州市委、市政府共同印发《郑州市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方案》,更是锚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鼓足了干劲。
2025年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的45%以上
《方案》为我市高质量推进“人人执证、技能河南”擘画了蓝图——
到2025年,完成222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178万人(含新增高技能人才76万人)取得相应证书。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50万人以上,占从业人员的45%以上;中高级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80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80%以上。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明显提升,技能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力争全市技能劳动者全部实现持证就业,基本建成全国技能人才高地。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
到2035年,从业人员基本实现“人人持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技能河南”目标。
据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2月底,我市已完成新增技能人才87911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6160人,完成各类技能培训76577人次。
河南省提出到2025年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的40%,根据我市担负任务测算到2025年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的45%左右,高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技能中国行动”提出的“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到30%”的目标。
据了解,《方案》从四个体系、11条具体措施入手,助力我市“人人执证、技能河南”建设,为郑州打造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即:完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激励体系、完善技能人才就业创业支持体系、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
《方案》中提到,我市要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完善从劳动预备开始,到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并贯穿学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
加强企业职工全员技能培训——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度,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资金补贴,年培训7000人以上。落实将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限额提高至工资薪金总额8%的税收政策。支持企业按规定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其中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培训,开展企业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情况的检查,并进行通报。发挥行业主管优势,制定相关政策,指导、督促、鼓励企业完成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年培训25万人次、20万人(含高级工以上9万人)取得证书。
发挥院校技能培训主阵地地位——支持院校大力开展数字人才培养,为我市大数据产业储备10万名有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操作经验的人才。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允许技工院校将不超过60%的培训认定等相关收入纳入学校公用经费,教师培训工作量可按不超过40%折算成全日制学生培养工作量。年培训12万人、10万人(含高级工以上4.3万人)取得证书。
实施训练中心和社会培训机构升级提质工程——依托相关政策,支持市县级训练中心(实训中心、培训教研室)设备升级提质。年培训5万人、4万人(含高级工以上1.3万人)取得证书。
技能人才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我市高技能人才选拔任用、流动激励、评选表彰机制将进一步健全,技能人才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制度——落实技能等级评价补贴,按专项职业能力证书100元、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初级工证书200元、中级工240元、高级工280元、技师350元、高级技师380元的标准,给予机构评价补贴,同一人员同一职业同一等级不得重复申领。2025年全市认定备案机构达到500家。
加大优秀高技能人才奖补力度——对我市推荐产生的全国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前3名选手及其专家教练团队分别给予8万元、5万元、3万元奖励。对代表我市获得省级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前3名选手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2万元奖励。
健全技能人才长效激励机制——“中华技能大奖”、世赛金牌获得者,可直接申报相应系列正高级职称;“中原技能大奖”“中原技能大师”“中原大工匠”和国赛金牌获得者、世赛获奖者,可直接申报相应系列副高级职称。将世赛获奖者、国赛金牌获得者纳入事业单位招聘“绿色”通道,适用人才编制政策,按规定办理入编入岗手续。
完善技能人才就业创业支持体系
《方案》还明确,我市要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十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落实黄河战略、中原崛起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提高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有效防范化解失业风险,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每年发放8亿元以上创业担保贷款,开展创业培训3.8万人以上,支持0.7万人返乡下乡创业,带动2.1万人以上就业。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引导就业——对年度内新吸纳持证人员稳定就业1年以上并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的中小微企业,每吸纳1人给予1000元一次性补助,累计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主体,介绍持证人员实现省内稳定就业半年以上并依法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的,每成功介绍1人给予300元补贴。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持续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争创10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2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3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60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争创10个国家级世赛集训基地,新建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实训基地、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市级世赛重点赛项提升项目。
打造郑州技能竞赛品牌
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的郑州市职业技能竞赛已然成为响当当的郑州品牌。今后,我市还要进一步提升竞赛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打造郑州技能竞赛品牌。放大“以赛促训、以赛促培”效应,推广世赛、国赛训练方法,提高全市技能训练水平。
规范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修订《郑州市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完善以世赛为引领,国赛、省赛为龙头,市级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专项、行业企业、院校职业技能比赛和岗位练兵为基础的具有郑州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普遍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2022年年底前,各开发区、区县(市)普遍举办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全市每年开展不少于30个职业(工种)竞赛、100场赛事活动,2000名以上选手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河南省“百千万”竞赛目标贡献郑州力量。
信息源: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3I21MB70552ADWT.html
8
惠山科技人才新政引领“华东科创谷”建设新路径
在3月28日举行的惠山区科技人才工作大会上,欧洲科学院院士时玉舫、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郜军被邀请坐上了主席台,与他们相邻而坐的惠山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惠山鼓励寻觅人才如饥似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目标就是更加有力地集聚各方智慧、形成强大动能。当天发布的科技人才新政,展示了惠山区通过创新引领打造“华东科创谷”的新路径。
从“星期六工程师”的招才引智创举中走来,致力于智能制造发展的惠山,未来的引才聚才“蓝图”如何描绘?惠山区相关负责人在解读新制定的《关于打造“华东科创谷”的实施意见》《人才强区建设的意见》时给出了“答案”:到2025年,形成纵贯惠山五大功能区的“院士经济走廊”;到2030年,基本建成人才强区,“院士经济”发展活力和产业规模跃上新台阶;到2035年,全面建成人才强区,成为长三角一流、全国知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当天发布的《人才强区建设的意见》,也明确人才计划支持青年人才比例不低于30%,提供不少于1万套人才公寓房,给予“惠才服务一卡通”等政策,“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解决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搭建青年人才创新创造的成长之梯。”
进一步依托中外院士之力,是惠山科技人才新政之核。“针对惠山先进制造业以及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继续实施顶尖人才顶级支持政策,吸引院士领衔建设科研院所、落地产业项目,把人才、技术、资源导入惠山。”惠山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说,设立院士人才基金,推行院士举荐制,将助力惠山“以中外院士为头雁,加快建成一批质优量足、梯次衔接的产业人才集群。”同时,该区还将建立“揭榜挂帅”项目风险补偿制度,对企业立项的院士项目给予初创期兜底、成长期风险共担的特别支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科技协同,共向未来。惠山区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盟和集萃大学研究生培养惠山基地、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联合创新中心也于近日揭牌。“在设立新型研发机构的基础上,鼓励‘大院强所’联手攻关、服务产业,推动企业需求与创新资源精准对接。”惠山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将持续深化与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的战略合作,加快推进无锡航空发动机基础部件创新研究院建设。
惠山区委负责人表示,将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相关机制,确立“敢创新者皆英雄”的鲜明导向,吸引更多人才在惠山创新创业、成就梦想。
信息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8517664356248694&wfr=spider&for=pc
9
成都多措并举,选育礼用技能人才推动更多产业工人由“工”变“匠”
机器轰鸣声中,砌筑砖头、卡尺测量动作从容……这是在蓉举办的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砌筑工赛项的决赛现场。来自四川代表队的许陈兵呼吸声比往常更重,抬起头看了眼计时器,又继续进行作品的最后收尾工作。除了部分泥沙和弃料还未收拾妥当外,许陈兵的面前,一面砌有“迷你339灯塔”图形的墙体已经完整呈现。
在这激烈比拼的背后,是成都500万产业工人对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辉煌成绩的背后,是成都工匠人才“选育礼用”体系的不断完善。
破土冒尖:
健全“竞赛选匠”梯度机制
在去年举行的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上,有许多“成都工匠”以专家、裁判、选手等身份参加了比赛,成都选手分别荣获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第一名、钳工第二名、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第三名的历史最佳成绩,“成都工匠”的水准在赛场上得到了充分展现。
如何完善产业工人的职业发展通道,破除技能人才晋升的“天花板”?近年来,成都市总工会坚持以赛促训、以赛促学,推动“成都工匠”选拔与职业技能竞赛深度融合,健全以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区(市)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市级职业技能大赛为主导的工匠人才冒尖机制。
据悉,2021年成都市百万职工技能大赛共举办36个职业(工种)的市级一类赛,参赛人数5271人;举办290个职业(工种)二类赛,参赛单位4089个,参赛职工30546人;组织企业开展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为基础的三类赛,参加单位11553个,参加职工达118.15万人次。
通过赛事,成都涌现出了一大批工匠人才,其队伍也在进一步壮大。2021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命名“成都工匠”649名,区(市)县级工匠1524名,目前共评选命名“成都工匠”1812名、区(市)县工匠4506名。其中,有26名“成都工匠”成长为“四川工匠”。
才尽其用:
打造“院地育匠”平台路径
如何助力优秀技能人才破“茧”成“蝶”,推动产业工人由“工”变“匠”?获得世界技能大赛“首金”的玉海龙,IPC手工焊接世界冠军张易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曾进入“成都工匠学院”和“成都工匠公共实训基地”学习。
“我们以‘育用’结合为导向,大力推动企业发挥培育、用好工匠的主体作用,在企业建立‘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开展现场炫技展示、立足岗位创新创造。”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全市工会组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公共性、公益性、开放性、综合型的功能定位,参照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建设标准,建设“成都工匠学院”和“成都工匠公共实训基地”线上线下一体的工匠育用平台,在服务中小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打造生产型工匠培育平台、实战化工匠成长平台、高水平工匠研创平台。实施“育匠为师”“以匠育工”“滴灌援企”计划,探索以“成都工匠”为核心的高技能人才“育用”路径,厚植“成都工匠”成长为“四川工匠”“大国工匠”的沃土。
礼遇工匠:
在蓉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从优
“拿到这张卡,我既高兴又自豪,它既是肯定,也是鼓励。”“对我们的礼遇,每一条都很贴心,也是我们最需要的。”
去年12月1日起,成都23个区(市)县陆续开始发放首批“蓉城人才绿卡·成都工匠”实体卡和电子卡,这份礼物受到了来自一线工作者的一致好评。
“蓉城人才绿卡·成都工匠”卡只是成都礼遇工匠人才的诸多举措之一。
作为全国首个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面试点的城市,去年,成都市出台《成都市礼遇“成都工匠”十条政策措施》,从鼓励在蓉落户、子女入园入学、发放“成都工匠卡”、便捷就医服务、方便交通出行、丰富文体生活、关注身心健康、增强保险保障、促进学习交流、建设成都工匠公园10个方面礼遇“成都工匠”。
这一系列的家庭保障、工作保障和待遇保障,将“成都工匠”纳入了成都市人才政策体系、享受高技能人才同等待遇,彰显了成都对工匠人才的尊崇。
城市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工匠的身影。“弘扬工匠精神,让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离不开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体制机制。”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礼遇十条”激励广大职工爱岗敬业、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在全社会掀起一股尊崇劳模、热爱劳动、争当工匠的热潮。未来,聚焦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和技能提升,还将继续加大培育和引进在国际上有竞争力、在区域上有带动力的工匠人才队伍。
信息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8502911199666066&wfr=spider&for=pc
1
0
淄博高新区出台《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政策》
设立200万元的高技能人才专项资金,对培养或引进获得国家、省、市称号的优秀高技能人才的企事业单位分别给予每人每月5000元、3000元和2000元标准不等的补贴。近日,由淄博高新区工委管委办公室联合印发、淄博高新区人社中心具体实施的《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文件出台并发布。其中,首次将通过企业评选出的具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高技能人才,与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人才同样纳入人才统计范畴,并按规定享受补贴政策。这一举措,走在了淄博市前列。
《政策》指出,凡淄博高新区就业职工经区内培训基地培训或企事业单位自主培养(“金蓝领”培训、社会化考评、企业自主评价、技能鉴定等),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三级(高级工)及以上证书的,按高级工每人1000元、技师每人2000元和高级技师每人3000元的标准一次性给予培训基地和企事业单位培训补贴。对淄博高新区内企事业单位职工新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优秀高技能人才称号的,在管理期内并在淄博高新区工作期间,有突出贡献技师按国家级、省级、市级分别给予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补贴;首席技师按国家级、省级、市级分别给予每人每月5000元、3000元、2000元的补贴。
《政策》规定,淄博高新区内企事业单位新引进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在淄博高新区工作三年内,有突出贡献技师按国家级、省级、市级分别给予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补贴;首席技师按国家级、省级、市级分别给予每人每月5000元、3000元、2000元的补贴。对承办淄博高新区技能竞赛的企业给予不高于30000元补贴,对通过竞赛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三级(高级工)及以上证书的,按高级工每人1000元、技师每人2000元的标准给予参赛职工奖励。开展“高新区首席技师”评选工作,对淄博高新区内企事业单位职工经评选获得区级首席技师的,在管理期内高新区工作期间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补贴。设立200万元的高技能人才专项资金,专项资金从淄博高新区人才专项资金中列支。
结合“放管服”改革要求,淄博高新区建立了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为主要方式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真正做到“人才技能怎么样,企业说了算”,首次将通过企业自主评价取得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人员同样纳入人才统计范围并落实相关政策。这一举措,走在了淄博市前列。该政策是淄博高新区人社中心继《高新区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出台之后发布的又一人才优惠政策,在激励企业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和打造高技能人才平台载体建设等方面打出了政策“组合拳”,为今后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筑牢高技能人才“蓄水池”,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淄博高新区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和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联合职业类院校举办新型学徒制培训和企校联合订单人才培养等方式,打造了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截至目前,淄博高新区共有1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3家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6家市级技师工作站,有效发挥了高技能领军人才带徒传技作用,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新平台不断增多,职业培训体系逐步形成。
下一步,淄博高新区将通过建设高技能人才库,动态掌握人才情况,为高技能人才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引导企业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激发高技能人才工作积极性,努力建成一支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新动能。
信息源: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3I7GRJA0530JPVV.html
1
1
华为开发者学堂人才计划正式发布
在华为开发者联盟主办的HDD(Huawei Developer Day)·北京站主论坛上,“华为开发者学堂人才计划” 正式发布,华为消费者云服务开发者联盟产品部部长表示人才计划旨在打通学员进入企业实习与就业的通道,缩减企业人才培养成本,全方位助力开发者职业发展。
权威认证新型技术人才,保证企业交付质量
华为开发者学堂聚合大量华为终端HMS、HarmonyOS和业界前沿技术课程,通过系统化的教学大纲,设置覆盖入门、基础、进阶的多维度内容,为学员制定体系化的学习路径,配套唯一、被认可的技术认证考试,权威认证新型技术人才。
截止目前,华为开发者学堂的学习人数已累计超过100万人,获得结课证书的学员人数已超1万。未来,华为开发者学堂认证证书将满足企业各类人才的职业角色要求,实现更多人才精准匹配,助力企业生产力提升,加快业务的创新转型。
人才计划面向企业端的功能正式上线,欢迎更多企业和开发者加入华为生态
华为开发者学堂人才计划作为打通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与就业的关键通道,将通过搭建线上人才库,开展线上线下双选会等,让更多企业和开发者进入华为生态,实现零距离接触。
此前,华为开发者学堂就已通过开展线上人才双选会、线下走进校园等形式,为广大开发者就业提供助力。例如,以线上直播的形式,聚合全国20多家优秀企业及200余个对口技术岗位,最大程度提升开发者求职效率,帮助开发者顺利获得就业机会;线下则走进校园,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提供与软件科技、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专业相关的对口岗位,帮助校园开发者获得合作企业优先录取的机会。
人才计划已上线面向企业端的功能,企业可直接搜索华为开发者学堂官网—人才计划板块,在线填写入驻申请,进行岗位发布。开发者也可以直接在线申请感兴趣的岗位,获取企业HR邮箱,完成简历投递,精准匹配对口岗位,实现高效率求职。
人才计划合作企业
目前,已有中软国际、软通动力、文思海辉、润和软件等企业成为华为终端生态合作伙伴,同程艺龙、航班管家、品果科技、知衣科技等垂直行业优质企业也陆续加入其中,为广大开发者提供就业支持。华为开发者学堂人才计划欢迎更多的企业和开发者加入华为生态,一起共享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机遇。
信息源:
http://www.dzwww.com/xinwen/jishixinwen/202203/t20220328_10018431.htm
上一篇:
一周人才大事件 2022年3月14日-3月20日
下一篇:
一周人才大事记(2022年4月11日-4月17日)
人才政策周报
推荐文章
2022-10-21
关于开展“中关村创新人才库”入库工作的通知
2022-06-21
一周人才大事记(2022年6月13日-6月19日)
2022-06-15
一周人才大事记 (2022年6月6日-6月12日)
2022-06-07
一周人才大事记 (2022年5月30日-6月5日)
2022-06-07
一周人才大事记 (2022年5月9日-5月15日)
联系协会
微信:18515836767
电话:010-62563533
邮箱:zta@zta.org.cn
邮编:110108
地址:北京中关村大街18号科贸大厦B座942室(中关村站C口)
协会宣传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