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18)——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结构与科研人员流动》。报告显示,不考虑专升本、死亡及出国因素,截至2018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10154.5万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普通高等教育依然是科技人力资源培养的最主要渠道。
2017年,我国R&D研究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但每万从业人口中R&D研究人员数量仅为22.4人年,与法国103.4人年、日本100.1人年相比差距明显。
科研人员国内大规模流动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广东、陕西和湖北等地区,东部省份在人才流动网络中处于重要地位,四川、湖北等中西部省份向东部省份大规模输送人才。
我国科研人员的流动范围覆盖117个国家。从流动方向来看,尽管我国科研人员流动主要表现为净流出,但近年来,科研人员回流态势不断增强,回流人员主要来自一些发达国家。
在2016-2017年新增科技人力资源中,学历层次越高,女性比重越大。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研究生层次新增科技人力资源中,女性比例已经超过50%。
http://www.jingji.com.cn/shtml/politics/136342.html
【编者按】未来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不仅要保持总量优势,更要重视提高质量水平,以适应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能的需求。
中关村为雏鹰人才企业搭台唱戏
近期,中关村管委会组织雏鹰人才企业开展了一系列“大手拉小手”交流活动,即为雏鹰人才企业对接高聚人才企业。该活动旨在为雏鹰人才企业搭建一个充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持续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潜力的青年创业者,更好地推动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
中关村高聚人才主要为示范区重点支持的高精尖产业领域的企业首席科学家、企业创新领军人才、领军企业家、创业领军人才、投资家、创新创业服务领军人才等七大类高端领军人才;中关村雏鹰人才主要为企业成立一年以上三年以内、平均年龄不超过30周岁的优秀青年创业人才。
高聚企业大都研发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市场经验足。通过“大手拉小手”活动,雏鹰人才可以学习借鉴高聚企业的先进经验,切实解决所在企业下一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营管理、人才引进等问题,从而少走弯路,实现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大手拉小手”系列活动已成功组织三期,涉及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三大领域,让雏鹰人才学到了本领,加强了合作,增强了信心。
http://zgcgw.beijing.gov.cn/zgc/yw/gzdt/10846029/index.html
【编者按】小手拉大手,既能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传授,也能实现中关村创新创业精神的传承。
广州吸引人才再出新举措
8月13日,广州举行第165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起草情况介绍专题)。会上,广州市司法局立法二处处长程应游就《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下称《草案》)中吸引和培育人才方面的创新举措作出解读。
城市间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竞争。为吸引更多人才来穗发展创业,加快形成与广州千年商都和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人才聚集效应和智力支撑,《草案》在完善外地人才积分入户政策、培育“羊城工匠”、放宽港澳专业人士从业限制等方面进行了制度设计。
《草案》提出,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的人才入户积分,在广州可获累计认可。这在国内地方立法尚属首次。广州将是国内第一个实现跨地区落户积分互认的城市。
为进一步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草案》提出构建技能人才“终身培训体系”,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技术领域人才培养,授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完善技能人才的引进培训、聘用考核、职称认定、职业保障等制度,提升广州人才竞争力指数。
《草案》规定,将试点放宽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从业限制,允许具有港澳职业资格的金融、建筑、规划等领域符合条件的专业人才在广州提供服务,并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
https://mp.weixin.qq.com/s/n4tSYwWn4sdCC_uK19fqow
【编者按】广州正在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欢迎来自海内外的人才。
石家庄计划培育万名直播人才
近日,石家庄市政府出台《石家庄市新媒体电商直播示范城市网红人才成长计划(2020-2021年)》。
根据该计划,石家庄市将在未来两年,围绕建设国内新媒体电商直播示范城市,培育1万名直播专业人才。据了解,直播专业人才的培训,将采用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依托市场化培训机构,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培训实践。培训对象包括高校及职中毕业生、社会待业人员、农村种养户等。
http://www.sjz.gov.cn/col/1577929264628/2020/07/31/1596188706288.html
【编者按】该计划配套有一份各县(市、区)及部门直播人才培训任务分解表,安排了各地直播知识普及人数、专业人才培养人数和高级人才培养人数指标。依靠这种行政计划能把石家庄建成电商直播示范城市吗?
临港新片区人才政策创新成果显著
8月13日,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临港新片区改革创新成果。临港新片区正在加快形成人员从业自由的制度体系,加速形成集聚海内外人才的开放格局。
外籍高层次人才直接申办永居新机制,外籍人才最长可办理5年居留许可。临港新片区放宽外国人才在年龄、学历、工作经历方面的限制,一次性给予2年以上的工作许可;允许美、英、港、台4地14种职业资格在新片区备案后执业;允许海外人才申请参加国内职业资格考试。
对国内人才,实施缩短“居转户”年限、管委会直接推荐人才引进重点机构、自主制定技能人才引进目录、人才购房政策微调等特殊政策,已有1000多人享受到政策优惠。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4820090.html
【编者按】临港新片区对境外人才职业资格的认可范围是目前全国最大的。
滨州发布“2020版人才新政”
8月10日,滨州市政府组织召开2020年“滨州人才节”新闻发布会,就滨州发布的《关于实施“百名高端专家、千名硕博士、万名大学生进滨州”工程的意见》(2020版人才新政)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该政策主要“新”在以下四个方面:
引才方式进一步多元。总结以往经验,变“碎片化”为“系统化”,提出产业引才、活动引才、优选引才、专业引才、驻点引才、平台引才、线上引才、以才引才八种引才方式,制定政策措施。比如,每年举办“滨州人才节”,开展系列引才活动;对急需紧缺本科及以上人才,免笔试,采取面试评议、技能操作、校园招聘、直接考察等方式“点对点”引进;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滨州市注册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市财政最高资助50万元等。
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博士、硕士、大学生,每月生活补助标准提高50%,分别为7500元、3000元、1500元,暂定连续发放3年,全省最高;“人才贷”支持对象,由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和“渤海英才杰出贡献专家”,拓展至“渤海英才·N十佳”优秀人才,贷款额度最高50万元,对其长期所在企业最高额度500万元。
对高端人才,年度报酬达30万元及以上的,按缴纳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60%发放补助,暂定连续补助3年。对海外人才中,A类人才,按其缴纳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100%发放补助,暂定连续补助3年;B类人才,市财政每月给予1000元补助,暂定连续补助3年。每年培养选树10名左右技能含量高、绝技绝活特色明显的“渤海工匠”,作为市级技能人才最高称号,管理期3年,市财政每月发放1000元津贴。
比较优势进一步突出。立足滨州实际,提出更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比如,将人才补助与年度报酬、个人所得税贡献挂钩,既注重市场评价和认可,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聚焦人才住房难题,筹建1万套人才公寓,硕博士和大学本科生第一年免费,并且以“现货”形式供应,今年即可入住,这相对其他地方更有竞争力;对金银铜狮奖企业实行人才政策、项目、活动、信息等直通服务,支持引进人才担任科技副总,挂职期1年,市财政每月给予2000元补助。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4609868876651159&wfr=spider&for=pc
【编者按】人才新政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地方政府的做法,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根据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需求制定有针对性和有特色的人才政策。
潍坊市滨海区出台“三免一补”政策
近日,潍坊市滨海区出台《关于聚集人气的“三免一补”政策》,从实施免费教育、免费基本医疗、税收优惠“三免”以及购房“一补”等方面,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对具有滨海户籍、父母在滨海有住房或父母一方在滨海有稳定工作且在滨海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半年以上的学生,实行十五年免费教育。对在滨海区缴纳医疗保险的重点人才和企业新全职引进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在潍坊市定点医院就医,经基本医疗保险、大额医疗保险等制度支付后的剩余部分,给予等额补贴。
对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或上年度纳税过1000万的企业,连续2年全职聘用的企业主要负责人,给予3年内每人每年奖励总额不超过50万元;对区内企事业单位全职引进或通过滨海区申报入选的重点人才,给予3年内每人每年奖励总额不超过50万元。
对区内企事业单位全职引进或通过滨海区申报入选并落户的重点人才和区内企业新全职引进并落户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购买区内首套自用住房的,享受市场价7折优惠;对企业新全职引进并落户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生、大专毕业生,购买区内首套自用住房的,分别享受市场价8折、9折、9.5折优惠。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4600030481223116&wfr=spider&for=pc
【编者按】教育、医疗、住房和实际收入是人才最关心的问题,首次看到地方专门针对这四个问题出台政策。简单直接的政策,才容易被受众读懂和接受。
本文作者:中关村人才协会战略研究所 师晓燕
敬请投稿
欢迎约稿
战略研究所简介
中关村人才协会战略研究所是中关村人才协会的直属智库机构。以习近平总书记“三个第一”(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思想为指导,从实际出发,以人才战略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为研究目标,以共享中关村作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产业与人才发展经验为蓝本,通过专业系统的萃取,通过现场调研、深度访谈、文献研究、海内外最佳实践比对等科学方法,为力争先进的各地区和国家级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人才环境提升、营商环境完善、创新体系建设等提供可落地执行的智库服务。
中关村人才协会战略研究所汇集了来自众多全国性学术与研究机构、知名大学的数十位资深专家学者,与中关村实战经验丰富的政策专家、企业家和创新创业领军人物一道,依靠权威、实战、前瞻兼备的先进理念和研究方法,提供专业的智库服务。在北京、京津冀一体化、深圳、山东、河北、云南、贵州、湖北等多个区域的法律制订、政策研究、调研服务、干部与企业家培训交流等活动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誉。
中关村人才协会战略研究所真诚地希望与志同道合的机构广泛合作,共谋发展。过去多年中,中关村人才协会依托专业的研究力量和合作伙伴渠道网络,受北京市人才局(办)、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北京市科协、北京市人社局、北京市科委、海淀区等,及天津、山东、河北、深圳、贵阳、昆明、西安等国内多地委托承办了研究、调查等重要工作;组织力量到硅谷、128号公路、剑桥、新竹、台湾南部科学园及伦敦、悉尼、东京、海德堡、西雅图等地,研究其科技与科技产业、人才发展经验,及时了解最新动态;与海外众多华人社团和留学生组织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和联系,并广泛调研了外籍人才在京、在华发展状况,研究如何吸引海外华人、留学生和外籍人士参与中国科技与产业发展。
中关村人才协会战略研究所将继续深入学习党中央科技产业发展和人才强国的政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高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科技和人才发展,帮助各类产业园区坚实走好党建引领人才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建设新兴科技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人才政策研究|人才战略研究
人才管理经验交流
→如何成为会员
http://www.zta.org.cn/about.php?id=37
→了解协会更多信息
www.zta.org.cn
扫描上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18515836767
电话:010-62563533
邮箱:zta@zta.org.cn
邮编:110108
地址:北京中关村大街18号科贸大厦B座942室(中关村站C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