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政策
中央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对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行总体部署。
《意见》明确了要素市场制度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改革任务,对于形成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的机制,提高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提出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具体内容包括: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探索推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
(2)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快建立协调衔接的劳动力、人才流动政策体系和交流合作机制。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依法纠正身份、性别等就业歧视现象,保障城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利。进一步畅通企业、社会组织人员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渠道。优化国有企事业单位面向社会选人用人机制,深入推行国有企业分级分类公开招聘。加强就业援助,实施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完善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加快提升人事档案信息化水平。
(3)完善技术技能评价制度。创新评价标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制定职业标准,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渠道。加快建立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社会化职称评审。完善技术工人评价选拔制度。探索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学历证书互通衔接。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健全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4)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畅通海外科学家来华工作通道。在职业资格认定认可、子女教育、商业医疗保险以及在中国境内停留、居留等方面,为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华创新创业提供便利。
(http://www.gov.cn/zhengce/2020-04/09/content_5500622.htm)
【编者按】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已经被沈阳、广州、南京、昆明等多地政府积极落实。关于畅通企业、社会组织人员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渠道,社会化职称评审,职业技能登记证书和学历证书互通衔接等,需要从国家层面打通壁垒,期待早日看到可落地执行的具体政策举措。
二、人才新政
1、海南发布4项重点人才政策
海南4月15日下午发布4项重点人才政策,包括《海南省人才团队建设实施办法(试行)》、《海南省优化大师级人才服务保障办法》 、《海南省新型智库建设管理办法》和《关于推进“1+N”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
《海南省人才团队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对“海南省人才团队”给与普惠的创新创业支持,全面的服务保障待遇,以及重点的建设经费资助。配套该《实施办法》而制定的《首批百个“海南省人才团队”建设工作方案》提出了2020年启动建设百个以上“海南省人才团队”的目标。
为吸引大师级人才来琼发展,海南制定《海南省优化大师级人才服务保障实施办法》,适用对象是两院院士同等类别的大师级人才。分别从人才补贴、人才公寓、用车出行、医疗保健、子女入学、举荐引荐高层次人才等6个方面给大师级人才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其中人才公寓、医疗保障、子女就学是对海南省原有政策的进一步明确,而给予300万元人才补贴、乘坐交通工具等级、举荐引荐高层次人才则是新增的支持举措。
《新型智库建设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全省新型智库建设、集聚高端研究型人才。将建设一批省级重点新型智库,对认定的重点智库将给予政策倾斜,必要时可制定“一库一策”予以重点支持。
《关于推进“1+N”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1”是从总体上对人才的评价原则、内容、标准等方面作统一要求,“N”是从科技人才、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人才、教育人才、卫生健康人才、技能人才等9类人才试点,按照每类人才的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和职责,分类设计涵盖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和贡献等要素,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
(http://www.hi.chinanews.com.cn/hnnew/2020-04-16/522696.html)
【编者按】一次性出台4项重要人才政策,多个部门负责人集体出席解读政策,海南以超常规的措施聚四方之才,充分体现了海南省委省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更宣示了海南对人才的渴望。对人才分层分类提出细化评价标准,值得点赞。
2、西安发布《西安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智力项目管理办法》
4月3日,《西安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智力项目管理办法》正式发布。西安市各类法人主体有针对性的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包括外籍专家或中国籍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借助他们的智慧解决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特定难题的相关活动,符合条件的引智项目可获得奖励。
引智项目分为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两个子项。按支持力度分为领军类项目、重点类项目和优秀类项目三个层次。领军类项目,由国际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权威大师牵头实施,具有特别重大的科研、产业或社会价值,能够形成国际领先的知识产权体系。每项最高资助100万元。重点类项目,由在行业内具有较高认可度的学术领头人牵头实施,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较高的科研、产业或社会价值,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每项最高资助50万元。优秀类项目,由学术功底扎实,经验丰富,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牵头实施,应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发展潜力。每项最高资助10万元。
(http://xakj.xa.gov.cn/kjdt/tzgg/5e85a3faf99d65020329b78b.html)
【编者按】 全国首次明确将社会科学类项目纳入海外引智奖励范围。奖励力度比贵州刚发布的“2020年度贵州省高层次留学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择优资助”力度大,贵州最高资助30万。
3、苏州自贸片区加推“人才新政30条”
苏州自贸片区出台《关于加快集聚高端和急需人才的若干意见》。
《意见》面向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等对象,从创业扶持、人才住房、人才补贴、企业引才、人才培训和培养、外国人才引进、人才服务等多维度发力,全面打造人才政策“升级版”,同时对生物医药等重点新兴产业给予倾斜支持。
在创业扶持方面,根据项目所处不同发展阶段,园区将按创业领军人才项目和创新领军人才等类别,分别给予创业启动资金、产业化成长奖励、研发经费补助、知识产权奖励、科技金融引导等政策支持,并且最高给予5000万元补贴资助。另外,为助力企业引才,园区将提供实习补贴、猎头补贴、柔性引才补贴、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进补贴等“真金白银”,打造人才集聚的最强引擎,营造人才发展的最优生态。
人才住房方面,符合条件的人才可享受购房补贴以及人才组屋、人才优购房、优租房等优先购买、租住的权利。其中,全职工作的顶尖人才按“一事一议”最高可获得500万元购房补贴。
人才补贴重点支持园区产业发展或前沿科技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端人才,以及园区新兴产业领域新引进的紧缺急需人才,对年薪高于40万元人才每年给予不超过40万元的奖励,有特殊贡献的每年100万元。薪酬补贴方面,重点支持主导产业、新兴产业、高校院所、高端服务业、医疗卫生等领域新引进的人才,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正高级职称的人才每年3-5万元薪酬补贴。外国人才引进方面,《意见》指出,享受外国高端人才相关待遇符合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予5年工作许可。同时园区进一步放宽专业外国人才引进条件,鼓励外国人才创新创业。
(http://www.215123.cn/xwzx/16808.jhtml)
【编者按】2019年9月1日,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正式挂牌成立。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是自贸区的基因。2019年12月苏州自贸区发布引进紧缺外籍人才政策,本次政策覆盖面更广,用足了各项人才工具。
4 南京自贸片区加推“人才新政十策”
4月27日下午,南京江北新区(自贸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关于促进自贸区人才发展、优化升级“创业江北”人才计划十策实施办法》,这是江北新区(自贸区)在继续实施“创业江北”人才十策基础上,围绕人才政策高地、人才集聚高地和人才生态高地打造,应运而生的又一优化升级版人才新政。
此次发布的“定制3.0版”人才新政,从大力推进人才国际化、拓展海外引才渠道、大力引进海内外优秀博士后人才、支持企业引才主体作用发挥、加大高层次人才举荐力度、完善市场化认定机制、扩大高层次人才奖补范围、建立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扩大青年大学生集聚效应、加强人才公共服务10个方面,面向海内外发出了礼遇天下英才的诚挚邀请。
在人才引进方面,通过绘制产业人才地图、发布急需紧缺高端人才清单、支持设立海外人才飞地,面向全球定向延揽尖端技术和人才。通过遴选一批海外人才合伙人、选聘一批海外人才招引大使,结合引才实效给予机构每年最高50万元奖励,实质拓展海外人才引进渠道。设立海外人才首访驿站,为海外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大海外留学生引进力度,将境外名校支持范围扩大到世界名校500强,给予每人最高4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充分发挥自贸区和企业博站平台作用,大力引进海内外优秀博士后人才,最高给予50万元资助资金。大力集聚青年大学生,扩大优生覆盖面,给予荐才机构每年最高10万元奖励。
在发挥企业引才主体作用方面,在加大专家荐才力度基础上,继续完善市场化认定机制,根据经济贡献,给予年税收1000万元以上企业每年1-2名创新类人才举荐权限,赋予省级以上重点人才举荐1名核心团队成员权限。支持企业通过专业机构引才,最高给予100万元费用补贴;扩大高层次人才奖补范围,择优给予企业最高100万元一次性奖励等,更加激发企业引才主体作用。
在持续优化人才服务方面,通过“人才金卡”定制服务,给予高端人才医疗健康、子女入学等绿色通道和生活配套等保障服务,并给予高端人才子女连续3年每年最高10万元学费补助和外籍高端人才配偶就业岗位协调,继续扩大人才安居支持范围,给予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等,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http://njna.nanjing.gov.cn/xwzx/xqyw/202004/t20200428_1852472.html)
【编者按】南京自贸片区不仅给高端人才补贴,还给高端人才子女连续3年每年最高10万元学费补贴。这一优惠政策在全国其他地方尚未见到。
5 南京发布《关于支持促进高校毕业生在宁就业创业十项措施》
4月8日下午,江苏省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通报《关于支持促进高校毕业生在宁就业创业十项措施》相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举措升级,放宽落户门槛;同时,在南京登记注册的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已备案新型研发机构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在南京无自有产权住房且1年内无住房交易记录,可优先购房。
政策提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5周岁以下本科学历人员(含留学回国人员、非全日制研究生,下同),凭学历证书即可在南京落户。40周岁以下大专学历人员,在宁就业参保半年即可落户。
除了放宽落户门槛,保障人才安居,《措施》还包括拓宽就业渠道,促进企业吸纳,营造便捷准入创业环境,有效支持激励自主创业,鼓励大学生入伍,优化就创业培训,加大定向扶持力度和加强就创业指导服务。
在发布会上,南京市政府还发出了《致2020届高校毕业生的一封信》,介绍了南京的历史文化古都特色和新时期创新发展特色,表达了欢迎毕业生到南京工作生活的诚意。
(http://nj.bendibao.com/news/202048/84058.shtm)
【编者按】“宁聚计划”、“创业南京”、“英才计划”等系统引才项目的实施,使南京两年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超过70万,2019年硕博人才增长150%。
6 南宁印发《关于加快集聚人才资源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的若干措施》
为加大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加速集聚海内外各类人才资源,确保强首府战略取得实效,近日,我市印发《关于加快集聚人才资源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的若干措施》。
该措施总体分为4个部分,分别围绕人才集聚、平台建设、管理机制、服务保障等4个方面内容提出18条具体措施,以强化人才资源的集聚力和引领发展的支撑力。
加速人才引进集聚部分包含更大力度释放人才政策红利、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开发合作、开发广西籍人才资源、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引才、探索开展政府雇员制、加大金融人才培养力度、大力挖掘培育商业模式创新人才等7条措施。加大人才平台建设力度部分包括激发创业孵化载体活力、打造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加大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等4条措施。加快人才管理服务机制改革部分包括探索人才举荐制、实施同城高层次人才认定“免办”、打破人才流动壁垒、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等4条措施。加强人才干事创业服务保障部分包括建设人才诚信体系、加大人才生活安居保障和激励力度、提升高层次人才住房贷款支持力度等3条措施。
(http://www.nanning.gov.cn/ywzx/nnyw/2020nzwdt/t4291216.html)
【编者按】南宁在2018年7月围绕人才引进、培养、服务、平台支撑,制定了“1+6”人才政策。本次人才十八条是对1+6人才政策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包括将青年人才年龄限定从35周岁调整为40周岁以下,给予用人单位所支付中介费50%的补助,通过给予补贴鼓励更多高水平、国际化的学术交流活动落户南宁等。该政策基本上涵盖了全国各地最新的人才政策工具。
7 上海湾区发布“湾区新政”
4月18日,上海湾区研究制定的硬核“湾区新政”出台。围绕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海湾区政策十条”,涉及引进高端科创人才、优化人才安居保障、鼓励总部经济发展、支持企业改制上市、鼓励科研平台建设等10项政策,让企业在享受市、区两级政策的同时,还能得到上海湾区的“保驾护航”。如在引进高端科创人才方面,政策明确,对上海湾区科创中心引进的杰出人才团队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1亿元资助;对引进的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资助;对引进的创业领军人才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资助。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4287492692010763&wfr=spider&for=pc)
【编者按】上海湾区科创中心成立于2019年初,目标是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地,成为世界版图中经济和文化高度融合、具有一流综合竞争力的科创中心。在上海湾区科创中心成立一周年之际发布的重磅人才政策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措施。
8 中山出台“人才24条”新政
4月17日下午,广东中山市召开人才政策发布会,发布《关于加强人才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的具体措施》,正式启动“人才24条”新政。
《措施》的7个部分主要为:提供人才幸福安居保障,鼓励和支持人才入户中山,完善人才子女教育保障,畅通高层次人才随迁配偶就业渠道,提升人才医疗保健服务,大力激励宣传突出贡献人才,持续培育中山青年人才。
《措施》放宽基础性人才入户条件,在中山工作的紧缺适用人才及高层次人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才、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以及毕业5年内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不受是否在中山参保、居住限制,可在工作所在镇区入户。大专学历、中级工技能人才,在中山参保满6个月的,可在工作所在镇区入户。而且,中山在全面吸纳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入户的基础上,将非全日制(函授、自考、电大、夜大等)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也纳入人才入户范畴。只要是国家承认学历(教育部能核查到学籍记录)、有毕业证,即可申请入户中山。
《措施》提出,对毕业5年内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在中山市企业工作满1年且已落户中山的,每人一次性发放政府津贴1万元。
(https://mp.weixin.qq.com/s/TOmIuoRs7cFnDivtfj1TKA)
【编者按】落户条件越来越宽松,非全日制学历也可落户了。
9 银川返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最高可获50万元补助
宁夏银川市近日打包出台人才新政,明确优秀返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补助、优秀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认定支持以及优秀引才机构和个人评选奖励等具体措施,其中返乡人才在银川创新创业项目最高可获50万元补助。
为鼓励和支持“塞上骄子”、海外留学人员等返乡人才在银川创新创业,银川市将根据返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的营业收入、纳税及吸纳就业人员情况,分三类给予项目补助。比如,上一年度或前三年平均营业收入3000万元以上,或纳税150万元以上,或吸纳就业人员100人以上的项目,可获得40—50万元补助。
另外,为鼓励和支持职业(技工)院校、实习实训基地、社会培训机构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银川市明确对A++、A+及A级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给予经费支持。其中A++级优秀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最高可获得50万元的经费支持,需具备的条件是每年开展技能型人才培训不少于2000人,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委培式”技能培训,每年为银川市企业成功推荐就业的技能人才不少于300人等。
银川市还对引才机构和个人实行“积分制”评选奖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在人才引进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每引进一名不同类别人才,可分别获得0.2分至80分不等的积分,积分达100分及以上的按4个层次分别给予5万元至2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奖励。
(http://www.northnews.cn/p/1842974.html)
【编者按】对引才机构和个人进行积分制评选奖励是个制度创新。
甘肃频办特色国际培训班 荒漠化治理等促亚非人才频交流
科技部近日下达2020年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项目计划,由甘肃省科技厅组织推荐的甘肃7个项目获批,占项目总数的8.3%,位居全国第一,创历史最好成绩。
甘肃作为西部内陆不沿边不靠海的省份,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训交流,立足几十年积累的优势基础,重点在荒漠化治理、节水与雨水集蓄利用、草食畜牧业、生物质能源生产与利用等技术领域持续发力,传播甘肃声音,分享甘肃经验。
近年来,科技部放眼全球,立足国内,高度重视西部省份科技创新工作,注重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在政策制度安排、基地平台建设、项目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许多支持和倾斜。甘肃已先后举办35期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培训来自非洲、中亚、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有效搭建起甘肃对外友好合作交流的平台。
(http://news.sina.com.cn/o/2020-04-01/doc-iimxxsth3115495.shtml)
【编者按】内陆省份招才引智不容易,可以在培训发展人才方面探索各种方式。
1 昆明2020年人才引培目标发布
日前出炉的《昆明市2020年人才引进和培养方案》透露了新一年昆明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小目标”。
科研人才和团队建设方面,抓好“春城计划”高层次人才、高端外国专家、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4个专项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力争引进1个诺贝尔奖获奖人才(团队)。争取国家、省引智项目不少于10个;选拔培养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0名,其中带头人20名、后备人选40名;认定昆明市院士工作站5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10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5个。
重点产业人才队伍方面,引进不少于300名大健康、大数据、先进装备、区块链等重点产业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不少于20万人次;重点围绕生物医药、光电信息产业及部分制造业开展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经营管理及专业技术人才1800人,继续实施“春城计划”产业人才引进专项;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投入资金3亿元,培训技能人才15万人次以上,认定2-3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重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支持市属国有企业引进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引进企业管理、资本运营、现代金融等企业发展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不少于100人;引进生物医药大健康、金属新材料、科学技术、IT及现代服务业类高层次人才不少于30人,高新区、经开区区域内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不少于10个;培养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不少于300人。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3197903695240507&wfr=spider&for=pc)
【编者按】3月下旬,昆明实行“零门槛”落户,出台《鼓励高校毕业生在昆就业创业实施办法(试行)》,对紧缺专业的毕业生,每人给予4000—10000元不等的补助。紧接着又在4月初发布中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可见政府引才用才的迫切心情。
2 海南面向海内外发布急需人才需求
为进一步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从3月31日起,海南省面向国内外招聘三万多个岗位的急需人才。
这次发布的是海南省2020年的首批招聘岗位,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园区、法定机构、民营企业等,其中,年薪30万元以上的高端人才岗位1700多个,年薪百万以上的岗位59个,主要分布在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
所有应聘人员的信息都将纳入人才库长期储备,报名时间从今年3月31日到4月30日。各类人才来海南工作均可落户,均可购房、购车,本科以上学历,还可以享受住房补贴,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中考和高考可以享受相关优惠政策,高层次人才还可以按层次享受就医的绿色通道、商业健康团体保险服务等。同时还扩大了国外人才招聘范围,简化了招聘流程,继续推进国际人才服务一卡通试点等。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2907190293294631&wfr=spider&for=pc)
【编者按】 根据2019年2月海南发布引才奖励办法,对引进的大师级人才、杰出人才和领军人才分别奖励50万、10万和2万。
3 成都蓉漂日发布人才开发指引
4月25日是成都第三个蓉漂日。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蓉漂·高峰荟”上发布《成都市人才开发指引(2020)》(成都人才白皮书),全面释放城市就业创业机会,精准标明城市人才需求。
人才白皮书坚持以人力资源匹配精准到产业,精细到行业,精确到岗位为原则,聚焦产业(行业)细分领域和产业链、生产链、创新链的关键环节、关键工位、关键点位,汇聚66个产业功能区、3600余家企事业单位走访情况,梳理线上线下10万余条市场招聘信息,形成重点人才招引目录、重点产业人才开发目录、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人才开发目录、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人才需求目录等,对全市人才发展在宏观、中观、微观各个维度提供了指引。
成都紧缺人才需求反映了当前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向、新态势。5G、大数据、人工智能、轨道交通等“新基建”人才需求数量增加近100%,航空航天、绿色智能汽车、机械制造、数控设备等领域研发人才与高技能人才需求“双增加”,高级收纳整理师、外卖运营规划师、直播经纪人等一批新职业人才需求首次进入人才白皮书。
(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200425/001062117.html)
【编者按】成都向全球释放了机会清单。这份清单做得很用心。
1 多地启动创新创业人才申报
东莞市第十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申报工作即日起至2020年4月30日正式开始申报。计划引进20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领域取得先进创新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前景广阔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被确定立项资助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签订相关协议后,可获得资助和奖励。其中创新领军人才最高可获得200万元资助和奖励,创业领军人才最高可获得500万元资助和奖励。
(https://mp.weixin.qq.com/s/cFDfb1iKQS_eEnSVohDCbw)
为进一步推动泰州市创新创业发展,2020年江苏省泰州市“双创计划”正式启动,申报截至5月31日。“双创计划”包括创业人才、企业创新人才、创新创业团队、青年专项四个类别,分别最高给予200万元、100万元、300万元、30万元经费资助。
(https://mp.weixin.qq.com/s/k1uBN5wWlO6ydUmZRR0ksw)
台州市“500精英计划”是台州的一号特色引才工程,从2011年启动至今,已累计引进市“500精英计划”创业创新人才920名,落地创业项目356个。2020年重点引进汽车及零部件、通用航空、模具与塑料、医药医化、智能马桶、缝制设备、泵与电机等台州七大千亿产业集群,以及产业数字化、电子信息制造业、智能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精尖人才,以及教育、卫生、哲学社会科学、宣传文化等社会事业重点领域专业人才。申报类型包括创业人才(团队)、创新长期人才、创新短期人才、非华裔人才、青年人才项目、顶尖人才(团队)。国际一流团队和顶尖人才(团队)一事一议,可获得最高1个亿的资金补助。全年分二次申报,截止时间:2020年5月31日和7月31日。
(https://mp.weixin.qq.com/s/TOmIuoRs7cFnDivtfj1TKA)
【编者按】各地支持创新创业的资助和奖励金额节节攀升,几十万起步,几百万常见,上亿元也频现了。
2 南京江北新区启动中青年优秀人才选拔
4月18日,南京江北新区发布通知,根据《南京市关于中青年拔尖人才选拔培养的实施办法(修订)》《关于开展2020年度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选拔工作的通知》《江北新区中青年优秀人才选拔培养实施办法》要求,启动实施2020年度江北新区中青年优秀人才选拔工作。
选拔符合南京江北新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主要从事研究或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的中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一般应具有大学以上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年龄在45周岁以下。
南京江北新区中青年优秀人才分7个类别进行选拔培养:科技创新优秀人才,金融优秀人才,文化优秀人才,教学优秀人才,卫生优秀人才,高技能优秀人才,以及乡土优秀人才。
支持政策包括:每人每年发放5000元津贴补助。对市级拔尖人才主持的国家级和省级人才计划项目和课题,择优给予不超过50万元配套资助。推荐人才参加各级举办的高端研修培训。协调聘请顶尖专家担任优秀人才结对导师。以及各级各部门对人才提供优质服务,按相关文件规定落实子女教育、健康医疗、经济贡献奖励等政策待遇。
(http://news.jstv.com/a/20200418/1587216687672.shtml)
【编者按】各地对人才细分评选和评价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3 海南启动人才团队认定
海南近日启动“海南省人才团队”申报认定工作,申报对象主要围绕海南自贸区(港)三大产业类型、十个重点领域、十二个重点产业等发展需要,海南各级各类用人单位引进或在建的重点产业人才团队,具体分为旅游人才团队、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人才团队、互联网人才团队、医疗健康人才团队、现代金融人才团队、会展业人才团队、现代物流人才团队、油气人才团队、医药人才团队、低碳制造人才团队、教育文化体育人才团队、房地产及规划建设人才团队,以及海洋、航运、航空、电信、维修、法律、会计、社科、智库等其他人才团队13个类别。申报对象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带头人符合《海南省高层次人才分类标准(2019)》领军人才以上层次,或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强的行业影响力;成员有5名以上高层次人才。
(2)带头人及核心成员与用人单位签订不少于5年的劳动合同或协议,每年在琼工作时间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
(3)具有明确的人才团队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合作基础。
“海南省人才团队”认定重点向园区、总部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业人才团队倾斜。
(http://www.hainanrc.gov.cn/news/shownews/cid/12/id/1095.html)
【编者按】“海南省优秀人才团队”分为世界一流人才团队、国际先进人才团队、国内领先人才团队三个层次,分别给予3000万元、2000万元、1000万元建设资助经费,其中40%可直接用于团队成员奖励和补贴。
4 福建石狮市给一线技工评实业人才
4月15日,大专学历的通达集团仇志刚获评石狮市首批实业人才。他从事镀膜工艺技术20多年,从一线技术工人成长为公司真空镀膜部副部长,先后参与企业40余项品质攻关和创新项目,多次获公司创新项目奖、技术革新一等奖。
当天,共有36名像仇志刚一样来自重点工业企业的员工获评石狮市实业人才。他们被评为人才,得益于石狮在人才评价体制机制上的一项改革创新。为突破评价壁垒,石狮市探索实施实业人才自主认定,由全市纳税超千万民营企业开展人才积分,按积分高低直接向市委举荐人才,其举荐的实业人才可享受最高每月3000元生活补助,还可以享受购房补贴、子女就学、进修资助等“特别礼遇”。
近年来,石狮市大力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奖项的“一元制”人才认定标准,开展多元化人才认定。建立以“积分制”为核心的人才认定管理体系,除了实业人才,还形成了涵盖高层次人才、民办高校人才、新闻行业人才、新市民等各大领域的积分体系,坚持以贡献论人才,把话语权交给用人单位。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4323960241296226&wfr=spider&for=pc)
【编者按】石狮市切实突破了“学历、职称、论文”对人才认定的限制,充分给予企业人才评价的自主权。期待未来在职称评定方面可以进一步实现企业自主评价。
5 宁夏启动2个人才小高地建设项目
4月3日,宁夏自治区人社厅、自治区人才办分别向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授予“宁夏新冠肺炎防治研究人才小高地”和“宁夏中医防控新冠肺炎及保健研究人才小高地”牌匾。
按照宁夏人才小高地建设要求,将从自治区人才专项经费中分别给予2个新冠肺炎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疫情防控工作人才小高地各50万元资助,支持小高地建设单位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努力搭建一流平台、创造一流条件、营造一流环境,吸引、聚集和培养一批中西医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及其团队,围绕新冠肺炎诊治、检验、院感、心理、防控等内容,开展中西医两方面科研攻关、技术创新和临床实践、疾病诊治、人员培训等工作,力争形成一批科研创新成果,提高突发疫情感染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水平。
从2018年开始,宁夏立足人才工作实际,紧扣全区重点战略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在工作基础较好、人才相对聚集、科研创新能力较强、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企事业单位遴选建设人才小高地。截至目前,已遴选建立了37个人才小高地。
(http://nx.people.com.cn/BIG5/n2/2020/0405/c192482-33928435.html)
【编者按】作为西北内陆省份,人才工作无法高举高打,但可以结合特色产业做小而精的项目,摸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人才工作方法。
6 浙江推出打造舞台艺术人才计划
4月2日上午,旨在选拔舞台艺术领域中青年人才的浙江省舞台艺术“1111”人才计划云端发布会在杭州举行。
舞台艺术“1111”人才计划,即打造舞台艺术“名编、名导、名角、名匠”的计划。该计划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广播电视集团音乐调频联合承办。
据了解,首批36名行业佼佼者被定为培育对象,将通过“导师制”方式,签订“一人一策”培养协议并订制个性化培养方案,经3年时间培育舞台艺术人才,发挥其行业示范作用。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2916531300986475&wfr=spider&for=pc)
【编者按】 该计划不仅选拔人才,更注重导师制培养人才,如果能明确培养效果的评估方式将更完善。
1 沈阳取消人才落户限制
4月3日,沈阳市人民政府发布通知,全面取消人才落户限制,以近乎“零门槛”的新政策吸引人才。《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公安局关于全面取消人才落户限制进一步放开落户政策补充意见的通知》显示,七类人才可落户:
(1) 技工学校、职业院校及以上在校生和毕业生(含往届)
(2) 取得国家认可的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
(3) 在沈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就业人员
(4) 在我市缴纳职工医疗保险或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
(5) 在沈投资创业取得《营业执照》的经营者(含个体工商户)
(6) 在沈购房并取得合法房屋手续的(含普通住宅、商业网点、公寓、写字间等)
(7) 凡具有我市户籍的居民,其父母、配偶、子女均可在我市投靠落户。
(http://www.huangdao.gov.cn/n10/n10/n11/200325105232546525.html)
【编者按】 去年12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截至2019年底,沈阳人口数832万,并不属于全面取消或放宽落户,应属于积分落户的城市。
2 苏州人才落户细则出炉
4月22日,苏州发布《关于落实苏州市调整人才落户相关政策的操作细则》,针对3月12日苏州市出台的人才落户新政明确了申请流程、提交材料、户籍迁移、监督管理等环节。根据新政,苏州市进一步扩大了落户人员范围,对尚未来苏工作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提供了“先落户后就业”的新落户方式。
(http://hrss.suzhou.gov.cn/jsszhrss/zxfgk/202004/c4584e380eae45f9a922f4939bdf5bb8.shtml)
【编者按】为抢人才,青岛允许高校毕业生毕业前落户,苏州又允许没有找到工作前落户,方法手段越来越“超前”。
3 济南租房也能落户
近日,济南市出台《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
对有在济南从业、居住意愿的外地人员,全面取消在城区、镇区落户迁入条件限制,实行以群众申请为主、按户口迁入途径分类登记备案的迁入政策。
对无自有产权住房的申请迁入人员,可按迁入途径及原因自主申请通过单位集体户、人才集体户、社区集体户、近亲属家庭户、经房主同意的合法产权租赁住房等方式落户。
凡新落户居民,按相关政策均可平等享受住房租赁补贴、医疗保险待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养老救助等合法权益,确保应该享有的待遇不受影响。
(https://mp.weixin.qq.com/s/KC0s8yJlyJN3F7fMwtT9yQ)
【编者按】目前已有多个省会城市进一步放开人才政策,涉及南京、南昌、沈阳等。
1 杭州人才优先摇号购房
今年4月1日起,杭州开始施行高层次人才购买首套住房优先摇号。经认定的A类人才,在杭购买首套住房可免摇号;经认定的B、C、D、E类人才及符合条件的相应层次人才,在杭购买首套住房,可在新建商品住宅公开摇号销售时,按不高于20%的比例优先供应。
4月杭州楼市有33次开盘需摇号,都按规定将开盘房源中的20%优先供应高层次人才家庭。其中有16次开盘有高层次人才家庭报名。这些楼盘,主要分布在萧山和余杭,以刚需楼盘为主,共计86户高层次人才家庭参与报名,以E类人才为主。15个楼盘高层次人才家庭报名人数远小于提供给高层次人才家庭的房源数,其中有7次开盘只有1户高层次人才报名。本月吸引高层次人才报名人数最多的楼盘是和光尘樾,该楼盘4月中旬开盘128套房源,其中25套房源向人才无房户家庭倾斜,最终吸引了26户无房高层次人才家庭报名,其中2户高层次人才家庭临时放弃摇号,最终剩余24户高层次人才家庭全都进入选房环节。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5358422819347919&wfr=spider&for=pc)
2 中山上浮人才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
根据2020年4月17日中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颁布的《关于加强人才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的具体措施》,该市自即日起加大对人才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政策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在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时提供贷款额度上浮优惠,其中:第一到第六层次高层次人才可上浮5倍的贷款额度;第七到第八层次高层次人才、副高职称人才及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可上浮30%的贷款额度;紧缺适用人才可上浮20%的贷款额度。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4850376096972568&wfr=spider&for=pc)
3 呼和浩特应往届本科生可半价买房
4月18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大学毕业生安居工程(试点)实施办法》的通知公开。
文件规定,大学毕业生住宅平均销售价格按照项目所在区域市场价格的50%确定,产权交易涉及相关税费按规定由建设单位和购房者分别承担,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采取按揭或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比例最低可按20%支付。大学生公寓免租金周期为2年,超过2年仍需续租的,按照公租房标准缴纳租金,居住涉及的水、电、气、暖和物业费用由承租人承担。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可申租大学生公寓,其中已婚大学毕业生且具有呼和浩特市户籍的,可申购大学生住宅。
也就是说,具有普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往届毕业生(往届3年及以内),只要愿意落户呼和浩特、且已经结婚,就将具有购买“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左右”带装修的“大学毕业生住宅”,而且享受首付2成的“低首付”。如果大学毕业生暂时没有落户,或者没有结婚,可以免费住2年的“大学生公寓”(带装修,50平米)。
(https://www.toutiao.com/)
【编者按】安居才能乐业。为人才解决住房问题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
4 深圳首个可售型人才住房项目提前开工
4月1日,深圳市首个可售型人才住房项目坝光DY03-08地块顺利开工。该人才住房项目位于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总投资10.2亿元,规划用地面积15516.83平方米,规划容积率3.37,计容建筑面积52396平方米,可售人才住房47291平方米,配套商业4000平方米(一层临街商业),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50平方米,车位370个,预计可建成可售型人才住房约550套。
去年11月22日,市人才安居集团顺利竞得该地块,12月27日确定方案及设计单位。随后,代建方大鹏人才安居公司积极响应集团招拍挂项目提质增速开工要求,对标商业地产开发效率,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积极协调新区相关部门,切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今年2月22日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工程(EPC)挂网,3月29日定标,4月1日公示完成,随后,机械、人员立即进场施工。项目从拿地到开工仅用时130天,较开工计划(6月30日)整整提前90天。
据了解,可售型人才住房项目是市委市政府坚持“住有宜居”,贯彻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大力建设公共住房的创新举措,可满足广大人才在“租”之外对“购”的住房需求,同时可带动项目周边市政公共设施、商业配套设施等服务功能性设施进一步完善,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2848167053460512&wfr=spider&for=pc)
【编者按】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有限公司于2016年6月30日注册成立,是深圳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是深圳市委、市政府保障深圳人才安居乐业的平台,具有政策性和功能性属性。
1 广州开展广聚英才贷
近日,广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与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分行(以下简称“建行广州分行”)联合推出“广聚英才贷”融资服务项目,为符合条件的人才所属企业提供公司类信贷支持,包括但不限于入选国家、广东省、广州市各类人才工程项目及符合建设银行科技企业“技术流”专属评价体系标准的杰出人才、优秀人才和精英人才所实际控制、控股或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的企业,重点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卡脖子”核心技术研发、公共卫生、疫情防控等攻坚克难领域内的企业。
单户以信用方式办理贷款额度最高可达3000万元,对同一人才直接控制或入股的企业,信用贷款额度总计可达5000万元。贷款利率当期一年期年化利率最低可达3.25%,三年期年化利率最低可达3.6%。贷款期限一般为1年,最长不超过3年。对申报本产品的企业,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放款。线上类产品最快2分钟到账,线下类产品受理至贷款投放一般不超过两周。贷款可用于申请人创业、研发、生产经营及扩大再生产所需资金周转。
(https://www.rencai.gov.cn/Index/detail/19873)
【编者按】2月广东省推出战疫人才贷,最高贷款额为3000万。广聚英才贷比战疫人才贷的支持对象范围略有扩大,金额最高可以达到5000万。
2 北京要求地方金融组织加强高层次人才金融服务
4月3日,北京金融监管局发布《关于地方金融组织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加强高层次人才金融服务的若干措施》。
《措施》从债权融资、金融创新、股权融资、要素匹配和风险控制五个方面对地方金融组织支持高层次人才及其企业,做出了部署。其中,北京金融监管局要求地方金融组织,应积极建设基于大数据的风控评价体系,增加区块链等新技术运用场景,以实施差异化风控安排。《措施》重点支持在疫情防控期间以国家级和北京市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为实际控制人、主要创始人、第一大自然人股东的企业,其在投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设备、药物(含抗体、疫苗)研发生产等方面,将被北京市地方金融组织给予优先金融支持。
《措施》的发布旨在增强北京市地方金融组织服务高层次人才项目的能力,助推北京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同时也为科技型企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融资支撑。
(http://jrj.beijing.gov.cn/tztg/202004/t20200403_1787543.html)
【编者按】 该《措施》是对2月底《关于为首都高层次人才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实施方案》的“打补丁”政策,重在风险防控。
3 成都设立10亿元“蓉漂”人才发展基金
今年“蓉漂”人才日最亮眼的是“蓉漂”人才发展基金:目标规模预计10亿元,采用直接投资+母基金的方式运作,主要为以蓉漂人才、团队为核心的创新创业企业提供支持。通过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尽职免责的容错机制,让人才创新没有后顾之忧。
该基金将紧扣5+5+1现代产业体系,聚焦以“蓉漂”平台为核心的初创期、种子期项目的孵化培育。基金将30%的资金用于股权直接投资,70%的资金用于投资子基金。以政府资金超前介入,帮助人才锁定股权;以政府首投,带动社会资本跟投,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支持。
“蓉漂”人才发展基金主要突出政府让利,激活市场主体,鼓励在运行设计上,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作用,不以盈利最大化为目的。基金直投资金所投项目投资期5年内,所投企业的人才有权按原值回购直投基金投资部分;母基金通过提高出资比例,降低返投比例。突出政府让利,激活市场主体活力,以此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在运营管理上,基金将注重市场化运作,由成都科创动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直接运营部门,引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团队进行运作,负责投资基金的投资业务以及FOF子基金募、投、管、退全过程的管理。
(http://news.huaxi100.com/show-254-1038674-1.html)
【编者按】上海、深圳、武汉等地也曾出台“人才基金”相关政策。2013年上海便提出创办国际人才创业投资基金,2013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在国内首创了股权激励专项基金,2016年,深圳依托市属国企创新投集团、高新投集团和中小担集团,分别设立了深圳市人才创新创业一号、二号、三号股权投资基金,统称为人才基金。先比于人才贷,人才基金的激励效果更明显。
1 江苏人才信息港开港
4月21日,江苏人才信息港正式开港,作为全省统一的综合性人才公共服务平台,江苏人才信息港设置新闻资讯、政策法规、业务办理、公共服务、人才工程、人才地图、区域合作、人才市场、人才培训和组织机构等10个系统模块,是集信息发布、业务办理、市场监管、数据应用等26项功能于一体的人才信息化工作平台。
(http://news.jstv.com/a/20200421/1587458031273.shtml)
【编者按】人才数据开放共享、人才业务“一网通办”、人才资源精准配置、人才服务优质高效的人才信息港,对实现人才决策科学化、人才开发高效化、人才服务精准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2 吉林发布“人才地图”和《人才政策指南》
4月16日,吉林省“人才地图”和《吉林省人才政策指南》在“人才引培主题服务日”活动上发布。吉林省“人才地图”和《吉林省人才政策指南》运用人才大数据资源,探索人才发展规律、提供宏观决策依据、服务精准高效引才、打造人才集聚高地,为企业更好地引进、留住、用好人才提供有效信息依据和政策支撑。
目前,吉林省“人才地图”数据主要来源于第三方市场统计数据和专项调研统计数据,共包括6大版块、31个功能模块、385个功能点和图表,以及百万余组数据。“人才地图”首页面包括人才供需分析、人才流动趋势、重点产业人才分布、吉林籍人才分布、职位薪资热度、人才搜索引擎六个版块。其中,人才供需分析版块展现了2019年以来,吉林省重点产业领域人才供需情况。具体包括人才供需双方的数量对比、学历对比、工作年限对比、薪资对比情况。人才搜索引擎板块则与第三方市场数据库直接相连,提供人才信息智能检索功能,为用人单位准确寻找所需专业人才提供渠道。
《吉林省人才政策指南》共分为人才管理、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评价等10个部分,涉及重点政策举措80条,收录各类政策文件55个,便于各类人才和用人单位了解该省人才支持政策,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更好地帮助人才、支持人才、服务人才。
(http://jl.people.com.cn/n2/2020/0417/c349771-33955267.html)
【编者按】人才基本信息、人才流动趋势、人才需求情况、人岗匹配情况等人才大数据,分别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平台上,打通数据壁垒、绘制精准的人才地图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可以为人才工作提供决策依据,避免药不对症。
3 河北首个人才服务管理平台5月1日正式上线
近日,河北省首个人才服务管理平台——鹿泉区人才服务管理平台将于5月1日正式上线。该平台按照“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监督,统一结算”的原则,开辟有“企业登记注册”“人才信息统计”“人才服务精准查询”“区域人才结构统计分析”四大板块,实现“网站建设”“人才绿卡申请”“资金补贴发放”三大功能。
信息统计补贴一“站”领。开设资金申请发放线上模式,实现了线上一站式办理。例如,某公司人才绿卡持卡人才已达300余人,房租补助每季度发放一次,每次收集整理持卡人才房租补助申报材料要占用大量时间,通过该平台,将房租补助发放工作由线下移至线上,解决工作量庞大繁杂重复的问题,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和人力投入。
人才服务政策一“站”查。进入人才服务查询页面,选择学历“双一流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便可以查询到按照学历标准可以享受的所有福利:“户籍办理”“子女入学”等9项服务项目;选择持卡类型就可以了解到每月可以申领到的房租补助、购房补贴的数额,人才公寓的享受面积等。
人才统计分析一“站”明。现有和新增企业及人才注册登记,平台会自动对人才信息从人才总数、规上企业数量、人才引进和流失情况、人才学历、人才类型等八个维度进行分类统计,精准掌握人才结构及人才流动情况,为科学制定人才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http://news.sina.com.cn/o/2020-04-30/doc-iirczymi9264944.shtml)
【编者按】规模较大的企业大多有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工具。随着政府人才管理事项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政府采用信息化工具提高人才服务效率和服务精准度。积累大量人才数据后,还可以进行人才分析和预测。
1 广州大力支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
集聚和孵化一批创新能力强、业态高端、技术含量高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根据《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广州市促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创新发展办法的通知》(穗人社规字〔2019〕5号),从2020年起,实施《广州市促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创新发展办法》创新服务机构、领军人才和创新项目评选,每年评选出不超过10家“广州市创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0名“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领军人才”和10个“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项目”。
入选“广州市创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每家给予100万元奖励。
入选“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领军人才”,每人给予50万元奖励。
入选“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项目”,每个给予30万元奖励。
(https://mp.weixin.qq.com/s/CYKTO3l9Pt9zYPCVVAnASQ)
同时,根据《广州市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穗人社发〔2016〕58号)广州组织开展2020年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4个支持专项的申报工作
(1)支持挂牌上市机构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或深圳证券交易所(含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挂牌上市的广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200万元上市补贴。
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挂牌上市的广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100万元上市补贴。
(2)园区建设运营
对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管委会给予一次性建园补贴奖励500万元,每年给予运营管理补助100万元。
对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管委会给予一次性建园补贴奖励200万元,每年给予运营管理补助50万元。
对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管委会给予一次性建园补贴奖励100万元,每年给予运营管理补助30万元。
(3)创立品牌
对2019年6月28日之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每个中国驰名商标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对2019年6月28日之后获得广东省著名商标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每个广东省著名商标一次性奖励10万元。
对已经领取广东省著名商标一次性奖励后,该商标又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每个中国驰名商标一次性奖励差额90万元。
(4)展会
2019年6月28日之后在我市组织100家以上企业参展的人力资源服务展示活动,给予每个展示活动的主办机构最高10万元补贴。
(https://mp.weixin.qq.com/s/cc1XPMcTjJu9SP-Qeyhe5Q)
【编者按】这是全国范围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最全面的支持政策。
2 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落子南沙
4月28日,中国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南沙园区正式开园,打造粤港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区。
人力资源企业入驻南沙园区最高奖励10万,品牌活动(主会场)永久落户最高奖励100万元,入驻单位引荐企业入园最高奖励30万元。此外,根据南沙“1+1+10+N”产业扶持政策,入驻单位还能叠加享受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优惠政策,涉及企业落户奖励、提升能级奖励、人才奖励、上市奖励、服务平台奖励等一系列政府扶持。
南沙园区以国际人才港为依托,打造了“政务+服务+产业”人力资源服务综合体。首先是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包括综合服务区和高层次人才服务区两个区域。综合服务区为国际人才提供涉及16个部门的262个人才服务事项,涵盖国际人才在南沙居住、生活、就业和投资等领域的常办事项,同时配备英语、日语等常用外语对话能力的服务专员。高层次人才服务区为国际人才开通绿色通道,免预约、免排队办理户籍、教育、就业、科研资助等20个方面共计101项服务事项,并可提供无偿帮办和代办服务。其次是位于园区五层的专业服务区。服务区设有人才评价中心和人才培训中心。第三是人力资源机构集聚区,整合大湾区的市场资源和聚焦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引进发展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灵活用工、海外寻访、人才服务跨境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机构,深度融入港澳元素,构建人力资源行业全链条。
“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产业研究院”同步入驻园区。该研究院由省、市、区三级人社部门共同创办,旨在构建政府大脑和行业心脏、积极应对大湾区人力资源产业发展机遇和挑战。研究院由顾问委员会和院长组成,专注研究湾区人力资源产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产业与企业生态等重要课题。
(http://www.gzns.gov.cn/tzns/tzdt/nsdt/content/post_5814674.html)
【编者按】人力资源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可以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高效优质的人力资源服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服务支撑。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57万家,同比增长18.37%;行业从业人员64.14万人,同比增长9.89%;全年营业总收入1.77万亿元,同比增长22.69%。
3 成都和重庆共同打造成渝“招才引智”新IP
4月2日,四川省人社厅和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云签署《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人社合作协议》,就优化人力资源市场要素配置、推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协同等7个方面、30项内容和41项重点任务达成合作共识。
当日,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都人才园)和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重庆人才园)围绕区域协同品牌、区域协同培育、区域协同共享、区域协同服务、区域品牌赛事、区域双创基地等6个方面展开合作洽谈,并现场签订《成渝双城经济圈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双方将结合成渝特色,充分发挥国家级平台优势和辐射作用,共同打造区域最强“招才引智”IP,探索双城人力资源服务供需响应平台,服务区域发展、服务产业发展。通过举办英才创新创业大赛、西部职业技能大赛等行业重大活动,增强抱团聚才效果,建设跨区域人才资源池,促进各类人才向两地高效集聚。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2960321822061530&wfr=spider&for=pc)
【编者按】全国目前一共有18个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截至2018年底,入驻国家级产业园的企业超2000家,园区营业收入1680亿元,税收超过50亿元,为超过315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人力资源服务,服务各类人员953万人(次),有效促进了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发展、就业创业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两个产业园合作招才引智是首次出现。
1 2020宁波人才日启动
“谷雨”时节,2020宁波人才日活动启动仪式在宁波文创港举行。今年的宁波人才日活动以“@未来 与宁波·共成长”为主题,通过“线下仪式+线上直播”,特邀千名海内外人才代表作为线上嘉宾实时同步参与,通过各大新媒体平台进行全球直播。
人才日活动期间,宁波启用首个人才服务综合体——宁波人才之家,致力于为人才创业创新提供全周期、一站式服务。人才之家深入对接国内高校、海外智力、社会团体等资源,目前已导入北京大学宁波校友会、宁波中俄人文科技合作创新中心、海外人才俱乐部等优质资源,形成持续不断的社会力量支撑。同时,人才之家依托宁波文创港,持续引入人才中介平台,打造宁波人才服务总部园区,目前已有35个人才企业(社团)、23家人才企业基金入驻,预计年服务集聚人才超1万人次。
(http://finance.ifeng.com/c/7vnXMZAk25M)
启动仪式上,10名区县市委书记化身引才“宣传大使”,同场打擂台,为当地引才工作代言。
(https://3g.163.com/news/article_cambrian/FAJIOAPL0550D1MU.html)
【编者按】宁波人才日定于每年谷雨日,开始于2019年。今年将利用谷雨前后各一周左右时间,举办主场、专场等各类活动33场,全面展现宁波未来发展前景和最优人才生态,吸引更多顶尖人才、关键人才、青年人才与宁波共成长。目前,宁波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城市第2位,其中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居国内城市第1位。
2 成都蓉漂人才日
每年四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六是成都蓉漂人才日。今年4月25日第3个“蓉漂人才日”系列活动的帷幕以“蓉漂·心心向蓉”线上欢乐跑活动拉开。
对人才的渴望,成都与日俱增;对人才的礼遇,成都敢为人先。2017年7月,市委市政府重磅推出“成都人才新政12条”,明确将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设为“蓉漂人才日”,以专属节日致敬“蓉漂”,以城市之名礼遇人才,以打造国际一流的人才汇聚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的雄心抱负,广邀天下英才共享机遇、同创伟业。经历了2018年的破冰、2019年的成长,今年的“蓉漂人才日”踏着春天的脚步悄然来临。本次“蓉漂人才日”主题为“更好的成都,成就更好的你!”,将开展“蓉漂·高峰荟”“蓉漂·座谈会”“蓉漂·云招聘”“蓉漂·城市行”等系列重磅活动,向广大人才发出“蓉漂”邀请。
(http://jcpt.chengdu.gov.cn/dujiangyanshi/xinhuacun/detail.html?url=/chengdushi/300301/13242572_detail.html)
【编者按】“蓉漂”已经被塑造成一个人才工作主品牌,成都围绕蓉漂设计了“蓉漂计划”“蓉漂人才荟”“蓉漂人才发展学院”“蓉漂人才日”“蓉漂青年人才驿站”“蓉城人才绿卡”等子品牌。
1 深圳建青年发展型城市有了“路线图”
4月29日,《深圳青年发展规划(2020—2025)》在深圳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会(青年工作专场)上正式发布。这是深圳首次提出青年发展长远性、阶段性目标,也是深圳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从构想向蓝图转化的重要“路线图”。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具有深圳特色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更加完善,青年发展型城市全面建成,全市青年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成为堪当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重任的新时代深圳青年。
作为深圳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路线图”,《规划》重点体现“青年需求”和“双区元素”。
在“青年需求”方面,从青年思想道德、教育、文化、青年健康、青年婚恋、青年人才培养、青年就业与创业创新、青年交流与合作、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青年权益与预防犯罪等10大领域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基本涵盖了青年成长发展涉及的主要方面。
在“双区元素”方面,《规划》创新将青年人才和青年交流合作作为单独的板块列出,突出强调“双区”(粤港澳大湾区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一代深圳青年力量。其中,在青年人才上,提出完善青年人才数据平台,建立青年英才动态成长档案,开展青年人才大数据采集、分布式管理及综合评价服务等。同时,升级深圳在全国首创的“青年驿站”。青年交流与合作上,则将出台便利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尤其是港澳青年在深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的具体措施,完善深港澳青年常态化交流的平台,探索建立大湾区青年社会组织总部基地等。
据悉,深圳市委市政府已专门建立了涵盖27个部门的市青少年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青年事务、解决青年问题。深圳团市委则将推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评价体系”研究,通过每年发布一次青年发展指标监测的数据、开展一项青年发展专项调研、形成一份青年发展评估报告、推动一批青少年民生实事、召开一次青少年党政联席会议等“五个一”的措施,确保“路线图”有效落地和长远实施。
(http://www.cnbayarea.org.cn/news/focus/content/post_257546.html)
【编者按】城市的活力和青少年的数量有关,城市的发展和青少年的素质有关。从青年需求出发,营造适宜青年人发展的城市环境,是在为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谋篇布局。
2 广州审议《广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草案)》
广州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近日审议了《广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草案)》。
在完善培养和激励科技人才机制上,《草案》提出完善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和兼职制度,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离岗创业;离岗期间保留人事关系、任职资格,连续计算工龄,与原单位其他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按规定参加社保等方面的权利。
同时,鼓励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建立科技人才双向流动机制。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到企业兼职兼薪。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可以设置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引进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技人员兼职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科技人员兼职期间,应当就兼职期限、保密内容、知识产权保护、收益分配、后续成果归属等与单位进行约定。
《草案》还明确了容错机制。规定市、区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人员为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在尚无明确限制的领域开展先行先试而出现过失,或者因政策调整影响而未达到预期效果,在决策和实施程序符合规定、个人和单位没有牟取私利、未与其他单位和个人恶意串通、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等条件下,可以给予容错。在科技创新改革过程中,对经确定给予容错的单位和个人,不作负面评价,依法免除相关责任,在绩效考核、评先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和表彰奖励等方面不受影响。
(https://www.rencai.gov.cn/Index/detail/19741)
【编者按】容错纠错机制也是一种激励,让科技创新人员可以大胆尝试,勇于试错。
3 广州开发区全国率先出台“新基建10条”
近日广州在全国率先推出《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 广州高新区加快“新基建”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十条》(简称“新基建10条”),以“新基建”为抓手,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样板。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重奖“新基建”高端项目和人才。紧盯全球顶尖数字经济技术,对处于价值链顶部、具有全产业链号召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数字经济龙头企业高端项目到该区落户给予最周到的服务和最大力的扶持。最高按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5%给予奖励,单个项目最高5亿元。同时,也鼓励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包括成长奖励、配套奖励。此外还重奖数字经济人才。
二是强化“新基建”底层技术支撑。3年投入1亿元,培育一批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CPU芯片、AI芯片、流版签软件、网络安全软硬件领军企业,构建完备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态,争创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国家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
三是发展“新基建”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进程,焕发制造新活力。鼓励发展电子竞技、数字医疗、空中互联网、数字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比如遴选正式上线运营且产生重大影响力的电竞游戏软件项目,按其软件开发投资额最高给予1200万元资助,力度全国最大(北京等地对电竞赛事游戏奖励额度最高是1000万元)。
四是探索“新基建”制度创新。除了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对“新基建”给予“硬”支撑外,广州也注重通过制度创新给予“软”保障,明晰数据产权,鼓励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科学规范的数字安全制度体系,推动公共数据逐步开放,加强关键新型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同时,鼓励数字经济标准化建设,对主导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或修订的企业或机构给予重奖。
(http://www.gz.gov.cn/xw/jrgz/content/post_5748344.html)
【编者按】“新基建”,正在成为2020年中国经济热词,其与高新技术发展紧密相连,是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重要载体。这是全国首个区县级“新基建”产业政策。
4 重庆出台政策推进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
4月7日,重庆发布《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以推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重庆金融领域广泛应用为目的,围绕打造金融科技产业聚集区等方面,规划了推进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的蓝图。
在推进金融科技资源要素聚集方面,重庆将吸引一批国内外大数据服务商来渝设立区域总部和大数据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引进国内外优质的金融科技企业、研发机构、人才培育机构,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底层关键技术,加大研发力度,形成一批知识产权和专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金融科技初创公司落户重庆,从技术运用、产业生态、平台要素聚集、人才吸引等多个维度,营造良好的金融科技发展环境,多措并举推动金融科技全产业链聚集重庆,打造金融科技发展高地。
(http://www.liangjiang.gov.cn/Content/2020-04/08/content_639361.htm)
【编者按】2018年11月,北京市发布《关于支持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区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金科十条),并挂牌成立了“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简称“金科新区”)。近日北京市西城区表示,将安排1.5亿元资金兑现“金科十条”政策,支持金融科技企业发展。今年年初,上海发布了《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深入研发攻关,推动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融合发展。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北京走在全国前列,在人才吸引方面也具有先发优势。
本文作者:中关村人才协会战略研究所 师晓燕
中关村人才协会
人才政策研究|人才战略研究
人才管理经验交流
→如何成为会员
http://www.zta.org.cn/about.php?id=37
→了解协会更多信息
www.zta.org.cn
微信:18515836767
电话:010-62563533
邮箱:zta@zta.org.cn
邮编:110108
地址:北京中关村大街18号科贸大厦B座942室(中关村站C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