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
北京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
广州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
上海市委组织人才工作座谈会
北京市科协系统组织人才工作座谈会
厦门举办“金砖”特色主题
人才创新创业大赛
武汉孝感签订同城发展合作协议
江苏宿迁发布人才引领服务发展 “五联五强”行动
浙江平湖推出人才服务品牌 --“人才家宴”
001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8日公布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其中,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65人、外籍院士25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84人、外籍院士20人。一批长期奋战在国家重大工程、“卡脖子”技术攻关中的杰出专家当选。
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数学物理学部12人,化学部11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0人,地学部9人,信息技术科学部10人,技术科学部13人,平均年龄57.4岁,5位女性科学家当选。
据介绍,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增选名额基数为60名,学部主席团可根据学科布局和学科发展需要适当增加。本次增选中,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有5人当选,新兴和交叉学科领域有3人当选。增选后,中国科学院院士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平均年龄58岁,6位女性科学家当选。中国工程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本次增选中,中国工程院强化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大贡献导向,坚持“四个面向”,重视候选人在重大工程、“卡脖子”技术等国家战略需求领域的贡献。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核物理工程技术专家胡晓棉、电网特高压技术专家饶宏、微创手术机器人领域技术专家王树新等当选。
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来自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数十年扎根云南、广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区的有12位,如扎根边疆科研46年的农业工程技术专家尹飞虎、世界首座堰塞坝综合水利枢纽工程设计总工程师张宗亮等。
本次增选后,中国科学院共有院士860人,外籍院士12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为971人,外籍院士111人。
信息源:http://news.youth.cn/gn/202111/t20211119_13316529.htm
002
11月15日下午,北京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北京市委书记、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蔡奇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以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为主线,以首善标准抓好人才工作,力争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为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战略支撑。
蔡奇总结了近年来本市人才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当前存在的不足,指出,我国进入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对北京而言,这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要切实增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责任感紧迫感,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一要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聚焦战略科学家这个“关键少数”,引进一批、遴选一批、培养一批,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围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生物技术“四个占先”和集成电路、关键新材料、通用型关键零部件、高端仪器设备“四个突破”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集聚和支持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把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建立早期发现和跟踪培养机制,完善全链条培养制度,扩大青年项目支持规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校企联合,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
二要加强人才自主培养。用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养人才,建好国家实验室,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深化“三无”管理体制改革。发挥高校培养人才主阵地作用,实施北京市建设一流大学群体“十项行动计划”,支持高校建设高精尖创新中心、开展基础研究人才专项试点,推进“新工科”建
设,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和基础学科人才。突出企业承载创新人才的主体地位,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布局建设一批专业化实习实训基地,推动重大科技项目等向企业开放。
三要推动人才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实施国际联合研究项目,参与和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推动在京大科学装置、科技基础设施面向全球开放共享。引进国际组织、国际知名科研机构、跨国企业研发中心等落户。办好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提升中欧人才论坛影响力。积极引进海外人才,支持人才“走出去”。
四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用好“两区”、中关村先行先试等政策,深化用人主体人才管理制度改革,赋予用人主体在编制使用、岗位评聘、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更大自主权。为人才松绑,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赋予科学家更大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全面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创新知识产权转化决策和权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任务“揭榜挂帅”“赛马”制度,创新不问出身、不设门槛。用好人才评价指挥棒,完善评价标准和方式,健全试错容错纠错机制。办好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
蔡奇要求,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完善市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架构,健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工作机制。组织部门履行牵头抓总职责,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坚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抓好任务落实。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完善党委直接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制度,持续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实施“人才服务包”制度,加强高品质人才社区建设,解决人才实际困难。加大宣传力度,讲好新时代北京人才故事。
信息源:https://new.qq.com/omn/20211116/20211116A01PNM00.html
003
11月18日,广州市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全面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部署及广东省委人才工作会议要求,推动具有全球影响力高水平人才强市建设。
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市人才工作富有成效。当前,要深刻认识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抢抓机遇、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围绕落实广东省人才工作“五大工程”,全力推进五大实践行动,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水平人才强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重要战略支点,为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全力推进战略人才锻造工程实践行动,大力培育战略科学家,培养高精尖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培育支撑广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卓越工程师队伍,集聚高端引领、自立自强的战略人才力量。
全力推进人才培养强基工程实践行动,充分释放广州教育、医疗、科研等各方面资源优势,大力支持企业承载人才,加强与高校共育人才,突出培养城市治理人才,挖掘自主可控、竞相涌流的人才活水源头。
全力推进人才引进提质工程实践行动,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强化以全球视野精准引才,加强与港澳及周边城市人才发展互动,提升重大平台聚才效能,形成海纳百川、群英荟萃的全球引才格局。
全力推进人才体制改革工程实践行动,以推进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等改革试点为抓手,动态优化“广聚英才”的政策措施,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主动为人才赋能减负,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全力推进人才生态优化工程实践行动,对标国际一流建设“营智环境”,构建“穗岁平安”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塑造“广为人知”城市品牌,涵养以人为本、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环境。
张硕辅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广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强化统筹协调和督导落实,广州各区要“量体裁衣”制定人才政策,健全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落实关心关爱人才机制,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引导鼓励广大人才为广州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信息源:http://district.ce.cn/newarea/roll/202111/18/t20211118_37094507.shtml
004
11月16日下午,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主持召开人才工作座谈会,围绕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听取高层次人才代表的意见建议。李强指出,人才是上海这座城市最重要的资源和面向未来发展的源动力。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胸怀“国之大者”,下好人才这个“先手棋”,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思考谋划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更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上海更好担当国家战略使命提供强大力量支撑。
上海市委副书记于绍良、市委常委诸葛宇杰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复旦大学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院长刘明、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杨广中等高层次人才结合各自科研、创业实践和在沪工作生活感受先后作了发言,就上海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李强认真倾听记录,和与会同志深入交流讨论,对大家在各自研究领域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李强指出,中央部署在上海等地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是从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大局着眼的战略布局。上海要实现国家战略使命,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为国家发展提供高水平的科技供给,人才是最关键的战略资源、最核心的力量支撑。要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彰显国际化的导向,打造世界级的平台,实行更开放的人才政策,形成金字塔型的人才结构,营造高品质的人才生态,更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李强指出,要充分发挥上海的综合优势、开放优势,放宽视野、敞开胸怀、抓住机遇,加大力度面向全球招揽人才,更好成为海外人才归国、来华发展的首选之地、理想之地。要用世界级的平台集聚世界级的人才,做强做优重量级的实验室、大科学设施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加快集聚科技领军企业和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持续办好进博会、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高端展会平台,更好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大舞台。要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从人才入境、居住、工作、生活等方面进行全周期的制度设计,打造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要充分信任人才、激励人才,进一步为人才“放权松绑”,让各类人才心无旁骛搞研究、放开手脚干事业。要形成梯次合理的金字塔型人才结构,让塔顶更尖、塔体更强、塔基更厚。把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加大对外引进和自主培养力度。加大对人才“后备军”、对各方面人才的培养,建设更加宏大的人才队伍。要营造让人才在上海引以为豪、来上海一见倾心、没来上海充满向往的良好生态,为人才打造更为舒心舒适、安全稳定的服务和生活环境。
李强指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需要广大科技人才发挥更大作用,在事业发展上取得更大成就,在引才引智中更好成为纽带,培养造就更多优秀青年人才。要始终保持强烈的进取之心、奋斗之志,在基础科学上潜心研究,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披坚执锐,在创新产业发展中不断超越,取得更多原创性突破,创造更大人生精彩。发挥自身优势,把更多优秀人才引介到上海来,培养更多后起之秀、明日之星,让更多青年人走到科技创新的前台、走上事业发展的舞台。
信息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6731584099852759&wfr=spider&for=pc
005
11月17日上午,北京市科协召开首都科技工作者、北京市科协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战略科学家代表、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代表、青年科技人才代表、优秀工程师代表、科学传播人才代表、科协组织代表等11位代表发言,市科协党组书记沈洁、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刘敏华、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处长宫飞出席并讲话,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市科研院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田文主持会议。
参会代表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为北京率先建成世界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贡献科技人才智慧和科协力量”主题,交流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感想体会,畅谈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思路举措,为北京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言献策。
与会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围绕北京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言献策。一要把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关键少数”的科学帅才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二要高度重视基础学科人才的培养,为解决先进技术、颠覆性成果“卡脖子”的关键问题、核心问题提供原创性思想和基础理论,大力改善自主培养研究生的就业环境和成长生态,培养出未来科学大师。三要建立适合企业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加强对企业引进和发展科技创新人才的奖励激励政策,发现不同领域需求,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四要畅通青年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渠道,吸纳青年科技人才参与北京重要规划、政策、文件的制定,加大不同学科青年科技工作者互动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及时反馈大家的意见建议和诉求心声。五要重视科学传播人才工作,提升国家科普软实力,改变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一体两翼”不平衡的现状,建立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保障有力的专业科普人才队伍。
六要高度重视对青年、青少年的精神家园建设,用科学家精神涵养时代新人培育,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忠诚爱国情怀,在科学研究、科技创新领域有所建树的有为人才,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热爱科学、崇尚创新成为北京的一种城市文化。
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处长宫飞,介绍了中国科协积极主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举措,肯定北京市科协在科技人才引领、凝聚、培养、举荐、宣传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建议北京市科协牢牢把握职责使命,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在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中贡献力量。
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刘敏华,结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交流了学习中央和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体会,肯定了市科协人才工作的独特优势和取得的实际成效,希望各位专家建言献策,人才成员单位共同按照国家战略布局谋划北京建设方案;深度耦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足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全方位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为各方面人才做好服务和保障,让人才工作有广度、深度、高度和温度。
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沈洁在讲话中指出,科协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服务科技工作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群团组织,各级科协组织是发现聚集科技人才的重要渠道,要通过完善党建带群建工作机制、优化科协组织领导机构、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三方面强化科协组织建设,构建人才体系,做实人才工作。要通过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首都科普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决策咨询平台,最大限度地把首都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凝聚到科协平台上施展才华、发挥作用,让科技工作者有贡献的机会、有提高的环境、有创新的氛围,为北京力争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贡献科协力量。要主动对接相关委办局,共同开展科技人才顶层设计,形成工作合力;对接产业、高校、科研机构,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综合优势;对接全国学会和国际学术组织,推动更多国际学术组织落户北京,推动高水平国际学术活动落地北京。
沈洁强调,市科协将组织各级科协、广大科技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主动对标对表,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牢牢把握科协是党的政治组织,牢牢把握科协四个服务的职能,牢牢把握科协平台性、群团属性,牢牢把握数字化赋能对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创新载体,努力形成具有科协特色的人才工作模式,推动“十四五”科技人才工作开新局,为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国际创新中心贡献科协力量。
信息源:https://www.163.com/dy/article/GP2SK0P0053471BQ.html
006
11月17日是厦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成立一周年。同一天“2021厦门金砖创新基地人才赛道暨留学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圆满落下帷幕。
作为国内首个“金砖”特色主题人才创新创业大赛,6月初,大赛在“2021厦门人才服务月”启动仪式上面向全球发布,吹响了全球人才“集结号”。
大赛受到“金砖”国家外籍人才、留学人才及相关机构的广泛关注,共收到超过100个人才项目报名参赛,项目涉及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智能硬件和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厦门市急需紧缺和重点发展行业领域。最终,有53个人才项目进入昨天的决赛,其中有5个金砖国家人才项目。
其间,厦门市人社局联合各主办单位,发挥厦门产业集聚强和人才生态优的“双驱”合力,积极开展“双招双引”,构建留学人才来厦创业的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参赛人才项目与厦门企事业单位和园区达成初步对接意向10余个。
目前,厦门留学人才总量已超过3.3万人,已有累计1000多位留学人才来厦创办700多家高精尖企业,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厦门作为“中国十大海归创业城市”“外籍人才眼中最具潜力城市”,高质量的发展模式为留学人才来厦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和无限机遇。
信息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6724585126667300&wfr=spider&for=pc
007
11月15日,《汉孝人社同城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武汉市举行。武汉、孝感两市就深化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服务、劳动保障监察、社保卡“一卡通”等5个领域、14项具体合作达成一致,汉孝同城化发展迈入新阶段。
今后,两地居民在人社服务保障上有望享受政策统一、标准一致、系统互联、数据共享的待遇和实惠,同城化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信息源:http://www.newjobs.com.cn/Details?newsId=AC1A728FA42D8597
008
为进一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11月16日,江苏宿迁发布人才引领服务发展“五联五强”行动,计划用5年时间,系统推进产业人才、电商人才、乡土人才、教育人才、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每年新增各类人才10万人,人才资源总量超过100万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聚焦产才融合,推动产业人才联企强链。围绕宿迁“6+3+X”制造业产业体系及20条重点产业链,精准引进各类行业领军人才、研发机构、技术成果。实施“英才名匠”产业人才引培工程,加大高校毕业生引进力度,实现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高效协同、深度融合。对顶尖人才和团队实行“一事一议”“上不封顶”,根据人才发展需要全力提供金融、平台、机构等集成支持。对获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的,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聚焦活跃市场,推动电商人才联网强市。建立面向领军型电商人才、乡村电商人才、跨境电商人才的引进培育和支撑保障体系,设立电商人才服务中心,探索建立电商人才评价体系,发展电商信息服务市场,全面优化电商人才发展环境。
聚焦乡村振兴,推动乡土人才联村强农。支持乡土人才创办、领办企业,鼓励收徒授业、传承传统文化,发挥“三带两助”作用。实施乡土人才选拔培养计划,支持建设工作室和传承基地,推进职称评定和技能等级认定,拓宽乡土人才发展空间。对入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分别给予一次性2万元、1万元、5000元奖励。对获批市级以上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的给予1万元—5万元奖励。
聚焦教育发展,推动教育人才联校强教。加强基础教育人才队伍、职业教育人才队伍、高等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引培并重,打造名校名师名课,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批市级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工作站,每年分别给予3万元、5万元科研经费支持,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示范引领作用。支持“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由同级财政给予一次性50万元补助。
聚焦民生健康,推动卫生人才联院强医。通过与重点高校、医院共建、共享、共育,加强基础型卫生人才队伍、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队伍和医疗管理型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批名院名科名医。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校毕业生,3年内给予5000元—3万元补贴。对于获得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或重点学科,分别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奖励。
信息源:
http://www.newjobs.com.cn/Details?newsId=18772A491F31AFF5
009
“人才家宴”服务品牌是近年来平湖市委、市政府积极打造的人才服务品牌,它以嘉兴市首个人才服务综合体“平湖人才之家”为依托,用温情服务人才,用真心对待人才,用行动帮助人才,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人才家宴”旨在让人才有“家”的感觉,以“文化养才”“金融助才”“协会拓才”“以才招才”等活动多维度为人才打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截至目前,共开展12期活动,参加人数达450余人次,收集人才需求信息195条,帮助人才解决实际问题189个,达成资本、技术合作7次。
平湖以博士联谊会为载体,建立起‘人才家宴’与青年企业家协会、新生代企业家协会等本地企业家之间的桥梁、纽带,目前已经开展项目路演4次,13家领军企业展示了18项各类产品技术、创新创业成果,促进协会企业和人才项目的深入对接、资源整合、合作共赢,达成各类技术合作、产销协议7项。
领军人才企业大都为初创型企业,资金缺乏,且缺少有效的对接平台。为此,平湖进一步拓展“人才家宴”参加主体,以“银企合作”“商企协同”“风投跟进”为导向,先后邀约平湖农商银行、绍兴银行等5家银行机构,温州商会、台州商会、江西商会等6家商会组织,
绿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浙江嘉创盛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8家投资机构,以“人才家宴”为平台,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破解人才企业融资难题。目前,通过“人才家宴”开展投融资对接20余次,多家领军人才企业达成融资意向,绿合投资领投并带动其他投资机构跟投嘉兴高正、亿可利、威伏半导体等市培育的领军企业,累计金额超过4500万元。
“人才家宴”不仅是人才与项目的桥梁,更是人才与人才的纽带。平湖积极发挥人才自身在人才招引中的作用,挖掘“以才招才”潜力,让已落户人才成为平湖的“义务宣传员”和“引才大使”,尽最大努力做大“人才朋友圈”,让更多的人才来平创新创业。通过郑泓博士、王鹏尧博士等10余位“引才大使”引荐,60余位高层次人才参加“人才家宴”,同时邀请各镇街道、平台招才引智负责人开展对接,15位人才落地平湖。
信息源:
http://www.newjobs.com.cn/Details?newsId=F3564ADD39F0EC8B
留学生走进中关村
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建党100周年之际, 为了更好地践行人才强企、人才强区和人才强 国战略,中关村人才协会定期举办“留学生走 进中关村”系列活动,期待更多有志之企成为 我们的合作伙伴,参与、支持留学人才引进、 留学生就业创业的项目建设。 “留学生走进 中关村” 海外人才云招聘活动积极为海外人才 走进中关村搭建平台,辐射全球200,000+留 学生群体,为中关村企业输入新鲜“血液”, 激发企业的活力与创新力,促进中关村的国际 化可持续发展。
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
创业大赛
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服务产品,是 由中关村人才协会联合地方政府共同打造的招 才引智、地方政府人才品牌打造活动。旨在 “以赛代评、以赛引才”,通过线上线下评审 相结合、专业化和市场化遴选机制相结合、体 制内和社会化监督相结合的项目评审模式,创 新“以赛代评”的人才评价模式。
高层次人才项目评审
没有评审就没有提升,人才项目工作阶段性评 审至关重要。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 创新示范区和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中关村人 才协会基于多年来在人才领域深耕积累的经 验和专家资源,为各省市区组织人才部门提供 高层次人才项目评审服务,协助各地加快推进 人才引领发展战略落地生根。
地方人才工作者
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
提升人才工作者素质能力,中关村人才协会 组织邀请包括中关村人才协会战略研究所、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务院 发展研究中心在内的有关智库专家学者,中 关村有关企业家、科学家人才,根据中央人 才工作会议精神对人才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理 念新战略新举措的要求,设计了出台了“地 方人才工作者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培训产 品,以飨各地人才战线的工作者。
敬请投稿
欢迎约稿
战略研究所简介
中关村人才协会战略研究所是中关村人才协会的直属智库机构。以习近平总书记“三个第一”(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思想为指导,从实际出发,以人才战略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为研究目标,以共享中关村作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产业与人才发展经验为蓝本,通过专业系统的萃取,通过现场调研、深度访谈、文献研究、海内外最佳实践比对等科学方法,为力争先进的各地区和国家级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人才环境提升、营商环境完善、创新体系建设等提供可落地执行的智库服务。
中关村人才协会战略研究所汇集了来自众多全国性学术与研究机构、知名大学的数十位资深专家学者,与中关村实战经验丰富的政策专家、企业家和创新创业领军人物一道,依靠权威、实战、前瞻兼备的先进理念和研究方法,提供专业的智库服务。在北京、京津冀一体化、深圳、山东、河北、云南、贵州、湖北等多个区域的法律制订、政策研究、调研服务、干部与企业家培训交流等活动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誉。
中关村人才协会战略研究所真诚地希望与志同道合的机构广泛合作,共谋发展。过去多年中,中关村人才协会依托专业的研究力量和合作伙伴渠道网络,受北京市人才局(办)、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北京市科协、北京市人社局、北京市科委、海淀区等,及天津、山东、河北、深圳、贵阳、昆明、西安等国内多地委托承办了研究、调查等重要工作;组织力量到硅谷、128号公路、剑桥、新竹、台湾南部科学园及伦敦、悉尼、东京、海德堡、西雅图等地,研究其科技与科技产业、人才发展经验,及时了解最新动态;与海外众多华人社团和留学生组织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和联系,并广泛调研了外籍人才在京、在华发展状况,研究如何吸引海外华人、留学生和外籍人士参与中国科技与产业发展。
中关村人才协会战略研究所将继续深入学习党中央科技产业发展和人才强国的政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高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科技和人才发展,帮助各类产业园区坚实走好党建引领人才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建设新兴科技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人才政策研究|人才战略研究
人才管理经验交流
→如何成为会员
http://www.zta.org.cn/about.php?id=37
→了解协会更多信息
www.zta.org.cn
扫描上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18515836767
电话:010-62563533
邮箱:zta@zta.org.cn
邮编:110108
地址:北京中关村大街18号科贸大厦B座942室(中关村站C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