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21中国博士后创新发展(横琴)
峰会开幕
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圆满闭幕
江苏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
山东省委人才工作会议举行
北京石景山 2021年“景贤人才”评审答辩开启
“海外英才北京行”北京怀柔科学城专场活动举办
40余名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走进西部(重庆)科学城
云南思茅 精心打造人才培养“四个课堂”
湖南郴州发布人才新政52条 重金求贤打造人才高地
001
12月19日,2021中国博士后创新发展(横琴)峰会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开幕。
本次峰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旨在研究探索“一国两制”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搭建人才与项目交流合作平台,打造国际“高精尖缺”人才集聚新高地,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峰会包括“人工智能新生态”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澳门青年学者计划”联席会、中医药博士后产学研用创新研讨会、第102批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暨“博新人才”走进横琴等活动。“澳门青年学者计划”第二期项目在峰会上顺利签约。
本次峰会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司局、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等单位负责同志,以及400余名来自内地及港澳地区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博士后、知名专家、企业代表等参加开幕式。
信息源:
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dongtaixinwen/buneiyaowen/rsxw/202112/t20211220_430760.html
002
12月20日,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闭幕式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张纪南宣布大赛闭幕,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致闭幕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主任汤涛,广东省副省长王曦出席闭幕式并为获奖选手代表颁奖。大赛组委会、执委会成员单位负责人,各参赛代表队、参赛选手、评审专家,战略合作伙伴、大赛支持单位和媒体合作伙伴代表等近2000人参加。
本届大赛于12月18日开幕,以“博采科技精华 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共设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赛和揭榜领题赛等四个组别,约1400个项目以路演和答辩为主要展示形式,线下现场赛和线上云参赛相结合,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四个组别共产生57个金奖、91个银奖、125个铜奖。大赛期间,还设置了近9000平方米的博士后工作成果展示专区,各省区市和部分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创新平台参会设展,并借助VR技术手段同步线上布展,吸引1.8万人次参观。同时,还举办了博士后人才交流与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活动,提供2000多个优质岗位,达成工作意向上千人次。200多家企业和40余家全国知名创投机构参加技术交易对接,692个成果转化项目一对一洽谈对接,现场签约项目54个,意向合作金额11.27亿元。
信息源:
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dongtaixinwen/buneiyaowen/hyhd/202112/t20211221_430798.html
003
12月23日,江苏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
会议强调,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四个面向”,以更强烈担当、更务实举措、更过硬作风,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全力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充分激发人才活力,让更多“千里马”在江苏创新创业竞相奔腾。
会议指出,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深刻领会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践行“两个确立”的根本要求;深刻领会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遵循的“八个坚持”重大原则;深刻领会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深刻领会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践要求;深刻领会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大安排;深刻领会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方法路径,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努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履行新使命、谱写新篇章中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展现江苏的担当和作为。
会议在深入分析江苏省人才工作方面的比较优势后指出,要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在中央顶层设计的大框架下,找准发展定位、扛起责任担当,加快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奋力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努力把江苏建成人才强国雁阵格局的重要支点、全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在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中扛起“江苏担当”、作出“江苏贡献”。建设新时代人才强省,必须“强”在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队伍上,“强”在高能级的载体平台上,“强”在高含金量的政策举措上,“强”在高匹配度的人才供给上,“强”在高品质的人才生态上。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做到人才工作优先谋划、优先推进、优先保障,加快实现人才队伍现代化、人才效能现代化、人才发展治理现代化,真正与履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相匹配,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会议指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呼唤人才也造就人才的伟大时代;我们推进的事业,是一项渴求人才也成就人才的伟大事业。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着力打造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现代化人才队伍。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更大力度培育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建设高质量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努力培养更多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聚焦制造强省建设,把做强现有产业、培育未来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围绕数字经济重点领域、产业园区主战场、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环节,更深层次推进产才融合发展,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托举产业链的“优”。聚焦扩大人才开放,更宽视野集聚全球智慧资源,让江苏成为天下英才向往的创新创业之地。聚焦江苏长远发展,突出高校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企业承载创新人才主体作用、重大人才工程牵引作用,更高水平推进人才自主培养,让各类人才在江苏现代化建设中各尽其才、各美其美。
会议强调,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充分释放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发展制度,建立更加科学的管理体系、更加公正的评价体系、更加鲜明的激励体系,让人才真正静下心来做学问、搞研究,施展才华、释放智慧,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服务环境,公共服务要突出标准化、提升便捷性,个性服务要体现精准化、提升获得感,让广大人才在江苏顺心工作、安心发展、舒心生活,让江苏成为各类人才“近悦远来”的热土、施展才华的沃土。建设更具影响力的重大载体平台,打造人才平台、科创平台、研发平台,形成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全球影响力的“强磁场”,以“百花齐放”的生动实践,迎来江苏科技创新的“春色满园”。
会议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快构建人才发展治理新格局。要落实党管人才主体责任,各级党委要健全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体系,各级党委(党组)“一把手”要带头抓“第一资源”,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识才慧眼、爱才诚意、用才胆识、容才雅量、聚才良方,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要夯实人才发展工作基础,强化协同配合,营造尊才爱才浓厚氛围,引导各类人才坚定理想信念、增进政治认同、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
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紧紧围绕省委决策部署,聚焦重点任务、强化责任落实,涵养人才生态、充分激发活力,加强统筹协调、凝聚工作合力,着力构建引才招才“磁场”、优化选才用才“量尺”、厚植成长成才“沃土”,推动江苏省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为履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信息源:
公众号“大国人才”12月24日消息
004
12月17日,山东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强调,做好新时代全省人才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高水平建设人才强省,努力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奠定坚实人才基础,为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支撑。
会议指出,今年9月,党中央召开人才工作会议,这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人才战略,着力补短板、固根基、扬优势,不断开创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新局面。
会议强调,山东自古人杰地灵、精英荟萃,“济济多士、尊贤爱才”在齐鲁大地蔚然成风。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指示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省人才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党管人才工作格局不断优化,人才队伍规模素质持续提升,人才培养集聚能力不断增强,人才制度和服务保障持续优化,人才引领发展成效明显。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山东省人才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人才引领发展理念还没有完全树牢,人才队伍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人才效能未得到充分释放等。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力举措加以解决。
会议指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是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的内在要求,是山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必然选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要做好全省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着力强“头雁”、集“雁群”,做好协同联动大文章,加速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人才发展雁阵格局。
会议强调,要全力推动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全力建设一流人才队伍。要塑造用好战略科学家,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集聚和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要对各领域人才一视同仁,只要是人才,都要支持用好。
二是全力打造一流人才载体平台。要全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强化经费投入保障,建成一流高教平台;布局一流科研创新平台,在创建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提升省级创新平台能级、激发平台创新效能上实现新突破;培育一流创新型领军企业,实施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严格落实研发经费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引导国有企业充分发挥优势,实施新一轮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各类平台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和保障人才能力。
三是全力抓好人才培养引进。要强化自主培养,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实施国际拓展培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全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推进人才对外开放,扩大国内人才合作,提高人才来鲁便利化。
四是全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在人才管理上有容才雅量,在人才评价上有识才慧眼,在人才使用上有用才胆识,在人才激励上有兴才胸怀,真正为人才松绑减负、护航鼓劲。
五是全力构建最优人才生态。要着力构建有利于人才集聚的产业生态、便捷高效的市场生态、公正透明的法治生态、宜业宜居的人文生态,打造人才向往之地、奔流之地。
会议强调,要切实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靠上抓、具体抓。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履行职责,各部门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高效运行格局。要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增强专家人才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倾力解决人才遇到的各类问题。要加大对人才工作投入力度,完善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强化人才发展保障。要营造爱才浓厚氛围,让人才在齐鲁大地备受尊崇。
会议向天下英才发出邀请,诚挚欢迎来到“好客山东”,参与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在齐鲁大地这片热土上共同发展、互相成就。
信息源:
公众号“大国人才”12月23日消息
005
12月20日,石景山区2021年“景贤计划”人才评审认定在万商花园酒店举办现场评审会。经过申报推荐、审核初评、综合联审等程序,122名人选进入现场答辩环节。其中,现代金融组14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组19人,数字创意组21人,科技服务组24人,卫生组9人,教育组8人,综合组27人。
高端引领,坚持服务发展
推进落实人才强区战略,紧紧围绕“1+3+1”高精尖产业和重点社会领域发展需求,划分为数字创意、现代金融、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教育、卫生、综合7个专场,确保评审认定的人才符合区域发展需求。
科学评价,注重优中选优
响应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优化各类人才发现机制和遴选机制,坚持不唯以学历、论文和资历,注重专业性、创新性、实用性,以实际能力为衡量标准,发掘有真才实干的人才。
与时俱进,优化评审方式
适应疫情防控需要,为远距离人才消除障碍,搭建网上答辩平台,采用远程视频连线方式,实现申报人与评委的“云端”互动,有效提高评审效率。
公平公正,确保评审规范
秉持公正、公开、透明原则,通过市、区专家库遴选、行业主管部门推荐等方式,严格挑选各行业领域专家,组建高水准评审团,并有评审监督员全流程监督,统一现场评审标准,确保评审结果权威公正、真实可信。
信息源:
公众号“首都人才”12月21日消息
006
12月22日,2021“海外英才北京行”怀柔科学城专场活动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与怀柔区政府、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共同主办。作为2021“海外英才北京行”的重要组成部分,100余位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创新创业人才与怀柔相关部门、近20家用人单位、20余家知名创投机构开展广泛、深入的对接交流,进一步汇聚海外创新资源,深化人才落地合作,共同助推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虎翼雄,怀柔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晓峰出席活动并致辞。虎翼雄表示,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通过与怀柔科学城深度合作,打造专场活动,广泛链接海外人才,宣传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凝聚全球人才来京创新发展。海学中心将进一步为全球青年人才来京发展拓展广阔空间、厚植优越生态,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孙晓峰在致辞中说,“百年科学城”建设,创新为要,人才为本。怀柔将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全球视野,用好全球创新资源,深化国际人才交流合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孙晓峰表示,“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怀柔将诚挚邀请各领域海外创新创业人才,更多走进怀柔科学城,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携手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进程中展翅腾飞。
专题推介环节,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丁明达向海外人才介绍了怀柔科学城立足“科学+城”,坚持“筑巢引凤”,着力打造宜研、宜业、宜居人才环境的有关情况,并期待与海内外科研人员共建共治共享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怀柔区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惠芬就怀柔区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等产业的发展目标、发展优势、支持政策等进行了专题推介。
人才项目路演对接是本次专场活动的重中之重。6名海外创业类人才分别对其所领衔的创业项目进行了路演推介,2名海外工作类人才也进行了工作推介,领域涵盖仪器装备和传感器、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方向。怀柔区产业及人才主管部门负责人、知名创投机构、科学城重点用人主体与海外人才进行了线上“零距离”对话,并分别与人才进行了落地和投融资对接。与会嘉宾表示,本次活动为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在京落地发展搭建了桥梁纽带,下一步将继续增进了解、凝聚共识、推动交流,努力实现合作共赢。
本次专场活动由怀柔区委组织部、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长城伟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承办。据了解,本次活动是怀柔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及精神,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重要举措。怀柔区始终把人才作为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第一资源,立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与运行并重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聚集“雁栖计划”,建设高品质人才社区,持续加快“聚人气、聚科研气”,吸引广大创新创业人才扎根发展。怀柔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广泛汇聚创新资源,加强人才交流合作,吸纳引进全球人才共同助力“百年科学城”建设。
信息源:
公众号“首都人才”12月23日消息
007
12月21日,2021年重庆市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创新高级研修班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开班,40余名归国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将参加为期4天的学习,与西部(重庆)科学城开启一场创业创新的深度接触。
此次活动由市人社局主办,西部(重庆)科学城管委会、重庆高新区管委会承办,旨在为留学回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政策解读、学习交流、创业实训等服务,推进海归人才及其创新项目落地重庆。
活动期间,国内知名专家将围绕后疫情时代的回国创业创新路径解读、人才政策解读、投融资路径解读等方面进行全面解析,同时还将举办创新项目路演、创新载体参观、学员互动等活动,并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发展需求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广大留学人员已成为国内创业创新的中坚力量之一,为我国在很多领域由‘跟跑’转变为‘并跑’‘领跑’发挥了巨大作用。”重庆高新区党群工作部部长傅岗表示,希望更多归国人才、创新团队走进科学城、创业科学城、扎根科学城、建设科学城。
重庆市引才大使、峰一国际CEO姜敖表示,峰一国际作为重庆市引才英国联络处,已与超200家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及诺贝尔奖得主等建立了合作机制,将推动更多具有代表性的重大研究成果以及国际顶尖人才来渝,助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本次研修班的学员都是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和经营管理人员。不少归国创业者表示,对此次研修班的课程和参观考察充满期待,也希望在这里开启我的创业之路。
信息源:
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2271051770/875d7ffa02000vr2h
008
12月21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积极探索和精心打造人才培养“四个课堂”,把思茅建设称为人才向往之地、人才集聚之地、人才辈出之地。
搭建“政治课堂”,把人才培养得“根正苗红”
搭载“读书茶座·干部课堂”“初心讲堂”“干部微课堂”和湄公河“红色学堂”等10余个学习平台,通过线下集中教学和云端个人自学的方式,把党性教育和理论教育作为主业主课,着力提升人才政治素养,丰富人才思想内涵。高度重视课程搭建。成立区委副书记为组长、区委秘书长和组织部长为副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涵盖56家单位部门,形成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每年2至4次集中“备课”,对“政治课堂”的内容需求、授课方式、课程设置等进行全程指导和把握,确保课程有凝聚力、向心力、感染力。深度融合时代要求。在全区人才中深化拓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举办建党100周年主题宣讲、“两优一先”先进事迹报告会和专题党课等,营造全区人才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良好氛围。
拓宽“专业课堂”,把人才培养成“行家里手”
用心培育党政储备人才。贯彻落实《党政储备人才入职及培养管理若干措施》,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看望慰问党政储备人才并座谈交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用人单位日常走访了解情况;用力培育专业领域人才。持续推进教育医疗领域人才“区管乡用”“区管校聘”工作,发挥67个学校“名师工作坊”、12个医院“专家工作站”的示范引领作用。近3年来,专项招聘教师医生537名,引入骨干教师15名,成立省级医疗专家工作站12个,引入医疗博士团队1个,柔性引进人才12名。助推基础教育骨干队伍、医疗卫生精英团队建设。用情培育本土人才。全面落实“万名人才兴乡村”行动,鼓励和引导人才和智力下沉艰苦边远地区和一线创新创业,挖掘乡村实用人才11000余名,选派40余名专家人才结对帮扶行政村,选树农村“田秀才”“土专家”,发挥乡村优秀人才示范带动效应。年内计划建立“乡村人才学堂”3个,示范工作站(室)10个。
激活“帮带课堂”,在人才培养上“用心用力”
师傅帮带徒弟,建立党政储备人才帮带制度,将“专业传承”作为帮带的使命,将“口传心授”作为帮带的方法,将“匠人精神”作为帮带的灵魂,实行一对一培养联系49对,多对一相互帮带156人次,科室轮岗24人次。先进帮带后进,向发达地区要经验、向专家人才学方法、向上级部门找援助,积极协调文化、产业、教育、法律、农林牧业和医药卫生等省市级专家代表团深入思茅开展智力服务41次1485人次。团队帮带个人,2019年医疗紧缺领域引进的高幸博士团队,指导和带领科室内医生攻坚克难,填补区医院神经外科业务空白,缓解全市神经外科疾病诊疗需求。目前成功实施颅脑外科手术600余例,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1个。
延伸“实践课堂”,在人才培养上“精耕细作”
到一线“蹲苗”锤炼。组织党政储备人才参加强边固防预备队、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疫情防控入户排查和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既“铺路子”,又“压担子”,也是储备一批“好苗子”。到创新平台历练。从人才创新创业的需求出发,打造普洱南亚科技创业园孵化空间2万平方米,引进孵化企业200余家,打造国家级创业服务平台1个、省级创业服务平台13个,建立南亚科技创业园和阳光悦城创业园等省、市、区“青年人才之家”9个,展各类交流活动100余次,为人才创新创业创设载体、搭建平台、提供支撑。到乡村学堂磨炼。整合组织部、扶贫、农业、人社、财政、教育等11家单位部门资源力量,对农村党政骨干人才、致富带头人才、青年人才和医疗卫生人才开展分级分类培训,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信息源:
http://www.northnews.cn/2021/1223/2054911.html
009
12月25日 对新引进的全职国内外领军人才,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最高300万元安家补贴;对经认定的新组建重点产业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根据实效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补助……12月25日,湖南郴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面向社会发布人才新政52条,向全社会广求贤才。郴州市委书记刘志仁发布新闻,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吴巨培主持新闻发布会。
人才新政共52条从人才奖励补贴、创新创业平台、培养引进模式、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可操作、可落实的干货措施。
加大优秀人才集聚力度方面,对领军人才、高级人才、实用人才、高技能人才、乡村人才逐类明确了补贴奖励标准,既注重提高高层次人才奖补标准,又注重实用技能人才和乡村人才的奖励激励。对新引进的全职国内外领军人才,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最高300万元安家补贴,服务满2年在郴州购买自住商品房的按照房款给予最高150万元购房补贴。重点产业企业引进的与产业相关的中级技工或相当层次以上的技能人才,3年内给予每月400元生活补贴,郴州高等(职业)院校和郴州技师学院毕业的中级以上技工留郴工作的,3年内额外给予每月200元补贴。每年评选十大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才,给予每人最高3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定期评选“乡村名匠”工作室,给予每家10万元资金支持。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方面,对重点产业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产学研”平台建设提出了明确奖补标准。对经认定的新组建重点产业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根据实效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补助。设立“林邑人才贷”专项融资项目,经评估授信的重点产业领域高层次人才或其创办(控股)的企业,可申请无抵押、免担保贷款,个人最高300万元、企业最高2000万元,对人才创新创业提供金融支持。
人才新政还致力于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郴州市财政将设立1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组建郴州市人才集团,将每年12月确定为“尊重人才宣传月”。同时,人才新政还对高层次人才的交通出行、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疗保障、个税补贴等方面提出了更加务实的举措,为入郴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郴州是湖南的“南大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为加快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郴州片区的发展,本次人才新政52条还配套出台了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专项人才政策。
信息源:
14、落户海南条件最新政策-海南人才落户办理办法
据海南省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9月18日发布的《关于调整海口市购房政策和人才落户政策的通知》,将对海口市购买商品住房和人才落户政策进行调整,政策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记者从海口市住建、公安部门了解到,此次政策调整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是购房,二是人才落户。
购房方面的政策调整主要有四项内容:
一是新落户的人才,须提供累计12个月的社保或个税缴纳记录方可在海口市购买第1套住房,在第1套住房备案满36个月后,方可购买第2套住房。
二是未落户的人才,须提供累计24个月的社保或个税缴纳记录方可在海口市购买1套住房。
三是实行全域限购,对外省户籍也不属人才的人员,须提供累计60个月的社保或个税缴纳记录方可在海口市购买1套住房。
四是离异人士,自离异之日起任何一方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在海南省拥有住房的总套数计算。
在人才落户方面,按《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引进人才落户实施办法〉的通知》(琼府〔2017〕66号)有关规定执行。落户的条件为:大专及以上学历40周岁以下(其中985、211院校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为55周岁以下);中级专业技术及以上技术职称、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的人才40周岁以下;先就业再落户。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经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等省级部门认定的A、B、C、D、E类高层次人才及政策实施前已落户的人才,保持原有购房政策不变。
信息源:
https://new.qq.com/omn/20211219/20211219A08KLP00.html
http://cn.chinadaily.com.cn/a/202112/27/WS61c93630a3107be4979ff197.html
留学生走进中关村
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建党100周年之际, 为了更好地践行人才强企、人才强区和人才强 国战略,中关村人才协会定期举办“留学生走 进中关村”系列活动,期待更多有志之企成为 我们的合作伙伴,参与、支持留学人才引进、 留学生就业创业的项目建设。 “留学生走进 中关村” 海外人才云招聘活动积极为海外人才 走进中关村搭建平台,辐射全球200,000+留 学生群体,为中关村企业输入新鲜“血液”, 激发企业的活力与创新力,促进中关村的国际 化可持续发展。
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
创业大赛
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服务产品,是 由中关村人才协会联合地方政府共同打造的招 才引智、地方政府人才品牌打造活动。旨在 “以赛代评、以赛引才”,通过线上线下评审 相结合、专业化和市场化遴选机制相结合、体 制内和社会化监督相结合的项目评审模式,创 新“以赛代评”的人才评价模式。
高层次人才项目评审
没有评审就没有提升,人才项目工作阶段性评 审至关重要。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 创新示范区和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中关村人 才协会基于多年来在人才领域深耕积累的经 验和专家资源,为各省市区组织人才部门提供 高层次人才项目评审服务,协助各地加快推进 人才引领发展战略落地生根。
地方人才工作者
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
提升人才工作者素质能力,中关村人才协会 组织邀请包括中关村人才协会战略研究所、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务院 发展研究中心在内的有关智库专家学者,中 关村有关企业家、科学家人才,根据中央人 才工作会议精神对人才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理 念新战略新举措的要求,设计了出台了“地 方人才工作者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培训产 品,以飨各地人才战线的工作者。
微信:18515836767
电话:010-62563533
邮箱:zta@zta.org.cn
邮编:110108
地址:北京中关村大街18号科贸大厦B座942室(中关村站C口)